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楠

200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臨牀醫學內科學碩士學位。現任北大醫院學生黨總支書記、專職輔導員。2018年至今在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攻讀博士學位。

在臨牀醫學教育階段,醫學生完成實習任務後將進入不同的二級學科(如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的培養,選擇一個合適的二級學科便是此時擺在每一名醫學生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馬克思中學時代的一篇文章《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深入闡述、剖析了高尚的擇業觀,時至今日尤其是對面臨二級學科選擇的醫學生而言仍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明確自身條件

選擇二級學科一定要選擇自己所珍視的。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馬克思指出,要做出正確選擇須建立在我們深信其正確的思想上,並且最終選擇能使我們自己不斷接近共同目標,同時讓人懷着崇高的自豪感去從事它。

那麼,在具體選擇二級學科時,下面兩個條件也需要青年醫生認真思考,並對個人情況做出正確分析。

1. 社會關係 對於尚未邁入社會的醫學生來說,其社會關係主要指家庭關係。如出生在醫學世家或父母親屬有學醫者,其選擇醫學本身就可能受到特殊的家庭文化薰陶,在選擇二級學科時也會得到家人的經驗和建議;已在同行內找到配偶或明確未來配偶者,若對方的專業需要爲工作投入較多時間,則傾向選擇自由時間相對充裕的專業,以便照顧家庭生活;在家庭和社會中接觸過某種疾病且受其影響深刻者,爲攻克該疾病的志向可能選擇其所屬的二級學科;家庭經濟狀況不佳者,選擇二級學科時對薪酬問題可能考慮得更多。

此外,對未來就業形勢等其他社會因素變化的關注與判斷也非常重要。

2. 能力限制 簡言之,即要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專業,而非力不從心的專業。如男生從事外科學相關專業的人數遠遠多於女生,但對於動手能力較弱的男生來說,則可選擇其他非手術專業,不要盲目從衆。

馬克思建議青年人在面對不同選擇時要客觀理智地審視自己的能力,不要超越能力限制。若不顧自身能力硬來,易使人不能持久地參與工作,或很少能夠愉快地投入工作。

忌虛榮和幻想

馬克思認爲,青年人如果選擇職業不當,可能會毀滅人的一生。對於醫學生而言,他們直接服務於人類的身心健康,如果選擇不當,在以後的從業過程中不僅會感覺醫學理想沒有實現,對自己的專業感到厭倦,甚至可能會無奈中途放棄醫學事業,浪費了培養的時間成本,或者苟且維持現狀。

很多醫學生對於某些二級學科擁有熱情和期望。但在馬克思看來,有些人的熱情是受幻想矇蔽而產生的,這種熱情容易使人迷失方向。例如,有些人選擇某個二級學科可能是基於以下兩種原因。

一是虛榮作祟。在各家醫院(醫學院)的衆多二級學科中,勢必有重點學科和一般學科之分。重點學科大多歷史悠久、學術根基深厚,學科綜合排名位居全國前列。醫學生如果只出於虛榮心選報,可能跟不上該學科發展的速度,更經受不住該學科作爲學界和醫院“領頭羊”的壓力,由此產生的最自然結果就是自卑。

二是幻想美化。人們常說,“金眼科,銀外科,累死累活婦產科,膩膩歪歪大內科,一錢不值小兒科,死都不去急診科。”這是對臨牀醫學專業二級學科庸俗的評價,評價標準主要是經濟收入和繁忙程度。若醫學生扎堆選報所謂“金、銀”學科,便是從思想上先把二級學科美化,幻想今後可以過上收入高而又輕鬆的工作,殊不知即便是“真金”也要“火煉”,矛盾是會相互轉化的。在醫學行業,沒有某個科是絕對輕鬆或“多金”的,都是需要醫者自身的努力、取捨和平衡。

做足調查工作

那麼,究竟如何去選擇呢?筆者根據馬克思的一些思想,並結合當今醫學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1. 全面考察 實習輪轉是醫學生親身體會、深入瞭解二級學科的絕好機會。因此,醫學生在實習階段要轉換學習方法、珍惜實習機會,冷靜、辯證地全面考察,既能感受不同二級學科的專業特色與優勢,又要認清其全部優劣點,尤其要了解學科困難,考慮自己能否接受。例如,選擇兒科的學生是否喜歡孩子,是否足夠耐心細緻,是否能接受患兒的死亡等。

2. 諮詢師長 醫學生在做選擇時除了徵求家人的意見還應將目光投向自己的老師,尤其是不同專業的臨牀帶教老師和輔導員。因爲他們已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從醫之路,有許多既往成功或失敗的案例和經驗。他們可能比醫學生自己更瞭解醫學,甚至更瞭解徘徊於專業選擇中的“你”。

3. 擴大格局 雖然二級學科的選擇至關重要,但如果過度謹慎,以致終日焦慮糾結,可謂得不償失。

總之,不管最終做出怎樣選擇,都需要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慎重思考,青年學生可細讀文中提到的馬克思所寫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定能從中得到更多啓發。

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研究員 史楠

編輯製作:王建影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