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美股慘遭血洗,三大指數皆受到重創。標普500和道指、納指基本抹去今年以來漲幅,其中,納指大跌4.43%創出逾七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根據CNBC的報道,有幾個因素可能是最近股市下跌的原因。

  • 低盈利風險

與往年類似,大多企業在第三季度的財務數據都表現良好,但是他們也面臨著生產成本與材料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們還面臨著新的關稅

其中一些企業的高管表示憂慮:他們今年盈利風險增大。除此之外,他們還補充,如果想要保持之前的利潤率,他們只能把不斷上升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根據數據,在標普500中的11個行業板塊中,有7個板塊都進入修正區間。華爾街的「修正」意味著從高點下跌10%以上。領跌板塊有原材料行業、金融行業、能源行業和工業行業。從華爾街的「恐慌指數」來看,目前的值為25,這也是今年自股市暴跌以來的最高水平。恐慌指數:即VIX指數,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用以衡量標普500指數期權的隱含波動率的一個指數,它反映了投資者對未來股價波動的預期,常常被用作「投資者的情緒指標」。VIX指數每日計算,代表市場對未來30天的市場波動率的預期。當指數越高時,顯示投資者預期未來股價指數的波動性越劇烈;當VIX指數越低時,代表投資者認為未來的股價波動將趨於緩和。
  • 高利率風險

美聯儲今年已經三次上調基準利率,每次25個基點,據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最新的一項調查,美聯儲12月加息的概率約為75%,意味著12月可能再次加息。

自特朗普就職以來,美聯儲的加息次數已經達到6次,儘管特朗普多次對美聯儲加息表示不滿,但根據美聯儲的政策會議紀要,美聯儲官員仍然相信,繼續逐步加息是保持經濟穩定的最佳方案。然而,利率上升會降低消費者的借貸意願。根據美國商務部24日公佈的數據,美國9月新屋銷售年化55.3萬戶,創2016年12月以來新低,預期62.5萬戶低7.2萬戶,8月 由62.9萬戶下修為58.5萬戶。6月和7月也雙雙下修。至此,新屋銷售已環比連降四個月。
  • 貿易戰風波未平

中美貿易戰局勢依然緊張,貿易成本不斷增加。除此之外,美元匯率不斷上升,導致美國出口到新興國家商品更加昂貴,銷量減少,利潤降低。

  • 沙特、義大利、中期選舉還在搞事情

對於美國制裁沙特、義大利與歐盟就債務重組問題進行艱難談判等也對股市有著重要影響,除此之外,美國中期選舉即將到來。市場都在擔憂,國會的全面改革可能會導致當前共和黨推行的一些放鬆管制、有利於企業的政策。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昨夜,美股慘遭血洗,堪稱黑色星期三,道指大跌800點,跌幅超3.15%;標普500指數收跌3.29%,納指暴跌4.08%。

下面是納指的走勢圖

美股暴跌波及全球市場,香港恒生指數暴跌超千點!

上證指數盤中跌幅超4%

對於這次罕見的暴跌,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坐不住了,在盤後他表示:

「我認為美聯儲在犯錯誤,他們(的貨幣政策收得)太緊。我覺得美聯儲已經瘋了。」

「實際上,這是我們等待已久的(股市)調整,可我真的不贊成美聯儲現在的行動。」

顯然他把這次全球「股災」歸咎於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那麼真實原因是什麼?

一是美債收益率快速上升!

1、十一期間,美債收益率擴大升勢,10年國債收益率最高漲幅超過3.248%,而在今年8月底,收益率也還在2.9%附近徘徊。10年國債收益率是美國市場甚至是全球市場資金價格的瞄,收益率的上升預示著市場資金價格的提高,進而對股市產生重大影響。

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上升主要原因在於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一是加息;二是縮表。加息會快速提高美聯儲-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居民、企業之間的借錢成本,進而導致全社會的資金成本提高。

作為由美國政府發行且背書的債券,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就是全社會資本成本的綜合縮影。

舉個例子:

原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3%,如果美聯儲加息0.25%,預示著銀行存款的利息會提高,如果10年期國債收益率還是3%不變,那麼資金會從債券市場流入銀行存款,所以作為美國國債發行人的美國政府為了避免國債吸引力喪失,必然會被迫提高收益率。

