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E又稱生育酚,含有一個芳環核心(苯並二氫吡喃)和一個16碳側鏈。根據芳環核心的取代基不同,分為α、β、γ、δ四種結構;根據側鏈飽和度不同又有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兩類,所以一共有8種不同形式。其中α-生育酚的活性最高,也是自然界中的主要形式。

α-生育酚

1922年,埃文斯(Herbert McLean Evans)通過大鼠實驗發現,食物中缺乏某種維生素B和C之外的因子,會導致大鼠不育。這種情況可以通過額外餵養小麥胚芽來改變。後來從小麥胚芽中分離出這種物質,因為含有酚基,所以稱為生育酚。不過,人類由於缺乏維生素E引起的不育非常罕見。相對來說,缺乏維生素E引起氧化損傷更為常見。

α-生育酚

生育酚羥基中的O-H鍵比大多數其它酚類化合物中的O-H鍵要弱大約10%。這使維生素E能夠向各種自由基提供氫原子,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它們的破壞作用。反應後生成的生育酚自由基可以通過與氫供體(維生素C、視黃醇等)反應而得到再生,形成循環。維生素E是脂溶性的,可以進入細胞膜中,保護膜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免受氧化損傷。

生育酚清除自由基

多不飽和脂肪酸中,靠近雙鍵的亞甲基比較活潑,容易受到自由基進攻,形成脂質過氧化物,還會將自由基傳播出去,引起其它脂肪酸的反應,所以稱為自由基鏈反應。維生素E可以中和自由基,阻止其傳播,從而保護細胞膜,並減少各種有害的氧化產物。

正常食物中不缺乏維生素E,所以維生素E缺乏症比較罕見,一般都是由於吸收障礙或遺傳性的代謝障礙引起的。有一種由於生育酚轉運蛋白(TTP)基因突變造成的家族性維生素E缺乏症,稱為維生素E缺乏性共濟失調。其主要癥狀是運動協調不良、平衡障礙等,是由於神經細胞膜的異常造成神經傳導障礙導致的。其它癥狀還有肌肉和視網膜病變,以及氧化損傷造成的溶血等,但並沒有對生育方面的影響。

雖然缺乏維生素E會導致很多問題,但是正常飲食可以提供足夠的維生素E,所以世界衛生組織並不建議對維生素E進行食品強化。有研究表明普通人服用維生素E補充劑沒有明確益處,而長期大劑量服用維生素E會導致多種疾病,如免疫力下降、生殖功能障礙等。低劑量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而攝入大劑量時維生素E反而成了促氧化劑。此時機體還要額外消耗糖醛酸去解毒,將之代謝除去。此外,維生素E還與多種藥物有相互作用,如阿司匹林、維生素K等。所以,若無醫生指導,不要隨意大量補充維生素E。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