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之前的選擇

選擇不是大事,選擇之前的思考纔是大事。

打個比方:古代戰爭兩軍對壘,大規模衝突一觸即發,主帥夜觀天象,突然恍然大悟,大喝一聲:我排兵布陣出了很嚴重的問題!

列坐軍將一片嘩然,唯有主帥無所畏懼的笑道:

沒事,船到橋頭自然直嘛!

人生的大多數敗局其實並非命中註定,成敗之間的規律,更不是靠所謂的「夜觀天象」進行定奪的。

所以我們平時為人處事,一定要未雨綢繆,早做打算,不要臨時抱佛腳,那樣的結果只能是誰的聲音大你就會相信誰,誰的聲音響亮你就會跟隨誰。

選擇之前的選擇,是要為選擇做準備,為選擇做出一個符合自己現狀的、利於自己執行的方案,做一個有計劃的人,就是在選擇來臨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困局之中的局外思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迷局之內,對局者看不破的,局外人反倒是能瞧得一清二楚。

人生之中的很多困境亦是如此:我們陷入固有的思維之中,沒有辦法用其他方式去解決問題,到最後左顧右盼,唯有「不撞南牆不回頭」。

跳出思維的桎梏,高一個維度看問題,往往會看出解決問題的端倪。

之前有不少朋友對我傾訴他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麻煩事,其實他們當中不少人的問題,並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但他們之所以非常的迷惘,是因為他們太看重對局者這個身份,而沒有考慮換一種心態去審視他們目前的麻煩。

這就導致他們所擔心的問題過於龐大,而實際面臨的問題往往很小很簡單。

所以我們要樹立局外思維,用更為清晰的角度,去解決那些在迷局之中無法看清的問題。

三、後悔之後

一生無怨無悔,是一種理想的人生境界,但事實上如果捫心自問,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經歷後悔的時刻:

也許是因為自己的不夠好導致錯過了一場緣分,也許是因為實際還不成熟結果無法把握好機會,更有可能是一路努力的堅持,在最後的「臨門一腳」發揮失常。

後悔,悔的是無能的自己,悔的是不可能重來的機會。

但是後悔之後呢?

人生的經驗教訓總能讓人更快的成長,但這並不等於後悔之後必然成長,而是後悔之後,你如何總結,如何吸納,如何改進那些令自己後悔的選擇和做法。

人之所以要自省,就是因為自省可以幫助我們在經驗教訓中完善自己,在挫敗中找到致勝的關鍵因素並得以學習瞭解,沒有人可以永遠一帆風順,但卻有人可以在屢敗屢戰中找到勝利的法門。

所以聰明人會把每一次失敗看做提升自己的機會:

後悔之後,不再後悔。

四、給感性一點點空間

絕對的理性就是殘酷無情,這句話並不準確,但卻說出了感性的現實意義:

感性,可以讓一個人的心緒,變得「海納百川」

感性可以讓人們接受更多繁複的情感體驗,而太理性的人雖然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但若是出現巨大的波折,往往非常容易崩潰:

因為對普通人來說,理性的極點就是否定一切,貫徹自身認同的唯一。

所以我們要留有一點點感性,讓感性去調劑我們認識世界,接受現實的方式,讓感性讓我們的喜怒哀樂不再是呆板的面孔,讓人生多一點除了黑白灰之外的顏色。

我們不是機器人,我們之所以需要情緒,就是因為情緒能讓我們理解生活之中那些多彩斑斕的生命意義。

人生不能重來,但人生也沒有絕對正確的道路,所以人們窮極一生,都在找尋屬於自己的道路,貫徹屬於自己的人生哲理。

但是,什麼樣的標準是屬於自己的呢?

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的驚喜?還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榮譽?

是激流勇進一般的無所畏懼?還是船到橋頭的奮力一擊?

都是,但也都不是。

人生不能重來,我們每一次的選擇,每一次的思考,每一次在渡盡劫波之後的考量,每一次在迎接挑戰之前的權衡,

都必須有著非常明確的現實意義:有時,這意義非常殘酷,但為了更好的活著,我們必須要勇敢一點,

再勇敢一點!

我們需要被認可,被外界認可,更是被自我認可,而尋求認可的道路之中,我們必須要明確的認識到我們本心的所思所想,究竟意味著怎樣的人生需要。

正因如此,所有的選擇都有一個微小的前提:

那就是適合自己的,纔是屬於自己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