同時,美聯儲自去年10月開始的縮表也會極大放大收益率上升的速度。縮表的本質是賣出長期國債(國債+MBS),收回美元。結果會產生兩方面的效果,一是市場的上美元越來越少,資金緊張,市場利率上升。二是長期國債被拋售,長期國債價格下跌。

下面是債券的定價公式:

債券價格的計算公式:P=[c/(1+r)] + [c/(1+r)(1+r)]... + [c/(1+r)...(1+r)] + [F/(1+r)...(1+r)]

C代表的是債券的利息(固定的),F代表的是債券的面值(固定的),r是指必要收益率(市場利率可以作為參考的必要收益率),P是債券的價格。

從上面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債券的價格和債券的市場利率是成反比例關係的,也即:債券的價格P越小,r(市場利率)越大。

2、美股暴跌的原因還來源於市場對美債收益率倒掛的擔憂!

所謂收益率倒掛意思是短期國債收益率(1年或2年)和長期國債收益率(10年)持平甚至是超過長期國債收益率。

我在2017年10月31日《債市驚心動魄的一週,是誰惹的禍?》一文當中說過(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可查看):一般情況下,短期國債收益率一般會低於長期,反之則不正常。為什麼?很簡單,同樣是借錢人A,同樣是100美元,借給B期限是1年,收益率是2.8%,借給C期限是10年,收益也是2.8%,你覺得A原意借給C嗎?

當然不會,因為10年期限太長,A要承擔對C的風險比B大。那什麼情況下才願意借給C呢,當然是C給的A的收益率要高於2.8%。

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不斷收緊,今年8月份降到最低的18bp,是2008年以來最低。有市場人士預計,利率倒掛可能在2018年底-2019年初發生。

過往美債收益率倒掛往往是經濟下滑和股價下跌的主要指示器。根據天風證券的研報,過去30年,美債2年期和10年期收益率倒掛發生過4次:

A、1988.12-1990.03,歷時15個月,結果經濟出現衰退現象;

B、1998.05-1998.08,歷時2個多月,結果全球經濟下滑;

C、2000.02-2000.12,歷時11個月,結果全球經濟下滑;

D、2006.01-2007.06,歷時17個月,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

為什麼會出現收益率倒掛呢?一是源於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二是市場對美國經濟的預期。短期收益率是對貨幣政策的反映,當美聯儲加息時,短期國債收益率升幅會高於長期收益率,而長期收益率則是對經濟預期的反映,為什麼?因為美國國債是被為最安全的資產,當經濟不好時,美債會成為避險資產,結果價格上漲,收益率下跌;反之,預期經濟向好時,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所以,如果美債收益率倒掛則反映出了兩個問題:

A、市場對美國經濟向好預期發生變化,眾所周知,本輪美股上漲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於減稅、大基建帶來的經濟向好,美國8月份失業率是3.9%,幾乎是歷史上最低;二季度經濟增長4.2%高於預期的4%。

今年底美國會有一場中期選舉,市場預計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可能會輸給對手民主黨,即民主黨可能會拿下參議院控制權(國會分為眾議院和參議院),那時特朗普政策大力推行的減稅、大基建效果可能大大折扣,進而使美股失去重要支撐。

B、市場對於美國繼續收緊貨幣政策的擔憂,對於未來是否加息,10月3日,鮑威爾強硬表態:(美國)利率仍然寬鬆,我們在逐漸讓它們達到會是中性的位置。我們可能錯過中性,但當前可能距離中性還有一段長路。這暗示:接下來美聯儲會繼續加息而且空間很大。其次,美聯儲目前並沒有「救市」的計劃!

二、美國上市公司股票回購的下降!

美國股票回購也是推動美股牛市的重要原因,所謂股票回購指的是上市公司用自有資金買回市場上的股票,最終市場上的流通股減少,根據「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流通股」的公式,回購前後凈資產是沒變的,但是流通股減少了,最低每股資產增加,理論上會使股票價值增加,股價上漲。

川財投研的數據顯示,2018 上半年美國上市公司將進行約68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超過2017年5300億美元紀錄。

上市公司股票回購的動力在於美國減稅,以及低利率的市場環境。

1、川財投研的數據也顯示,美國企業在外海的利潤高達2.6萬億美元(2016年)在今年1月開始的減稅之前,企業將利潤匯回國內需要徵收35%的稅,但稅改後稅率降到了15.5%(流動現金)、8%(非流動資產)。結果大大增加了美國跨國企業將利潤匯回國內的動力。

回到美國的利潤除了用於股東分紅外,有相當一部分用於股票回購。高盛分析師稱,根據規定,美國企業通常不在發布季度財報前的一個月回購股票,隨著第三季度臨近結束,標普500指數中86%的成分股公司將在10月5日前暫停股票回購。今年美股天量的回購可能會見頂,這對美股是一大利空。

3、上市公司股票回購的動力還來自於低息的利潤,美國的上市公司可以借錢回購股票,當利率很低的時候可以借便宜的錢來換取更大收益,但是隨著2015年至今美聯儲多次加息,基準利率水平已經上調至2%-2.25%,創2008年以來最高!

