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主任您好,有個小小的建議哦,醫院門診大廳這裏能否設一個愛心傘區域,放置一些愛心雨傘,在雨天給一些患者及需要的人提供方便。”

“前天下班,雨下得挺大,醫院門口看到一個女孩子冒雨前行,路上幫她一起撐傘去了地鐵站,一聊,這個女孩子還是在我們醫院做了胚胎移植的患者,心裏有點心疼。臨別時,她說謝謝你的愛心傘,讓這個下雨天變得很溫暖,雨也變得很可愛了!

“所以萌發了這個想法!杭州是個多雨的城市,平常只要一下雨,門診大廳門口就會有很多被雨困住的人,有患者也有我們自己的同事,所以定製了30把傘,希望能拜託您一下哦,可否放在醫院門診大廳門口,給有需要的人用!有時雨天的一把傘會給人帶來很多溫暖!

3月27日上午,正在門診忙碌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丁勇收到了一個沉甸甸的快遞。

拆開快遞,裏面有30把印着邵逸夫醫院LOGO的橙色長柄雨傘,還附着這封情感細膩的信。信上沒有落款,但丁勇知道,這是一位有愛的同事寄來的

丁勇把這封信和傘的照片發到自己的朋友圈和醫院員工的微信大羣,收穫了無數贊,但這位暖心同事,卻始終沒有出現。

昨天,這30把愛心傘,被放置到邵逸夫醫院門診大廳入口處,隨時供需要的患者取用。在乍暖還寒的季節,這些橙紅的愛心傘,如春日暖陽,照得人心裏暖暖的。

放置在醫院門診大廳門口愛心傘

醫療有溫度,醫學才更溫暖。

在邵逸夫醫院,溫暖的,便民惠民的就醫細節,已根植於醫院的角角落落。

從1994年建院至今,邵逸夫醫院在醫療技術不斷提升的同時,還在全省乃至全國首創並引領了一項又一項有溫度、極富人文精神的醫療服務。一批又一批邵醫人,始終踐行着 “給您真誠、信心與愛”的服務理念,用仁心仁術,服務萬千患者。

以患者爲中心

打造“最多跑一次”智慧樣本

2019年1月22日,全國首個“服務+監管”一體化的浙江省互聯網醫院平臺正式上線。目前,邵逸夫醫院已對接入駐。蔡秀軍院長表示:“這個平臺是升級版的‘最多跑一次’,大大方便了病人就醫。將來發展下去,醫院發展之間的互聯互通會越來越成熟。”

事實上,作爲“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引領者以及“最多跑一次”的國內樣本,邵逸夫醫院基於“互聯網+醫療健康”的便民惠民系列創新舉措,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

去年,國家衛健委和浙江省衛健委接連在邵逸夫醫院召開兩場新聞發佈會,醫院契合“最多跑一次”政策理念,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的典型經驗多次通過發佈會向全國推廣。

2019年1月3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以“讓優質醫療普惠每一位患者爲主題”,聚焦浙江省醫療服務改革,以邵逸夫醫院爲例進行深入報道,展示了互聯網醫院、門診綜合服務中心等各項“最多跑一次”創新舉措爲老百姓提供的便捷醫療服務。

從掛號、檢查、住院、手術、付費等羣衆最急、最憂、最煩的“關鍵小事”做起,邵逸夫醫院開展了一系列服務流程的優化和服務方式的改進,讓病人在就醫過程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患者出院帶藥等都通過小車服務運送到病區護士站,患者拿藥後直接出院。

爲了讓患者“超速就醫”,邵逸夫醫院門診藉助“大數據”,在2015年啓動的分時段預約基礎上,2017年12月,又在省內率先啓動醫生和科室個性化分時段精準預約,精確到“分”,努力實現分時段就診。

醫院始終瞄準“掛號難、看病煩”的痛點,在國內率先實現醫療服務全流程移動智慧化改造,打造了國內首個全流程移動化智慧醫療服務系統,如今已在掛號、付費、手術上全面跑出“加速度”。

爲了進一步提高就醫滿意度,邵逸夫醫院將院內有限的空間進行充分利用,建立起多個“一站式”服務中心,實現醫護多跑腿、患者少跑腿。門診就醫時間從原來的4-5小時縮短爲1.7小時。

一站式檢查預約中心,將原來分散在各個檢查科室的預約功能集中在一處,做到了預約“只進一扇門”;多項檢查“最多跑一趟”,結果報告可在手機上查詢,省心又省力。

門診綜合服務中心,患者所需的各項服務在區域內一站完成。

入院準備中心,患者可“一站式”完成各項術前準備。

透着洋味兒的邵逸夫醫院候診大廳

除此之外,邵逸夫醫院隨處可見便民惠民溫暖細節:

全省首批引入共享輪椅,慶春院區和下沙院區均提供共享輪椅租借服務,2小時內免費,供病人隨時隨地使用;

全省首家推出24小時免費廁紙服務,手機掃碼即可領取;

急診、門診大廳放置的共享儲物櫃,方便患者“輕裝上陣”做檢查;

門診二樓西區設立母嬰室,方便媽媽和寶寶休息;

24小時免費熱水服務;共享自助充電寶服務;每個樓層放置針線包供患者取用……

以患者爲中心

構建智慧病房,還病人午休一小時

住院患者,最怕噪音和刺激。此外,統一的中央空調溫度,有時也會讓人感覺不適。

邵逸夫醫院護理部瞄準這一痛點,以患者爲中心,着力打造推出智慧病房。通過構建智慧病房,從點滴處着手,讓住院患者感受到醫療服務的溫度。

針對患者提出的病區個性化溫溼度的需求,病房護理人員主動聯繫廠家,開發低功耗的無線溫溼度感應器,實現了24小時顯示醫院全病區5個區域的溫溼度。現在,醫院病房如有溫度問題,就能及時向溫控部門反映,實現溫溼度合理調節。

針對噪音和刺激的問題,經過觀察和溝通,護理部創新提出了“無噪音病房”管理理念。針對具體的病房佈局,在最靠近護士站的4個重病房和人員來往密集的護士站,安裝數組聲控投射燈。

午休對患者非常重要,每天中午12:30到13:30,住院病房的醫護們都會主動停下不必要的來回走動與交談,並拉上走廊兩側窗簾,關掉50%的光源,利用高懸在走廊兩側的呼叫顯示屏,製作了康乃馨背景的文案,提醒所有人配合患者午休。

而爲保證工作人員之間必要交流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醫院爲護理員配備了迅鈴呼叫手錶,在移動護理和護理站都安裝了無線呼叫器方便護工。

這組操作受到了包括患者、家屬、醫生的共同認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平常白天病房裏家屬多,是有些嘈雜的,加上晚上病友間互相影響,也不太睡得好。其實手術後的病人是很需要休息的。”周阿姨(化名)的丈夫在邵逸夫醫院做了胃部手術,她已經在病房裏陪護了22天,她說,自從每天午休一小時後,可以徹底安靜下來,保證了休息質量,更有利於患者術後恢復。

普外科病房護士長徐虹霞表示,“外科病房平日裏比較熱鬧,但術後患者又最需要休息。通過這一舉措,給患者創造機會能好好的休息,非常必要。”

以患者爲中心

爲患者“偷偷做主”的邵醫人

在邵逸夫醫院,“給您真誠、信心和愛”已根植於每位邵醫人心中,並且貫穿於日常的醫療服務過程中。有愛的邵醫人,常常爲患者“偷偷做主”。

在醫院門診樓內分泌科護士臺,記者發現了一個糖罐,裏面裝了很多袋裝糖。門診護士長沈富女說:“很多病人空腹來抽血檢查,很容易低血糖,護士巡查時,看到有病人臉色不好,判斷爲低血糖症狀時,就會給他端一杯溫的糖開水,還是挺有用。”

“以前是方糖,考慮到衛生便捷,成了現在這種袋裝糖。門診所有護士臺都備着,內分泌科用量最大。糖尿病患者就怕低血糖,不及時處理,會有生命危險。”據瞭解,這些糖都是護士自己掏錢置辦的,一個月能用掉100多袋。

輸血科在檢查時,發現有一位男性患者血型特殊,是罕見的A型類孟買,這是一種比“熊貓血”還稀有的血型,在常規血型檢測過程中,若檢測方法不當,常容易被誤認爲是O型,可一旦在患者需要輸血時輸入O型血,就可能發生嚴重的溶血性輸血反應,危害生命。醫務人員馬上爲患者製作了一張溫馨卡片,記錄其血型類別,並囑咐他隨身攜帶,以免未來就醫時發生不必要的危險。

……

“在邵逸夫醫院,‘以患者爲中心,以員工爲主體’的理念滲透在醫療和醫學事業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關注每一位患者的感受和每一位員工的成長,創造一切條件,用心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以及員工的職業幸福感。只有員工充分感受到醫院的關懷,快樂而充滿熱情地工作,纔會在實施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將心比心,更好地把這份溫度和關愛傳遞給患者。積極正向的工作氛圍和以人爲本的文化情感,已經成爲醫院發展最強大的柔性生產力。”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說。

記者 金晶 見習記者 陳彥汝

通訊員 王家鈴 周素琴

編輯 陳彥汝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