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一直以來都不是主流。

也許看動漫的人並不少,但是真正認可它的人確實不算多。就中國自身而言,我們的動漫羣體{真正理解,喜愛的那種}往往並不願意在外人面前表明自己喜歡動漫,因為潛意識裡知道社會上會對這些東西下意識地批判,不論好壞。這和中日之間的歷史問題掛鉤,不可避免。而國產動漫自身也比較「不爭氣」。前有喜羊羊,後有熊出沒,讓本就信息閉塞的主流社會更加認為這種「低齡」「幼稚」的東西上不了檯面。

更何況最近圈子裡的新聞沒有一個是正面的,拿得出手的。COS露胸,未成年COSER被姦殺,都直接的往我們動漫頭上扣屎盆子,不論當中有沒有真正正直,勇敢,富有才華的人。為了避免被打上這樣的標籤,我們潛行於世。

等我們變得更好,凈化,提高圈子的素質,我想動漫會被更多人接受。


謝謝邀請,而且還是兩個邀請,不答不行啊!說一下自己的觀點吧,動漫是小眾文化嗎?我覺得是的,現在大部分動漫都來源於日本,首先大家抱怨的無非就這幾點,大多數人都認為動漫和動畫是等同的,是適合小孩子觀看的,現在社會認知就這樣,其次就是國漫看的人少於日漫,因為文化關係,日本方面認為動漫符合面向每個年齡段,而這一套體系放在我們這裡就行不通了,限制嚴重不說,真正適合大眾的引進不進來,成家以後,生活壓力本來就大,理想主義在這裡根本走不通

就動漫而言,受眾羣體大多以學生為主,很多人因為年齡的增長,就不看了,歸根結底無非就是內容無聊,這也就是為什麼都說動漫是小孩看的,這就是根源,年齡大了,你在回顧一邊,你就會發現內容無聊,劇情弱智,生活的壓力,會瞬間把你年輕時候那顆童心瞬間碾碎,你不得不去為了生活奮鬥,沒心思去看,這也就是小眾的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現在從事這方面的人啊,有一大部分在濫竽充數,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還行,等你慢慢看下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tm講了什麼狗屁東西,從業人員的懶惰,觀看者的年齡限制,地區的文化差異,導致把動漫壓的死死的。

時代變了,人也變了,那些大佬們自甘墮落,後面又有新的年輕人撲了上來,導致風格各異,努力的繼續努力,混喫混喝的繼續混,動漫行業也就這樣了,不過想想,也還是闊以的。


謝謝邀請@樓主。

文化分主流和非主流、大眾和小眾。

看動漫的人的確不少,但是你也要考慮到具體的數字和比例。

假設看動漫的有五千萬人,如果放在美國、巴西、俄羅斯這些國家,絕對成主流了。可是在中國,這個數字恐怕都沒有跳廣場舞的人多。

所以不能只看人數,還要看比例。

另外,我們也要看組成人羣。看動漫的人主要是嬰幼兒和30歲以下的人。

在任何時期,嬰幼兒的主流文化都是教育、成長和安全等等,而不是動漫,只能說是一個重要的娛樂手段。而那些30歲以下的人更多的是放不下,很少有特別癡迷的。

在中國,一個30歲大叔一直迷戀二次元是會被人恥笑的(如果作為職業另當別論)。在日本,這種情況很常見,但我感覺很病態,不可取。

再來看看動漫是不是真的可以稱之為文化?

能夠成為文化的,首先要有一大批堅定的擁護者,如公司文化、企業文化等等。

毫無疑問,動漫也有一大批支持者,可以成為文化。不過這種文化是不穩定的,隨時可能崩潰。一個不穩定的文化是無法成為大眾文化的。

還有一點就是是不是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得到社會認可的方式有很多,如解決一些問題、如倡導和平、解決就業等。很可惜,動漫在這方面的作用比較低,很難得到認可。

在任何一個地方,決定主流的人大部分是30至560歲的人。他們有穩定的收入,有足夠的時間,為社會做出的貢獻最多。

這幾年興起的直播文化,玩的人主要是年輕人,但是將之推動起來的卻是一些「老人」,所以不能只看表面。

中國有許多文化:儒家、法家、道家、茶文化、紅色文化等等。

動漫能超越或者和他們並肩嗎?

