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國英

近來懶散了,公號原創文章更新少了,抱歉!

人近中年的懶散,是體力的衰退,還是無聊過於熟悉的工作?我想,我是後者。

職業財經寫作,從2009到2019年,時間跨度超過10年,雜七雜八的財經文章,寫了近2000篇,累計超過了400萬字,這其中1300多篇發表在傳統紙媒上,還有五六百篇是給自己的新媒體平臺寫的——說句心理話,這400萬字的文章,有90%是爲了應景而製造出的“文字垃圾”。

一篇真正的好文章,何其之難,文筆倒在其次,關鍵得有獨到的觀點。

所以,我寫少了,公號原創文章更新少了,倒不是怕累,而是獨到的觀點,確實不容易,拿以前的觀點,再套上最新的財經新聞,這樣“炒冷飯”式的財經寫作,我真的沒什麼興趣——所以,鼓勵我們的年輕人多寫,我們有一個95後的女生,老讀者差不多每週都讀到羅小針的文章,嗯,這是她的筆名,就這樣被逼着,慢慢地成長起來了。

01

今天文章的主題,只有兩個字:分化!

一切都在分化!一切都在加速分化!!

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着的,有運動,必然就有分化——而時間的催化,又會加深這種分化。

先說人,兩個同班同學,畢業之後,假設入職的起點相同,但是,工作熱情不同,一兩年就會有分化,三五年就更是大相徑庭,在由競爭決定的市場經濟環境中,三五年時間,收入相差三五倍,這絕對是很正常的——除非你選擇的是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

再說企業,江湖傳聞,當年馬雲創辦阿里巴巴,去找雷軍融資,雷軍瞧之不上——這不是起點相同,而是起點很有差別,但是,20年後的今天,雷軍的事業規模,僅約爲馬雲的1/20。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再比20年前的華爲和聯想,華爲是小弟,聯想是大哥,但是,今天呢,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企業之間的分化,一是比賽道,二是比戰略定力,三是比系統構建能力。

最後說投資,哈哈,這是重點了。

投資從樓市說起,稍微再扯一下資本跨區域的勢能,股市現在是超級熱點,衆目關注所在,就專業放在第二部分講了。

樓市從我父親說起,他是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90年代初跟着鄉黨去上海做得小生意,幾年下來也攢到四五萬塊錢,記得,我那時暑假去上海,普陀區的商品房廣告打得很直接,“5萬元一套房(兩室一廳),再送一個上海戶口”——當然,誰也想不到那麼遠,1994年父親把攢到的四五萬塊錢,回鄉蓋了一棟很硬實的瓦房,“給我成年後娶媳婦用”——20多年過去了,今天上海的一套房500萬左右,而我家鄉的瓦房還貶值了,只值兩三萬了。

拿父親舉例,這是開個玩笑,而時間是財富分化的摧化劑,當時價值相當的,20多年後,價值卻相差百倍之多——樓市的分化,城市與鄉村,大城市與小城市,城市的核心地段與偏遠地段——在一個極短暫的時間段看,價值似乎相差無幾,但是時間一拉長,差別卻是無限大。

再說說我父親,年邁的他腿腳不靈便,思維也有點模糊了,但是,他有時或許也會想起,他人生第一次重大的財富機遇,是在90年代中期,那麼,上海浦東剛剛大開發,建築材料供不應求,並帶起蘇北、浙北一帶建材業的火旺——父親是個農民,當然想不到那麼遠,但是,那時一個相熟的、也靠譜的、偶爾介紹點小生意給我父親的浙江老闆,給我父親拋了個“繡球”——1股5萬,20股合資在浦東建個磚瓦廠,可以給我父親認購1股。結果,本分的父親,理所當然謝絕了這個好意——知道嗎?那時的磚瓦廠投資,4—5個月就可以收回投資,與今天在柬埔寨建磚瓦廠是一樣的,這不,上週薛蠻子在柬埔寨收購了一家建材廠,當然,這人成天忽悠,我也不知道真假。

說到這樣,就得講一講商業機遇的分化,20多年的中國,包括磚瓦廠在內的建材業,絕對是一個好商機,而今天絕對不是——也可能還是,但不是在中國,而是在柬埔寨,在東南亞、在非洲和南美洲。

02

該聊聊股市了!

本週大A股不僅站穩了3000點,而且貌似站穩了3200點,形勢一片喜人,韭菜蜂擁而至,各色股神更是層出不窮。

大盤在這個點位,是沒有風險的,3500點可能4月份就要到,4000點今年也要到的——但是,大盤在這個點位沒有風險,不等於你在這個點位買入的股票沒有風險。

這個點位的A股,至少60%的股票已經有風險,畢竟大盤主要還是靠藍籌股拉動的,相當一部分最近兩個月大漲50%、甚至100%的小盤股,其風險已經顯露,漲勢可能還要再向上衝一衝,甚至再來幾個漲停,但是,未來兩個月,這些沒有業績支撐的小盤股,要是砸下來也是相當嚇人的,連續的跌停,是要砸死一大批韭菜的。

慎重!慎重!!

過去兩個月的A股,是撐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拼的是膽量,膽量越大,賺得越多——而且,越是小盤股、越是垃圾股,漲幅反而越厲害。

但是,未來幾個月,A股必將進入價值分化區間!

遊資在這兩個月的狂炒暴炒小盤股、垃圾股之後,已經開始進入收割韭菜落袋爲安的階段,未來還要加速收割。而這部分落袋爲安的遊資資金,在A股宏觀面向好的背景下,總歸還是要再配置的。

再配置,配置什麼?肯定是白馬股和藍籌股了。

所以,過去兩個月的A股,是投機市,投機拼的是膽量,而未來幾個月的A股,則是價值投資市,投資也拼膽量,但歸根到底拼的還是研究能力。

進入拼研究能力的階段,A股還適合散戶嗎?當然不適合,這個“不適合”至少適合90%以上的散戶。

散戶不是不能、或沒有能力研究,而是從研究成本上講,散戶的研究,永遠是不經濟的——這總計也那麼多本金,花那麼多的精力去研究,到底划算不划算?

未來幾個月的A股,更適合專業選手,非專業選手,我建議遠離A股,實在想投資,我建議還是買入指數基金爲好。

A股3200點,專業選手登場,非專業選手下場!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