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名字:

暂未找到这座山的正式名字,从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Google地图看,有叫峡山、峡山顶、凤髻顶、飞来高地,感觉都不统一。为方便起见,暂把这里南岸、北岸凸起的山统一叫「飞霞山」。

地点:

  • 广东省清远市
    • 北江
    • 飞霞山

点开大图 ↑

这是平原中一座凸起来的山,这也是一座被北江从中穿过的山。

疑问:

为什么北江(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好好的平原不走,偏要从凸起来的山中穿过,有点违背常理。

查了一些资料,和猜想,并无严谨推理,仅作茶余饭后看看。

可能这也就是「飞来峡」名称的来由吧。

飞霞山↓

被北江穿过的飞霞山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2168106759294976

地貌形成原因参考:

2.2 地貌条件

飞来山地在区域上,位于吴川——四会大断裂的北端东侧。在早中泥盘纪的地层形成之后,由于受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局部产生岩浆侵入活动。因深部岩浆侵入的顶托作用,使这块山地强烈抬升,在中央偏北产生窿起,四周低矮,形成穹隆构造孤山(图 1)。岩层也由中央向四周倾斜,海拔高度 666.5 m 的峡山顶成为飞来山地最高点。 山地在窿起过程中,由于作用力不对称,而且受区域构造的影响,整个山体的岩体发育多组 节理和局部的断裂。其中主要的有东西走向、北东 10°(近南北走向)、北 60°西和北 40°东四组。又由于窿起中心偏北,该山地北部岩层倾角较陡(40°),南部相对较缓(18° ~ 22°)。多组节理面和局部的断裂面及岩层层面互相切割,使岩体整体的连续性和连结力大为减弱。断裂又使地形出现差异升降,形成局部阶梯状地形,导致多处出现小瀑布,如墨池瀑布、九级飞瀑、飞水潭、洗心飞瀑等。现有的飞来峡,就是沿东西走向的一组主断裂,经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和长期流水侵蚀作用过程逐渐发育而成的。因此,如前所述,飞来山地虽然被飞来峡所切,形成峡山顶和凤髻顶两部分,但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地质体。由于地壳缓慢持续上升,流水侵蚀作用不断,整个山体的表面发育了放射状的深沟和岭脊,形成起伏连绵、岭谷相间、局部陡壁的地貌景观。沟谷近出口处,坡积和洪积的松散层较厚,岭脊基岩裸露。峡谷两侧岸线平直,岸坡较陡。1998年《热带地理》->《广东清远 「97.5.8」 飞来寺泥石流重灾机制分析》

个人猜测:

最开始猜想(应该不正确):

原本飞霞山山顶是以前平原的地面,随著流水冲刷,周边较松软的平原逐步被冲刷变低,而由于飞霞山岩层较坚硬,被冲刷较慢,所以形成现在地貌。

看了文献后的猜想:

  • 先有北江,后有飞霞山
  • 飞霞山是从地底慢慢抬升的(原因:深部岩浆的顶托作用)
  • 慢慢抬升过程中,逐步被北江冲刷,最终形成现在的地貌

历史:

  • 据说苏东坡曾有这样诗句描述这附近的风景:「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
  • 这山里有:飞来寺、飞霞洞、白庙渔村

地图坐标:

  • 经纬度:23.709511, 113.173290
  • Google 地图:

https://www.google.com.hk/maps/place/23%C2%B04234.2%22N+113%C2%B01023.8%22E/@23.7105685,113.1656111,9851m/data=!3m1!1e3!4m6!3m5!1s0x0:0x0!7e2!8m2!3d23.7095108!4d113.1732903?

www.google.com.hk

  • 百度地图:

百度地图?

j.map.baidu.com

  • 高德地图:

高德地图?

f.amap.com

其他类似地貌:

  • 肇庆市 - 羚羊峡(Google 地图):

肇庆市 - 羚羊峡

https://www.google.com/maps/place/Lingyangxia/@23.1523697,112.5353324,41692m/data=!3m1!1e3!4m12!1m6!3m5!1s0x0:0x8acfb7364aa95634!2sLingyangxia!8m2!3d23.105782!4d112.550469!3m4!1s0x0:0x8acfb7364aa95634!8m2!3d23.105782!4d112.550469?

www.google.com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