美聯儲在9月的聲明中關於「貨幣政策立場仍然寬鬆」的語句被整體刪除,這預示著美國低利率時代已經過了,在這麼高的借錢成本下美企是否有動力參與股票回購?如果沒有確實是挺危險的。

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認為:美股目前在高位,而A股目前在低位,如果美股大跌,對A股影響肯定是有的,但是美股下跌的空間遠比A股要大,目前利率上行的既定的,未來市場走向將很大程度取決於中期選舉的結果,到達會發生什麼?沒有一個人能確切預測到!在市場如此不明朗的時刻,大家最好還是持幣觀望的好。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首先,為了避免被說馬後炮,我就貼幾個之前的回答吧

最早一個10月1日,3日做了更新

為什麼小米的股票跌得這麼厲害??

www.zhihu.com圖標

裡頭提到

納斯達克,股價過高,指標不過高,數度背離,呈現一個向上的傾斜三角形,是一個上升楔形,這些特徵,都是第五浪末升段的特徵,一旦跌破上升楔形下沿,會快速跌回第五浪起漲點。

10月4日回答京東

怎麼看京東市值腰斬??

www.zhihu.com圖標

道瓊斯次貸危機十一月只下跌4%,對比十一月中石油跌28%,中移動跌12%,中國電信跌8.68%是不是情況跟現在有點像?美股三大股指還在創歷史高,百度跌超15%,阿里巴巴跌超20%,中國人壽跌超28%,網易跌超33%,京東跌超40%。

股票上漲的長期原因是價值,是投資者對於企業的認可程度。但是中短期的趨勢,是不斷花費真金白銀買出來的。而這樣的下跌,尤其是在美國股指創高的同時的下跌趨勢,只代表2件事情正在發生。一,原本持有股票的投資者看壞,而要賣出持股。二,新看好的投資者不斷減少,買入意願不高。所以股價下跌。集中做空中概股是因為看到了之後美股的風險,而中概股往往是第一波殺跌的目標,所以持有的先退,沒有的不買。如果說京東是因為東哥那點事情造成,那阿里巴巴,百度,網易甚至微博是為什麼?跟京東的事情有半毛錢關係?

如果沒關係,整體中概股被做空,就不是一個獨立而簡單的事情。

就個人看法,東哥那事情和京東股價下跌,沒有實質性的關係透露的是美股末升段風險的臨近

以上回答時間為十月四日,沒記錯前一天道瓊斯還創歷史新高。

十月七日對A股和美股的一個總結

白白胖胖0:2018.10.07週末談談對於A股接下來的展望?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當然這裡的表述有一點筆誤,不是快速跌回第五浪起漲點,而是上升楔形起漲點,即7419。

同時,在10月4號的這個回答當中,我有闡述對於這段時間美股不斷創高,但是大市值中概股被集中殺跌是哪方面的訊號。

哪方面的訊號?美股末升段接近結束。

然後這些天的美股三大指數如何?

納斯達克週三如同預判快速跌回7419,(7422差3點)今早看到已經7329.

以上是美股下跌之前我用籌碼分析和技術分析中的結構,波浪分析,K線形態分析得出的結論

應該沒有馬後炮的地方吧

看贊數我再來更新一下比較全的技術分析

————————————————————————分割線——————————

10月13日更新

對於美股現在的狀態,規劃在1浪或者A浪的初跌段當中

初跌段的特點是齊跌,另外提早下跌的股票會成為接下來下跌的主流,

而這個1浪或者A浪的細微波當中

10月3~10月8走了1浪,10月8~9走了2浪反彈,10月10~12走了小波段當中的主跌段,3浪殺跌,現在進入4浪反彈,反彈的極限位置不會超過1浪低點26223,然後再一個五浪殺跌完成這一個大1浪或者A浪的初跌段,而隨後會開始大B浪或者2浪的反彈,細微波可能呈現一個abc三浪的走法,之後進入主跌段,大C或者3浪。

