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輕的時候,想的是怎麼儘可能把職業素養提高,爲病人解決困難的本領大一些。當了主任以後,想的更是怎麼培養更多的年輕醫生,使他們快速成長起來,救治更多的病人。當你在不同的層面的時候想法是不一樣的,但是有一點從沒改變,那就是我希望我是一個好醫生,讓病人相信我。

  / 醫生這個職業需要付出 /

  1978年高考結束後,伍鋼選擇進入醫學院,並把腫瘤放療作爲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放射治療是一種極爲精細的治療手段,可以精確到小於1毫米。醫生在治療時需要對腫瘤的邊緣進行非常準確地界定,有些腫瘤離重要器官很近,甚至粘連在一起。在這種時候,既要達到要治療腫瘤,又要保護重要的正常的器官,這要求放療醫生對影像學非常瞭解。

  這種治療精準的高要求,讓放療科醫生往往需要比其他科的醫生經歷更長的臨牀鍛鍊。

  回憶起年輕的時候,經常需要值夜班,下夜班還不能回家,連着把活幹完。那個時候一週只有休息一天,有時候甚至連一天也休息不了也是常事。“但既然選擇了,我是比較熱愛這個職業的,所以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管碰到什麼困難,碰到什麼壓力,從來沒有想到過我要放棄”。

  在同事眼中,伍鋼在工作上是出了名的認真負責,甚至被戲稱爲“拼命三郎”。

  / 當你有一個優秀的團隊時,

  就能爲更多的病人服務 /

  40年過去了,從一名醫學生成長爲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的領頭人,他始終想的是:能夠爲病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他認識到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把培養更多的年輕醫生,使他們快速的成長起來,救治更多的病人作爲自己如今的使命。

  在學生教育上,伍鋼堅持的是臨牀和科研兩手抓。面對腫瘤的未知領域,他擁有着敏銳的思維。近年來,帶領團隊聚焦於放射治療和腫瘤的微環境的前沿研究,希望利用現有的手段,干預腫瘤的侵襲和轉移,從而使病人獲得更長的生存期,更小的副作用。

  在治學的嚴謹上,伍鋼也是出了名的嚴格要求。對待每個實驗數據,他要求學生一定要反覆覈實,論據是可靠的,才能寫成論文去發表。

  /從關注病到關注病人,

  社會需要腫瘤防治的科普/

  20餘年的一線工作,無數的腫瘤的患者,伍鋼一直所想的是,如何能幫助更多的患者,讓更多家庭遠離腫瘤的陰影。

  他說“我再怎麼拼命幹活,我一年能治療多少病人?如果說我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宣傳,讓腫瘤的發病率下降,我們又能夠幫助多少病人?幫助多少家庭?

  因此,2011年,在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一個叫「快樂驛站」的地方建立了起來。在這裏,有一羣義工組成的心理諮詢師隊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還會開展健康諮詢、康復保健、休閒娛樂等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面對腫瘤,光治療病人是遠遠不夠的,讓我們中國的老百姓能夠了解,通過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行爲,減少腫瘤的發生,遠離腫瘤,這樣對他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是非常有利的。“

  編輯 | 書怡

  視頻 | 青椒傳媒

  終審 | 郭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