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邊界的正確打開方式原來是這樣!

6 人贊了文章

隨著園林行業發展的加快

無論在設計還是施工中

對於細節的處理都顯得格外重要

其中

邊界的處理是細節處理的重點環節

無論是對於方案設計

還是對於考研的同學的快題設計都是如此

邊界處理一方面考驗的是設計師對細節的處理和對項目的用心程度,另一方面也是設計檔次的加分標準,凡是優秀的設計,對邊界的處理總是非常用心。當然一個景觀項目不一定需要處理邊界,很多自然做法就沒有明顯邊界,從這一點來看還是很靈活的。

那麼邊界處理都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以下方法來自自組空間,作者整理的很到位,拾光君與大家分享。

一、剛性邊界

在景觀空間中,為了限定某一空間,會通過鋪裝的材料差異來標識出清晰的邊界,從而區分擁有不同功能的場所。

但是很多人並不喜歡這種太過剛硬的邊界處理方式,他們認為場地應該是一個整體,而不是被邊界切割成很多塊,所以,設計師越來越注重剛性、柔性結合處理的方式,這樣也使得景觀空間富於變化和創意。

1、線段劃分

對於過長的邊界,就需要打破其原有的平淡。可以劃分成幾段線段,這樣還能產生凹空間,用來放置休息設施或創意裝置。線段之間的角度可以靈活改變。

2、梳狀滲透

用梳狀修長的形式處理硬質與軟質的邊緣,一方面可以起到兩種元素的柔和過渡,還能通過改變材料和間隙寬度變化而產生多種可能性。

3、連續齒輪

齒輪狀變化的方式破壞了邊界的完整性從而得到豐富的細節變化。齒輪狀的尺寸一般是根據所用材料的尺寸及其組合模數形成,具體寬窄組合還需根據空間尺度來定。

4、鋸齒邊沿

鋸齒狀方式不強調整體線條的力度感和組合,相比齒輪狀強調線條的垂直水平組合,鋸齒狀邊緣的線段更短更自由,甚至產生碎裂感。

5、一體化造型

如果說強烈的邊界是建立於一條劃分明顯的界線,那麼像弱化它的最徹底方法就是把這條邊界擦除。而實際上只要存在兩種材料或元素,就必然產生邊界。所以想做到最大化的弱化邊界就需要模糊兩個元素的獨立性,比如地面逐漸變化為立面,使用者會判斷這是鋪裝還是牆面或座凳的問題,從而使人的注意力轉移到水平面與垂直面的模糊性上而不再關注邊界本身。

6、細分重疊

用力撥響吉他的某一條弦,弦從靜止的狀態變為波動,由原來一條明顯的線變成了具有重影的模糊的線。相同的邏輯運用在邊界處理上就可以產生一組接近重疊的線,從而達到柔化邊界的效果。

7、微差排列

用相同材質或相近質感的材料以不同的方式排列拼砌,可以達到有差異又保持統一感的細部效果。

8、元素漸變

這種方式能達到相互滲透的效果,經常運用在硬質鋪裝中的局部區域暗示,或硬質軟質之間的過渡,這種漸變往往通過兩個材料密度的變化和尺寸大小的改變來實現。設計時充分考慮材料的模數關係、切割方式和組合邏輯,會大大提高其可實施性。

9、圖案散佈

把一組邏輯清晰的圖案投射到邊界兩側並進行刪減互切,產生穿插跳躍的邊界區域。這種方式有兩個注意點非常重要,一是圖案輪廓要清晰簡潔否則會顯得浮誇,二是組合方式和分佈應有機地分佈於邊界附近,並以邊界為基準。

10、植物軟化

如果上面提到的方式由於成本、材料、風格、甲方乙方、這樣那樣的原因都實施不了,那好吧,只能用景觀設計最終極的萬能武器——植物。

怎樣處理景觀邊界是可以說是一個方案設計師的必備技能,但在工作中我們往往會把這些細節工作交給施工圖設計師,所以導致很多細部沒有達到預想效果,然後我們又把責任推給施工方,施工方又推責任說是照圖施工,如此便形成了這個蜜汁循環。

附:地面鋪裝石材與其它材料的銜接處理方式

不同品種和用途的花崗巖的銜接,注意平整度及材質的尺差。

花崗巖拼接,注意尺寸大小、顏色搭配等細節。

木棧道與花崗巖間鋼板銜接處理,注意木棧道的切割整齊度。

花崗巖與卵石間銜接,卵石面要低於石材面。

水洗小礫石、木棧道與卵石間銜接,保證收邊的平整度。

花崗巖與沙坑間銜接,過濾沙子用的鐵箅。

花崗巖與塑膠地墊間鋼板無縫銜接,對切割工藝的要求較高。

花崗巖與木棧道間鋼板弧形無縫銜接,對弧度的控制、木材的切割收邊等工藝的要求較高。

石匠網歡迎你花崗巖與玻璃銜接,注意對縫、平整度等細節。

藝術地坪與磚間銜接

塑膠地面與花崗巖間無縫銜接

碎拼、磚和卵石等材質間銜接,美觀自然,合理舒適。

花崗巖、馬蹄石、水洗小礫石及置石等材質間銜接,整體性較強,搭配協調。

花崗巖與卵石間花樣鋪裝,放線環節尤為重要,同時需關注異型石材的拼鋪,卵石大小、空隙尺度、平整度等細節。

嵌草磚鋪裝,整體感很強

花樣鋪裝的處理效果,縫的流線美、放線的均勻工藝很值得借鑒。

聲明:本文源自網路,僅用於學習交流,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及時與本公眾號聯繫,感謝您的包容理解。


獲取更多乾貨素材微信公眾號搜索關注:上林苑景觀學堂

weixin.qq.com/r/5jmOlpn(二維碼自動識別)

獲取更多課程信息掃一掃:

u.wechat.com/EEfodHkBRF(二維碼自動識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