初步依據現在的情況規劃分析如上,到時候如果出現反彈過26223,

波浪14重疊的現象才需要對波浪做修正。


「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用來形容週二美股行情在貼切不過了,道指跌近800點,重挫3%;標普500跌90.31點,跌3.24%;納指跌283.09點,跌3.8%,以FAANG股票為首的科技股與互聯網板塊全線下跌,這5隻股票週二當天市值蒸發1400億美元,當然中概股也未能倖免,阿里巴巴跌逾4%,百度跌5.8%。

戊戌年,不太平,尤其體現在金融市場,近30年來,道指大跌500點的次數共有28次,其中排名前四的均發生在2018年,分別是2月5日(跌1175.21點)、2月8日( 跌1032.89點)、10月10日(跌831.83點)、12月4日(跌799.36點)。昨日,道指盤中一度跌超800點,系美股史上第四次跌超800點大跌。

有恐慌指數之稱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性指數(VIX)急升26%,至逾20.74水平,振幅急劇擴大。

市場分析認為,美債收益率「倒掛」成為美股暴跌的主因,美債收益率曲線短端11年來首次出現倒掛。5年期與3年期美債的收益率差跌至負0.7個基點,2007年以來首次跌破零水平。兩年期/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差收窄至9.92個基點,創2007年以來新低。

一般來說,期限越短的債券收益率越低,而購買十年或是三十年債券的投資人因為需要把資金鎖定更長時間、承擔更大的違約風險或意外通脹可能,而享受更高的收益率回報。但金融市場中偶爾出現反常現象——長債收益率和短債收益率接近相等,甚至長債收益率低於短債收益率,這種現象被稱為「收益率曲線倒掛」。

金融體系是通過以較低的利率借入短期資金,再以較高利率放出長期貸款的方式來從中盈利的模式,當收益率曲線呈現平穩或倒掛時,這種活動的盈利能力就會下降。

長債收益率走低,往往由多重原因造成。除了因為非美國家經濟陷入衰退之外,對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下調,也可能是緣由之一。歷史經驗顯示,收益率曲線出現倒掛的12-18個月後,美國經濟常陷入衰退,因而也被人喻為「華爾街最擔憂的信號」。

自2015年加息之後這種擔憂就一直存在,但就具體的時間點誰也把不準。不過最,近出大佬們的一些動作,或許能從側面印證美國經濟已經進入了衰退週期。

11月14日,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公佈三季報,達利歐減持甲骨文等科技股。11月15日,索羅斯基金三季報,索羅斯清倉了Facebook,並對Netflix、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Spotify等科技股進行減倉。

此外,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披露的三季度持倉報告也顯示,7-9月,巴菲特僅小額增持蘋果公司股票52.3萬股,遠低於前兩個季度累計8660萬股的增持幅度。

大佬都獲利清倉了,你還抱有幻想?美股打了十年的雞血,跑到這個程度,也得收尾了,至於跌到哪,18000點你覺得合適嗎?


今天,亞太股市都被昨夜的美股暴跌嚇破了膽,紛紛繳械投降。上證指數今早跳空低開3%,單邊下挫,收盤暴跌5.22%,1033隻個股跌停,1395隻個股跌幅大於7%,同時這也是本週第二次大幅跳空,形成兩個大大的缺口,這在A股歷史上都實屬罕見。回到昨夜,道瓊斯工業指數暴跌3.15%,創造了今年第二大跌幅,納斯達克指數下跌4.1%,也是兩年多來的最大跌幅,納斯達克本週總計下跌8%,K線上出現一個大大的反轉,似乎要為美股長牛畫上句號。

納斯達克指數連續下跌,K線顯示趨勢反轉

上證指數一週內兩個大跳空缺口說明市場情緒極度悲觀

美股的悲觀情緒顯然傳導到了A股,在貿易戰的背景下,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引發股市跳水、人人自危。然而這次美股大跌給國內市場一個積極的信號:是否表明美國經濟也並非完美無瑕,映射美國對中美貿易戰的擔憂正在加劇?如果美國牛市終結,僵持不下的中美貿易衝突能否出現轉機,從而讓A股加速見底?下面我們來解讀一下美股的四大不穩定因素

