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許可證的“材料清單”由一本書,簡化爲個性化的 “一張紙”,大大縮減了企業諮詢、準備材料的時間和精力;企業有了身邊的“貼心管家”,不用走出樓宇就能辦事;有了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諾制度,在材料不完整情況下,企業照樣能把事情辦成……在推進“一網通辦”中,靜安區細細“打磨”企業辦事的每一個環節、細節,不斷創新服務,讓企業辦事越來越順暢、便捷。

“智能導引”,打通網上辦事堵點

想要開辦超市的趙先生,坐在家裏,點開“靜安區食品經營開業企業手續導引”網頁:面積分類,批發還是零售,是否含冷凍冷藏食品、是否含熟食、是否含冷加工操作……按照導引提示,趙先生在電腦前勾勾選選。不一會,一張申請食品營業許可證的個性化材料清單就生成了。拿着這張清單準備材料,趙先生就可以去窗口辦理相關業務。

別小看這張材料清單,它曾經難倒不少企業。同樣是申辦餐飲行業的一張“食品經營許可證”,申辦主體不同——超市、飯店、飲品店、綜合商場、單位食堂等,其所需的申辦資料會完全不同。就拿趙先生申請的超市類型來說,有大型超市、標準超市、小型超市等不同類型,在申請這些許可證時有不同要求;從事批發、零售、批發兼零售等不同經營方式,也會影響到提交材料的不同;如果要經營現制現售產品,對場地、環境等有更高要求,需要提交的材料可能也不同……靜安區曾做過一項調查:以前爲準備申請材料,企業可能要到區行政服務中心“跑四五次”。

在推進“一網通辦”中,靜安區抓住了這一堵點,區行政服務中心率先開發出一網通辦“智能導引服務系統”,通過選項式的頁面,引導企業申請者在網上就可以完成許可證申請材料的填寫。

“智能導引服務系統排除了與申辦人無關的繁雜信息,方便申辦人在‘不見面’情況下也能快速、精準地準備材料,系統將情景導引的所有信息自動在相關表單中生成,可直接打印出來作爲窗口申報材料。”靜安區行政服務中心(政務數據管理中心)主任陳波說。

“智能導引服務系統”經過幾次迭代升級,應用範圍已拓展到27個業態、63個場景,包括食品經營、藥品零售、醫藥器械、公共場所衛生許可、營業性演出許可以及上網服務經營性許可等業態申請,極大減少了申辦人上門的次數。

目前,靜安區在240個區級事權審批事項(含685個辦理項)接入“一網通辦”的基礎上,將相關功能和信息進行優化、集成後,推出“企業登記、財稅服務、建設工程、企業服務、科技創新”6大專題版塊,基本覆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需求。

“樓小二”,讓企業辦事不出樓宇

在靜安區,“一口受理”的窗口並不侷限在區行政服務大廳,“樓小二”是靜安區首創的延伸到企業身邊的受理窗口。

南京西路上的恆隆廣場辦公樓6樓,200多平方米的白領驛站,去年6月嵌入了一個名爲“樓小二”的企業服務站。

每天,有固定工作人員接待來訪,提供涉及企業開辦、企業變更、證照補辦、前置審批等政務事項的材料代收遞,接駁“一網通辦”網上服務平臺、網上辦稅服務廳。同時,來自區稅務、市場監管、科技、財政、人社等部門組成服務團隊定期入駐,爲企業提供各類諮詢服務,並針對企業反映的堵點、難點、痛點,合力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推動服務力量下沉、服務窗口前移,同時建立健全一條龍服務機制,讓企業辦事不出樓宇、不出商圈,這在全市還是‘獨一份’。”靜安區投資辦負責人說。

恆隆廣場“樓小二”服務站服務範圍覆蓋恆隆廣場、中信泰富廣場、會德豐廣場、靜安嘉裏中心等南京西路沿線八棟商務樓宇,其中絕大多數都是 “月億樓”,惠及企業總數超過800家,入駐9個月多,受到了企業的好評。類似的“樓小二”服務站還陸續入駐了蘇河灣洲際一期寫字樓、市北高新、大寧商務中心等重點商務樓宇。

區投資辦負責人說,下一步將推出“樓小二”自助服務系統,連接“一網通辦”系統,實現由線下“面對面”的辦事模式向線上“不見面”的新模式轉變。這一系統具有“24小時無人值守”和“實時受理”功能,真正實現企業辦事“24小時不打烊”。

容缺受理,讓企業辦事加速跑

“一口受理”、“一網辦理”目的是推動”一次辦結“,甚至是“不見面”審批。在這方面,靜安不斷推出創新舉措。

今年3月,施樂輝醫用產品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在區行政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綜合窗口,遞交了一份施工許可證申請。第二天,該項目就取得了施工許可證,順利開工。

今年一季度,靜安區共發放了57張施工許可證,均在2-3個工作日內完成行政審批和發證工作。如此高效的審批效率,得益於靜安區堅持的窗口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諾制度。

區建管委負責人說,建設項目綜合窗口實行容缺受理,對於一些申請事項,如果材料出現不完整、不正確以及缺失的情況,窗口人員在認真指導要求建設單位依法補正外,均會先予容缺受理,不影響行政審批的收件。同時,以告知承諾的形式取消一些審覈環節,如取消施工許可核發前的現場安全質量措施審覈和工傷保險費用繳納,調整爲由建設單位自行承諾即可;取消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核發前的建設單位建設資金落實情況審覈,改爲由建設單位出具建設資金落實和無拖欠工程款承諾。

目前,靜安區“零上門”和“跑一次”事項分別增加到209項、470項,“一次以上”事項由原來的109項壓縮到6項。接下來,靜安區將進一步縮減辦理時限和申請材料,一些審批事項的承諾時間將在法定時間基礎上減半。

讓企業辦事“加速跑”的背後,離不開對大數據的挖掘利用。去年初,靜安成立了首家區級的數據管理中心,與區行政服務中心合署辦公,通過推進政務系統上“雲”,開展數據歸集和目錄編制,建設政務數據資源管理平臺,加快電子證照的應用,爲“一網通辦”提供數據支撐。靜安政務數據上“雲”系統總數達126個,編制數據目錄1118條,歸集數據7968萬條,已實現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醫師執業證書、居住證等4類電子證照在10個部門54個事項的線下應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