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背後:導演被餓死、主角差點當總統

薩沙

計劃10月份去薩拉熱窩,大家等著看遊記。

電影中的故事是這樣。

1944年德國已經接近崩潰,急需要將巴爾幹半島和希臘地區的20個師撤退德國本土,準備最後的決戰。

然而,德軍的裝甲部隊極度缺乏油料,必須依靠薩拉熱窩的油庫進行補給。

而薩拉熱窩的地下游擊組織很強大,他們的領袖是一個老練的遊擊隊員,瓦爾特。

瓦爾特是個神祕人物,只有極少數遊擊隊員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和長相。

德軍在薩拉熱窩的反地下組織負責人,上尉比紹夫1年時間抓捕審問了100多人,卻無法確認瓦爾特是否存在,更談不上對付他了。

由於瓦爾特的存在,讓薩拉熱窩的地下游擊戰如火如荼。

德軍認為薩拉熱窩的局勢,不適合執行撤退。

一旦行動計劃暴露,遊擊隊就會不惜一切代價破壞油庫,德軍根本防不勝防。

最終,德軍20個師就會癱瘓在巴爾幹地區,等於一堆廢鐵。

為了力挽狂瀾,德軍高層將將反遊擊戰專家,黨衛軍馮·迪特里施上校被從挪威派遣到薩拉熱窩,負責燃料祕密運輸的「勞費爾行動」。

馮·迪特里施名不虛傳,他迅速制定了兩個毒辣的計劃:第一是用德軍傷員進行偽裝,將運輸油料偽裝成運輸傷員。遊擊隊員不會想到德國人殘忍的用自己傷員開涮,也就不會發現「勞費爾行動」的真相。

第二他利用一個狡猾彪悍的假瓦爾特(黨衛軍軍官康德爾上尉),混入薩拉熱窩的地下組織,造成該組織的混亂和癱瘓,讓他們無法阻擋「勞費爾行動」。

在女叛徒肖特的幫助下,假瓦爾特成功潛入組織內部,連續殺死多名遊擊隊的骨幹分子。

他還引誘遊擊隊(一羣熱血學生,包括老鐘錶匠謝德的獨生女)主動襲擊德軍,結果全部被打死。

甚至,瓦爾特本人差點也被引誘到清真寺外打死,橫屍街頭。

最終,老鐘錶匠謝德為了救瓦爾特,故意去清真寺殺死了偽裝的德軍軍官,隨後被埋伏的機槍擊斃。

通過謝德的犧牲,瓦爾特才僥倖逃生。

一切都按照計劃順利執行。

就在馮·迪特里施上校認為馬上就要成功時,瓦爾特卻開始反擊。

他首先迅速識破了女叛徒肖特,這個毒辣的女人不惜害死自己的男友吉斯。

瓦爾特和吉斯演了一場戲,讓肖特暴露了自己,又將假瓦爾特引誘出來後幹掉。

期間,假瓦爾特惱怒於肖特的反水,開槍將她擊斃。

假瓦爾特被幹掉了,內部的隱患由此消除,也斬掉了馮·迪特里施的一條手臂。

隨後,真瓦爾特將計就計,偽裝成德軍混入火車上,將裝載油料的車輛炸毀。

需要說明的是,押車的是馮·迪特里施另一條手臂比紹夫上尉。

比紹夫明明看到油料車著火後撞過來,就要爆炸。

作為一個能力平庸的德國軍人,比紹夫上尉卻仍然選擇不跳車,堅守自己的崗位,結果被活活炸死。

「勞費爾行動」慘敗,蓋世太保來押送馮·迪特里施回柏林接受軍事法庭審判。

在離開的時候,馮·迪特里施說:「Sehen Sie diese Stadt? Das ist Walter!(你看到這座城市了嗎?他就是瓦爾特!)」

電影就是如此,薩沙說一些相關的花絮。

第一,導演被活活餓死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薩拉熱窩在今天波黑境內,是一座以穆斯林為主要人口的城市。

