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校自招變化不小,比如取消文科、比例下降、優惠分降低、報名門檻提高等。其中一個新的變化引發關注,那就是很多學校要求測試考試體能。

這是教育部素質教育指揮棒在高校招生中開始發揮作用的體現,當體育提到一定的重要位置後,再不有所體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身體是一切的本錢,身體是1,別的都是0,只有身體這個1堅挺在前面引路,猶如一面旗幟,後面的0才越多越好。如果這個1彎下了,倒下了,變成0了,那再多的0也全部歸零,失去了意義。

體育,就是爲這個1的堅挺而設置的。教育部對學校體育課的重視已經提到了很高的高度了,納入中考,所有學校必須參加過一次競賽,增加體育課節數,設立大課間,等等,這些措施都是重視體育課的具體體現。

但是,現實中學校體育開展如何呢?說實話,並不怎麼好,很多時候,只是到中考之前,纔會強化中考四個項目的訓練,平時的體育課,體育活動,可以說並不怎麼正常。

學生喜歡體育課是無疑的,教育部門對體育又高度重視,按理說學校也應該很重視,上好體育課,開展好體育活動,爲何體育課程落實的主體學校,反而激情不高,甚至有點消極怠工呢?

這是由現在的教育生態環境決定的,現在學校面對的現實是,學生只要有一點點的傷害,哪怕完全是學生自己造成的,只要地點在學校,或者地點不在學校,家長都會洶湧而至,到學校鬧一鬧,弄一筆賠償款。

而只要事情發生了,學校基本上是跑不了的,在各方所謂穩定的施壓下,息事寧人賠款了事,而最後的責任總是落到某個教師頭上,總得找一隻替罪羊的。

在這種學校無限責任教師責任無限的環境下,學校自然是謹小慎微,體育課不能不上,那就多安排一些安全係數高的諸如站隊走步這類的內容,有危險性的,直接不安排,打球只打乒乓球,籃球排球足球,還是免了吧。至於運動會大多數學校是不敢開的,其它的體育競賽自然也就免了。

就是課間活動,學校都是安排老師值班,學生除了上廁所,別的活動就別想了,怕出事啊,一旦出事,家長告狀鬧事,誰也受不了,預防爲主。學生少活動不會出問題,活動多出事的概率自然也高,誰願意沒事找事呢。

但是,潮流是無法阻擋的,教育部對於學校的體育的要求,一定會逐步落到實處,教育的生態環境必須得到改變,否則,博弈還將繼續下去,這對於學生,其實就是一種傷害,而這種傷害的根源就在家長身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