漫漫認為目前不太可能。


在中國,動漫為什麼被認為是小眾文化?我有幾點觀點。

1.自卑感。現在看動漫的人多,但大多數都是日本,美國等舶來品,我們中國並沒有什麼自己的動畫作品,沒有培養出良好的產業環境,沒有量化的,優質的產品輸出。我們現在的動畫,不管人設還是劇情,很多都是借鑒日美動畫,沒有動畫文化的產業自信,你總不能天天拿別人的東西說事,主流媒體也不會報道,當然難以上升到主流文化了。

2.社會對動漫的誤解。在中國,大部分動畫都是低幼動畫,成人動畫因為一些原因大量胎死腹中,難以產出,導致成人動畫體量太小,導致人們以為動畫都是小孩子看的東西,自然就難以對其產生興趣,導致受眾人羣的流失。畢竟現在社會還是由30歲以上的成年人主導,喜歡動漫的年輕人難以掀起氣候,觀點不改變,中國動畫必定難以發展。

3.和現實社會脫節,人們難以理解。你想一下,過年大家一起在家看電視,你放電視劇,大家都能看,放個相聲也可以,就算是球賽,也能理解,但是你放個動漫,會給一些人一種「這是什麼東西?」的感覺,進球,犯規,哪怕不懂球的人也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誰知道霸氣和查克拉是什麼鬼,就算是國產動畫,也是內容不足製作欠佳,當一個東西與別人找不到共同話題的時候,這個東西就只能自己默默看了。

4.不掙錢。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動畫投資巨大,但回報很小,哪怕像《大魚海棠》《大聖歸來》這樣掙錢的項目,也是借了「電影」這個大概念的勢頭,盜版嚴重,創作者命途多舛,導致動畫產業遲遲沒有起色,哪怕國家扶持也是杯水車薪。並且動漫難以和其它產品聯動,不管是植入還是收視率,都非常困難,不掙錢,就沒人做,然後就數量少,然後惡性循環。一個不掙錢的東西,必定成不了主流。

我是漫慢談,喜歡的關注一下哦!


因為受眾人數與文化的主流與否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況且對於動漫這種高度個人化的娛樂性產物來說,何必要與主流產生交集。電視劇、電影、小說、音樂、遊戲,不都有自己的受眾嗎?哪個又成為了大眾文化的風向標呢?並沒有,那是因為我們並不需要讓它們附加太多不需要去承載的東西。

要認清動漫文化為何小眾,我們需要了解何謂大眾文化。大眾文化是什麼?這在社會學中有著多種解釋,但對於本問題而言,將其解釋為在我國為大多數人所理解與認同的世俗文化應該比較恰當。那麼,這樣的文化存在嗎?有,但是相當少。這正是因為時代的發展,信息獲取手段的變革所導致的,換言之網路的發展使得網路文化不斷朝著大眾文化邁進,而在此之下,無論其它通俗文化是否是其組成成分,都不可避免地擴散開來。

那麼,為什麼動漫文化是小眾的?因為它不可能也不需要成為大眾。真正能夠承擔起大眾文化這一存在的,應當是普世的價值觀,也就是活在當下這樣的宏觀概念。

而動漫作為人類的創作產物,它不需要讓所有人認同,只需要為選擇它的受眾服務即可。

無論人數多少、無論存在的時間長短,在文化的意義上說,作為創作載體的它們都是平等的。它們不需要引領大眾,也不需要成為大眾文化的標誌,只需實現自己的價值即可。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不也是如此嗎?

文:霜辰


怎麼會是小眾文化,動漫是很大眾的新型文化。動漫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各個國家文化滲入的一種方式,說不好聽點就是文化入侵。動漫是文化產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而且動漫從低齡兒童到老爺爺老奶奶都可以接受。

動漫與其它藝術作品一樣,不僅吸引著青少年,也吸引著成人觀眾。兒童從動漫中吸取的是一種直觀景象和滑稽的趣味,而成人卻被其中誇張的藝術感所吸引,使其享受到一種休閑和童真的樂趣。現在各個國家都在大力發展動漫產業。


最近幾年中國動漫產業不斷發展,十分迅速,看漫畫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出現的作品也是越來越精良。不過在許多人眼中,動漫依舊是小眾文化。父母們在看到我們看動漫時還會說我們是小孩子氣,有許多人看到Cosplay依舊會露出驚訝的眼光,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單憑個人的感覺是代表不了什麼的,我們都覺得在我們生活的環境裏,看動漫的人有很多很多,那是因為我們是年輕人,在我們的圈子裡,年輕人也佔了大多數。但是中國可有十幾億人口,看動漫的人多,但是放在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裏,始終不夠看。動漫在很多人眼中是小眾文化,其原因與中國的文化、社會有很大的關係。在中國,享受動漫的基本就是年輕人羣,而30幾歲開始後,看動漫的就少了,時長關注也不多見,而癡迷於動漫的就有點病態了。在日本,國民看動漫都是很正常的,畢竟動漫行業不僅對經濟有貢獻,也是日本面向世界的一個窗口,甚至這放在許多西方國家也是這樣。

