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倫古河流域發現的刃貂化石。A-F白虎刃貂,G-I似海氏刃貂。(圖/江左其杲)

新疆頭條訊(記者 趙梅)近日,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江左其杲等與西班牙古生物學家瓦倫西亞諾通過合作研究,確認來自新疆烏倫古河流域哈拉瑪蓋組和可可買登組的幾件鼬科化石標本均屬於刃貂屬,其中,刃貂屬的一個新種白虎刃貂距今已有1700萬年至1500萬年。據悉,這是刃貂化石在中國的首次發現,目前,這一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學術期刊《中國地質學報(英文版)》發表。

刃貂是一類中到大型的蜜獾類鼬科動物,牙齒鋒利如刀片,很可能和貓科有着類似的習性,在貓科繁盛前佔據了類似的生態位。刃貂的化石主要發現在歐洲和西亞,在北美也有少量化石記錄。

此次研究人員在新疆烏倫古河流域遠古地層中發現的幾件鼬科化石標本,經研究確認均屬於刃貂屬,填補了東亞刃貂化石研究空白。

研究人員經過系統對比發現,距今1700萬至1500萬年前哈拉瑪蓋組的刃貂和已知的刃貂都不同,屬於刃貂屬的一個新種,被命名爲白虎刃貂。白虎刃貂是刃貂屬已知個體最小的物種,該物種和虎一樣有着鋒利的牙齒,和現代的黃喉貂和漁貂體型接近,體重大概在2-5公斤。

研究人員在烏倫古河流域發現的刃貂化石,由於標本牙齒過於破碎,還無法準確鑑定到種,但根據齒槽和下頜特徵,這件標本與歐洲同時期的海氏刃貂可能屬於同種。這個物種體型明顯大於白虎刃貂,可能和現代的狼獾近似。

新疆烏倫古河流域發現的刃貂化石研究確認,填補了國內乃至東亞的刃貂化石研究空白,烏倫古河流域的刃貂化石和近年來發現的犬熊化石一樣,說明亞洲地區的中新世時期的動物組分和歐洲其實十分類似。

據悉,隨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團隊近年來在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工作的進展,越來越多的化石發現和研究必將證明:中新世時期歐亞大陸與北美的生物交流比過去認爲的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