2018-08-07 19:46

〔记者王俊忠/台南报导〕以南区兴中里、荔宅里为主的空军水交社眷村,几年前迁村时,村民把没搬走的日常生活文物捐给地方、暂时保存在志开国小旧校长宿舍,经地方人士清点有800余件,但一部分黑胶唱片失踪,今天下午台湾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前往踏勘,初步朝整理保留、丰富馆藏的眷村庶民文物。

南区明德里长陈瑞华表示,这些眷村庶民文物都是村民搬迁时捐给地方的,包括老照片、门牌、砖块、信箱、水电表、招牌等,还有当时的空军妇联会第10支会木牌、陶瓮、中国带过来的桧木木箱有关生活物品。

陈里长说,原本清点造册的文物有800余件,但却有一部分黑胶唱片失踪,剩下700多件,这些生活文物一直存放在水交社志开国小的旧校长宿舍里。因为市府文化局没有可以典藏文物的大仓库、也没有专业管理人,只好转向求助台史博。

7日下午台史博副研究员石文诚、研究助理曾婉琳到文物存放处检视,与陈瑞华初步协商决定合作整理这批文物,拍照比对、做成数位化资料,可以丰富台史博较欠缺的眷村文物,后续会对地方耆老进行故事访谈记录,由馆方审查会进行文物收藏可行性的评估审查。

  • 台湾历史博物馆研究人员(左二人)到南市南区水交社了解眷村庶民文物收藏情形。(记者王俊忠摄)

    台湾历史博物馆研究人员(左二人)到南市南区水交社了解眷村庶民文物收藏情形。(记者王俊忠摄)

  • 台湾历史博物馆研究人员与明德里长陈瑞华(右二)到南市南区水交社检视眷村庶民文物收藏情形。(记者王俊忠摄)

    台湾历史博物馆研究人员与明德里长陈瑞华(右二)到南市南区水交社检视眷村庶民文物收藏情形。(记者王俊忠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