與動漫相似的還有遊戲。遊戲誰都會玩,在中國遊戲愛好者絕對不少,甚至很多,但是「遊戲」一詞在很多場合上就是上不了檯面的,雖然現在有所改觀,但是隻要是在以前,就算你靠玩遊戲一個月賺的可以比一個老師多,但你的社會地位絕對沒有老師這一職業高,這就是動漫以及遊戲行業工作者在中國的社會所面臨的挑戰之一,當然這股挑戰在越來越開放的今天已經漸漸淡化。而動漫想要變得大眾起來,過幾年也不是不可能。


可能這個還是爭取一個總體的數字來看的吧,因為也許我們現在太網路上現在喜歡這種東西的人越來越多,但實際上佔整體人羣的數量來講,它依然是比較小眾的東西一些,就是傳統觀唸的根深蒂固,其實是以21世紀之前的時候,勝負的那個節奏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說主要的那個趨向於職業,還有他的做的那些事情都是以左腦為主,重點的那些工作的職業,旅遊會計,還有經濟等等,而你說想所謂的動漫也好,娛樂也好之類的行業,都是在最近才新興起來的,實際上中國之前上市及做的一些動畫向上海美術製片廠,他們做的也都是面向一種低齡向的動畫,雖然說他是,就和許多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比較優秀的作品製造師製造防,但是不得不說,他的作品實際上為國人的觀念裏灌輸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動畫這種東西是給小孩看的,而並非成年人看的。也就是說從年齡上來講,他就首先把年齡裏進行了一個劃定,也就是導致為什麼他的收桌面即便他現在人增多了,但他依然是相對小眾,其實這種東西他也並不是完全的小眾,這個題目來講,我覺得用詞還是有一些的小小的問題,也許小中永遠是正義的相對來比的,因為任何的東西他都是跟大類的區別的話,很絕大多數都不會是一個非常大眾的東西,所以說這種東西還受一些愛好等等的限制,我們也無法去很準確的評定到底他是不是一個小眾的文化。反正總的來說吧,我們說了這麼多,其實,中國動漫不得不說他現在起步也是非常好的,一個是要有一個好的一個趨勢,所以說只能期望,將來中國東北的發展越來越好,然後他能發展一個比較完備的行業和一個大更大的受眾面。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起到幫助。

22


首先,明確的說,如今的二次元並不是小眾化。我為什麼那麼說,我們來看一下數據。

艾瑞諮詢發布的《2015年中國「二次元」用戶報告》顯示,中國「二次元」消費者已達2.6億人,其中97.3%是90後和00後。易觀發布的《「二次元」產業研究報告》則顯示,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二次元」作為文化產業的分支,也已進入了可消費的非必需消費品範疇。據統計,在「二次元」周邊產品上,用戶每年平均花費超過1700元,活躍「二次元」內容消費者規模達到568萬人,邊緣活躍「二次元」內容消費者規模達到8028萬人。

我們甚至可以親身體會到這些變化,相信在b站的老用戶都知道,曾經最火的動漫b站的播放量纔有多少?而現在,連冷門的動畫都有不錯的播放量,火爆的動漫甚至有幾千萬播放量,平均一集五六百萬的播放量以上,這放在以前簡直不可思議。

在電影方面,《大聖歸來》,《大魚海棠》,《你的名字》等中外動漫電影,都取得了幾個億以上的票房。近年來,日本動漫劇場版逐漸引進中國,每年幾乎都有幾部的日本動漫劇場版。那麼為什麼日本動漫電影引進數量逐年上升?不正是因為中國二次元人口數量激增,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動漫消費嗎?

隨著網路發展,各種日本動漫產品陸續傳到國內,影響了國內的年輕人羣體。最近幾年,由互聯網發展,還有「二次元」羣體的迭代更新,「二次元」文化表現出了向主流文化靠攏的趨勢。甚至我們經常說著的網路用語梗,也有很多是來源於二次元的。比如:「你為什麼那麼熟練」出自《白色相簿2》;「今天的風兒好喧囂啊「出自《男子高中生日常》;「來啊,正面上我啊!」出自《某科學的超電磁炮》等等。

現在的動漫不算是小眾化,由於近年數據急劇上升,很多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停留在以前的感覺當中,產生認為現在的動漫還是小眾化的錯覺。可以肯定的說,動漫正在不斷地向主流文化靠近,不久的將來,看動漫將會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


只能說再中國來說算是小眾文化,觀看的人羣大多為少兒和青年,如果你年齡偏大還喜歡看,就會遭到他們的笑話,久而久之就隨大眾,不再看動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