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科研,簡單地說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規範化文字並加以傳播表達的過程。對我們大學生而言,科研發表出來的論文是對大學所學的成果的檢驗。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很多學校青睞於在科研方面有一定突出表現的學生,比如參與過相關科研項目、發表過專業學術論文等。讀研期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學術研究,如果大家能在本科階段參與一定的學術訓練,就會發現當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一篇不錯的論文之後,你的科研素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與此同時,也為自己的保研之路增加了一份保障。

從事學術研究,會對學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快速閱讀理解的能力、敏銳的問題意識、理論構建能力和文筆表達能力等有較高要求。

1.信息搜索能力

信息搜索能力是進行科學研究首先要具備的能力,如何在浩如煙海的各種信息資料中快速、準確、有效地獲取自己想要的資料,本身就是對大家的重要考驗。對我們大學生來說,信息搜索能力主要表現在查閱檢索各種文獻資料之中,包括查閱專業書籍、期刊論文、數據資料等等。我們注意到,很多同學在利用知網、萬方、維普等主流中文文獻資料庫時,不能很好地獲取高質量的論文資源。

以中國知網為例,在面對一個題目時,我們一定要學會把關鍵詞定位準確後再進行檢索。其次,設置好檢索條件以有效地過濾掉低質量的文獻,保留髮表在SCI、CSSCI、核心期刊上的高質量文獻,對於提高信息搜索的效率往往很重要。

2.快速閱讀能力

儘管在信息搜索階段,我們已經過濾掉一些不必要的文獻,可是手頭的文獻資料數量還是很大的。拿到長長的一篇論文往往令人頭大。實際上,你會發現,一篇文獻當中真正能被引用、借鑒和學習的觀點並不是很多。拿到一篇論文,先讀文題和摘要,通過摘要可以了解論文的核心觀點,判斷該論文有無繼續或者完整閱讀的必要。

3.把握問題能力

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當我們在閱讀書籍或者論文時,往往會被作者的觀點所吸引和左右,無法跳出文本發現作者的觀點或者表述中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還比較缺乏問題意識。對人文社科的研究來說,很多理論創新實際上就是在回顧前人所著文獻和研究的不足的過程中逐步建構完善起來的。此外,把握問題的能力還表現在論文選題等方面,在後文中我們將詳細介紹。

4.理論構建能力和文筆表達能力

理論建構的能力和文筆表達能力是聯繫在一起的。當我們腦海中有了較為清晰的想法和觀點之後,就需要用比較規範化、學術化的文字表達出來,讓別人能夠看得懂,而這就是最後寫論文的過程。關於如何寫好論文,後面還會有專門小節具體闡述。在行文之前,我們要把相對通俗的想法抽象為精鍊準確的觀點表述出來,然後設計好全文的主要框架,這就是理論建構的過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