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花鼓戲《劉海砍樵》被改編成歌劇創新展示長沙文化。 楊華峯 攝

中新網長沙4月4日電 題:85國青年品味中國首個“媒體藝術之都”:文化創意讓世界讀懂長沙

記者唐小晴

湘繡、湘劇、夏布、彈詞等非遺傳承人,在數字光電變幻中演繹傳承、創新、期許……一場文化與科技交融的媒體藝術盛會,讓德國青年楊木印象深刻。“古老又現代,寫實又浪漫,它讓我感知到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長沙是友好、美好和開放的。”

煙火綻放出“IYF”國際青年論壇字樣。 楊華峯 攝

3月31日至4月3日,2019長沙媒體藝術節暨“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在長沙舉行。來自85個國家的青年代表走進中國首座世界“媒體藝術之都”,品味千年古城的文化創意與創新。

青年走進“p8星球”。 楊華峯 攝

文化創意讓世界讀懂長沙

1000多年前,唐時的長沙匠人們將文字和畫作繪於瓷器上,漂洋過海讓世界領略大唐氣象;1000多年後,一場媒體藝術展演《原本長沙》,將嶽麓書院圈椅、長沙窯陶瓷、大筒等最具歷史文化氣息的長沙風物符號,用國際化語言和最具科技感與想象力的多媒體技術呈現,向全球展示長沙媒體藝術風采和文化與科技融合所迸發的驚豔。

300架無人機空中拼出“CSIYF2019”(長沙國際青年論壇)字樣。 楊華峯 攝

來自墨西哥的Hesoul不忘演出中300架無人機飛騰空中拼出“CSIYF2019”字樣的一幕。“震撼,科技感十足,了不起!沒想到長沙這麼有創意。”Hesoul已經認識到長沙是一座歷史悠久和人文厚重的城市,並表示將在各種場合宣傳長沙的文化創意、媒體藝術。

炫酷的煙火表演。 楊華峯 攝

三千年來,楚文化和湖湘文化重要始源地長沙擁有生動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創新創意,創新因子也一直存在於長沙人的血脈當中。從1400年前長沙人李畋發明了煙花,到“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娛樂湘軍”,再到數字媒體、手機動漫等新型文化業態加速發展,經濟開放、文化自信的海上絲路精神仍在長沙人血脈裏延續。

近年來,長沙堅持在轉型中發展文化產業,推進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影視、出版、演藝、動漫爲代表的媒體藝術產業集羣迅速崛起,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8.7%。

“長沙正爲世界媒體藝術產業注入鮮明東方活力,爲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探索與示範。”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說,長沙將進一步做大文化產業,加快推進文化產業園、媒體藝術小鎮建設,打造全球媒體藝術創意窪地和產業孵化基地,讓文化驅動成爲長沙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

搭建對話舞臺青年同頻共振

長沙這座有創新、有活力、有幸福感的歷史文化名城,其創新發展和熱情好客不僅給各國青年代表帶來了豐富感受及奇妙體驗,也爲他們保護人類文化遺產、文化繁榮發展及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想搭建了交流平臺。

尼日利亞青年瑪麗莎的理想是讓更多非洲人學習本國母語,保護尼日利亞和非洲文化。“實現它非常困難,也會有很多阻礙。這次來長沙,想要學習怎麼用媒體藝術融合文化保護,也希望在與其他青年的交流中找到可行性辦法。”

正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人工智能專業讀研二的長沙青年代表楊馨茹建議,瑪麗莎可利用人工智能賦予更多創意、創新,提高非洲人學習母語的積極性。

“青年有希望和活力,應發揮各自在不同行業和領域優勢爲世界發展出力。”楊馨茹說,通過論壇,各國青年成爲朋友,互相瞭解各自國家的發展,有利於促使世界朝更和諧、積極的方向前進。這種交流非常具有實質意義,應該持續下去。”

“在這裏,世界青年如同一體,數十種語言匯成一個聲音,攜手發展是共同的渴望。這樣的同頻共振,必能激發更多中外優秀青年投身遺產保護和創新創業,持續深化人文交流與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長沙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山說,青年是一座城市的未來,長沙要把最好的條件和資源給青年人。

架互學互鑑共生之橋

走進未來生態社區原型“P8星球”,新西蘭青年安德魯被各種創意和綠色科技應用折服。“學到很多節能環保知識,也沒想到媒體藝術還能運用到城市發展中。我會把長沙利用文化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做法分享給新西蘭政府。”

“長沙有很多有趣、流行的文化,我很願意介紹給越來越多的朋友。”再次來到長沙的埃塞俄比亞姑娘漢娜·格塔丘說。

主修專業是交互媒體的布隆迪共和國青年YvesNisabwe說,要把長沙媒體與科技方面融合的經驗帶回去,讓民衆瞭解更廣闊的世界。

來自另一座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韓國光州的新媒體藝術家林勇賢認爲,《原本長沙》新媒體藝術展演傳達的長沙故事非常立體。“長沙文化氛圍有很強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有利於現代性藝術發展。”林勇賢期待兩地在媒體藝術領域加強探討與借鑑,深化雙方交流與合作。(完)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