股市泡沫

自2008底開始,美聯儲連續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將聯儲資金利率調低到0-0.25%(大蕭條以來的最低點),大量放水,與此同時,美股迅速從谷底中快速爬升,開啟了延續至今的大牛市,可以確定的是正是這次放水導致了牛市,而美國經濟的復甦要遠比股市慢得多。而同期美股總市值佔GDP的比重也從2009年初的51.92%到今年9月份的149.24%,這個水平已經超過99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前的最高點。所以,當流動性被逐步收回,10年期美債利率達到7年來最高水平,市場避險情緒加劇,這樣的流動性泡沫是否會被刺破?市場顯然一直在擔憂這個問題,但毫無疑問的是,爬的越高,跌的越慘的道理一樣適用於美國。

2008年次貸危機後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直接拉動美股牛市

美股總市值/GDP已經達到99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前的最高水平

科技股到頭

美國長達9年的大牛市中,科技股是最大的贏家和最主要的動力,以科技股為權重的納斯達克指數從2009年3月的1293.85一路上衝到2018年9月的8109.54,大漲接近7倍,不斷創造歷史新高,Amazon, Google, Apple等巨頭更是市值接近或超過萬億美元。然而,上週開始科技股卻遭遇大幅拋售。

近期頻發的網路安全事件(Facebook安全漏洞、谷歌泄密事件)、員工工資上漲(Amazon漲薪)等因素不斷推高美國科技企業成本,侵蝕著科技股引以為傲的高毛利,而全球全球市場的飽和也給科技股的繼續增長畫上了巨大的問號,前段時間爆出的Google為中國研發受審查的搜索引擎系統(蜻蜓計劃)而接受美國政府質詢,當初堅決離開中國的Google都考慮回到中國市場,恰說明美國科技巨頭的增長已經乏力。另外,在科技行業中,最受中美貿易戰影響的是半導體行業,他們總計大約有24%的營收是來自中國市場,貿易戰的影響會直接反應在他們的股價上。所以,本週的大跌可以被認為是對科技股價值重估的開始。

谷歌首席隱私官在9月28日的參議院聽證會上證實「蜻蜓計劃」的存在

通貨膨脹

在多年的量化寬鬆政策中,美國卻沒有表現出明顯的通貨膨脹,這是由於美元和美債是全世界各國的儲備貨幣和儲備金融資產,美國可以用全世界這塊大海綿來吸收大放水帶來的負面效應。然而,這樣的吸水顯然不是無限度的,雖然二季度美國通脹率有所下滑,但仍無法改變市場對美國通貨膨脹的預期美聯儲繼續執行加息計劃也說明瞭這一點。美國總統特朗普顯然也是不希望加息的,這點我們在之前的《美聯儲如何控制銀行的錢包》深入闡述過,在今天的美股暴跌後,特朗普也憤怒的指責美聯儲「瘋了」。加息背景下,美國企業的資本成本上升,從而減弱經濟增長的動力。同時加息也會促使全球資本買入美國國債,推高美元匯率,也會在短期削弱美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以上的種種因素都是在為多年的大放水還債,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美國市場又太龐大,美國不得不另想辦法以避免更大的危機,或者將這些成本繼續轉嫁給別國(混沌君認為貿易戰也是希望拿中國吸血充饑)。

Trump Said: "The Fed has gone crazy!"

貿易戰

中國作為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為美國提供了大量的輕工業產品和代工服務,中國具備了全球最完善的產業鏈和產業工人資源,替代中國製造或多或少的將提高美國人的生活成本和美國下游產品的製造成本,從而加劇通脹和人力成本的上升,進一步侵蝕美國企業毛利。全球化的繁榮讓美國企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和人口紅利,讓美國人民享受了多年的低價產品,但不可避免很多國內工作會流向海外。特朗普主張讓工作機會迴流美國,以美國優先反對全球化,短期看美國失業率確實大幅下降,但這樣的全球化福利將會被大大削弱,最終也會體現在美國人身上,市場顯然也嗅到了這一點,股市的下跌也反映了投資者的憂慮。

綜合以上幾點因素,混沌君認為美股的大跌可以積極解讀大洋對岸也很憂慮,過去深不見底的貿易深坑如今好像看到了一點對方的底線,當這種憂慮在美國加劇,是否代表貿易危機將會迎來轉機?我們拭目以待。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混沌觀察」,歡迎跟隨我一起解讀市場消息,學習金融投資知識。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