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討論的問題,是一個千古問題,手型。

我還記得大約10年前,分辨一個教師教的好不好,就看她學生的手型好不好,其實有道理也沒道理,手型並不代表聲音。

還有呢,近年來隨著郎朗的走紅,導致很多人開始抨擊手型,大肆宣傳手型無用論,或者郎朗都折指之類的言論,也是沒道理的,郎朗那是為了聲音,而不是站不起來好么。。

今天就來說說兩大手型學派:外型派與聲音派。

這兩大派的爭論,從很多年前就開始了,外形派評論聲音派是野路子,不正規也不規範,而聲音派就抨擊外形派過於教條,刻意遵照手型卻忽略了聲音,對藝術鑒賞是極大的傷害等等。

今天就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我個人屬於聲音派,因為每個人條件都不同,我們身為教師也沒辦法要求所有學生手指都必須90°站立,有很多人的手指並不是圓指尖,而是尖指尖,這類手指就算把指甲全拔掉,也很難90°站立,這時候教條的要求卧雞蛋或者立著彈,是沒道理的。

並且在我心中,兩派並不衝突,甚至說是相容的,因為在我看來,聲音對了,手型不會差太多,反過來,如果用力正確,聲音自然也就對了,所以所謂流派或者主張,不同的只是切入點不同而已。

其實外型派是教科書慣用的手段,因為教科書必須要直觀的告訴你,是否正確, 並且教材都是幾十年沒更新了,所以,也能理解的~

講一下外型派的優勢與弊端

優勢是特別的直觀,用眼睛就能辨別,非常容易,但是卻有非常容易被外型所蒙蔽,那就是這套外型下,是正確的發力與用力。

1、如果需要外型正確,那就需要一直盯著手指,那樣視奏的能力就難以提升。同時,練習的過程也很難,而且外型派最常用的詞就是卧雞蛋,如果一直想著窩雞蛋,那還能彈琴么。。。

2、緊張,無論是擺形狀,還是卧雞蛋,最容易形成的不是手型,而是過度用力而凹出來的手型,這樣的手型是很準確,但是基本彈不了琴了,就像我們走路,越想走直線,越盯著腳下就越容易走偏,但是如果我們瞄著目的地,基本不會走彎是一個道理。

而聲音派呢?也不是那麼的完美無瑕,再來說說聲音派的優勢與弊端

聲音派的優勢在於正確,因為從聲音找彈法是任誰都不會說錯的。但是這個正確,卻建立在一定的水平之上。

1、手型問題,一般都出現在初學者的身上,但是身為初學者,沒有絕對的,辨別聲音的能力,那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強調聽,那建立一定音樂聽覺之前,如果彈琴就非常容易出現問題。這一點並不如手型派,手型派雖然教條,但是還是可以彈的。

2、聲音派的重點在於支撐,對於初學者,基本也沒有手指能力或者沒經受過手指訓練,也很難站立或者支撐,那就意味著,前期要無法避免的走一些彎路。

針對教學,其實分為三大塊,一類是理論,一類是演示,還有就是輔助。

其實沒必要去爭誰更正統一些,在我看來,前期以手型入手,然後逐漸過渡到聲音,是我個人認為,比較合理的方式。

最開始初學,不怕孩子手指用力過度,因為最開始需要鍛煉站立或者支撐的能力,作為鍛煉來說,這也是一個比較快的鍛煉方式,其次,初學階段,也很難理解聲音,以直觀的外型來強調,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隨著程度提升,慢慢的轉換到聲音上。

從手心的卧雞蛋,轉換到掌關節支撐,從指間的勾著變成站立。

如果孩子不能理解,甚至需要教師輔助孩子,幫他撐掌關節,或者指尖站立,讓他去感受。

總結:

其實無論哪個派別,不同的只是切入點,而不是說哪類完全正確或者完美無缺,任何學習方式,或者教學都有兩面性,正確看待就好。

手型派是從整體外部逐漸滲透,而聲音派是反推,從指間開始逐漸推出掌關節、手腕、手臂的發力,從而區分開。

還有就是針對手型,我一直認為是因人而異的,沒有哪種固定的手型是準確的,但是有一點,那就是聲音對不對,只要能彈出好聽的聲音,只要能完成複雜的技巧,無論是否好看或者所謂正確,彈鋼琴的意義並不在於美觀,而是在於演繹聲音嘛~

好聽,就是藝術。

最後,點個贊和分享表示對筆者原創的支持,在此謝過啦。

當然啦,可以踴躍留言,或許您的問題也可以幫助很多人呢?有問必答。

好咯,最後求一波關注,原創不易,不過您能看到這裡,也是棒棒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