當年在德國人的面見,南斯拉夫人保住了這座城市。

然而,這座城市卻幾乎毀於戰火,這就是南斯拉夫內戰。

這部電影的導演哈.克爾瓦瓦茨,是一個穆斯林,就住在薩拉熱窩,在1992年已經66歲。

他是南斯拉夫最著名的導演,拍攝過《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橋》等著名影片。

此時正好是波黑內戰,塞族人、克族人、穆族人互相屠殺。

但因為塞族人數量最多,軍事實力最強,所以波黑絕大部分屠殺都是塞族人乾的。

其中,就包括慘烈的薩拉熱窩圍困戰。

塞族軍隊包圍了穆族控制的薩拉熱窩,進行了長達4年的圍困和攻擊。

期間,該城市有1萬1541人遭到殺害,其中超過1500人是兒童。

5萬6000人受傷,其中將近15000人是兒童。

死傷者的85%不是軍人而是市民。

這些受害者基本都是穆斯林。

戰爭是非常殘酷的,薩沙對此也非常瞭解,這裡只說一個例子。

塞族狙擊手封鎖了城內一個重要的水源,任何人來打水都會遭到射殺。

穆族人無奈之下,被迫讓婦女和兒童去打水。

原本塞族人是不會隨便殺死婦孺的,然而隨著圍困戰的久拖不決,塞族狙擊手毫不猶豫的對準兒童開槍。

有一張著名的照片就是,一個兒童被狙擊手打死,附近的聯合國藍盔部隊迅速趕到,但已經無力迴天。

據說藍盔的幾個壯漢軍人們,抱著孩子的屍體痛哭流涕。

他們生活在安逸的北約、歐盟中,無法想像會有這種慘劇。

自然,約7萬的死傷總數,在我們看來似乎不大。

但薩拉熱窩的人口不多,今天也只有30萬而已。

該劇的導演克爾瓦瓦茨,就是死者中的一個。

他是被活活餓死的。

克爾瓦瓦茨的死,可以說是巨大的諷刺。

薩拉熱窩沒有被德國人摧毀,卻幾乎被自己人摧毀!

2003年1月,塞族共和國軍薩拉熱窩-羅馬尼亞軍團的第一司令官斯坦尼斯拉夫·加利奇,因對薩拉熱窩的包圍和恐怖襲擊,在前南斯拉夫國際戰犯法庭被判犯有反人道罪,判處無期徒刑。

第二,真的有瓦爾特這個人

瓦爾特的形象如此成功,當然不是憑空編造的。

瓦爾特·佩裏奇是塞爾維亞人,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個人。

在二戰期間,年僅26歲的佩裏奇就是薩拉熱窩地下組織的領導人。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是一個文人,獲得過大學的經濟學學位,一直在銀行工作。

他是南斯拉夫共產黨員,戰爭期間曾經在遊擊隊擔任過營長。

佩裏奇不但勇敢,而且極為冷靜、機智,他領導地下組織期間頗有成績。

不過,佩裏奇沒有活到戰後。

1945年4月6日,佩裏奇在解放薩拉熱窩的戰鬥中,英勇犧牲(被迫擊炮擊中)。

第三,瓦爾特的演員曾經是著名政治家

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就是瓦爾特的扮演者。

《橋》中的老虎也是他,演技精湛,一生演過300多個角色。

日沃伊諾維奇是職業演員,是貝爾格萊德戲劇學院的畢業生,也是科班出身。

搞笑的是,巴塔·日沃伊諾維奇並不只會演戲。

在演戲的同時,他也從政,還成為政壇的最高層。

在90年代,日沃伊諾維奇是塞爾維亞社會黨副主席,一度成為僅次於米諾舍維奇(在海牙死掉的那個)的熱門人選。

2002年,塞爾維亞總統選舉候選人,收到3.27%的全民投票,不過沒有當選。

一說日沃伊諾維奇奉行大塞爾維亞主義思想,行為言談較為極端,儼然米諾舍維奇之二。

剛剛經歷過北約狂轟濫炸而服軟的塞爾維亞人,不想再出現一個米諾舍維奇。

用日沃伊諾維奇自己的話來說:人們喜歡演員的我,而不是總統的我;除非由中國觀眾投票,我纔有機會當選。

競選總統失敗後,日沃伊諾維奇於2003年後退出政壇。

日沃伊諾維奇的大塞爾維亞主義思想,讓他同多年的好友在90年代徹底決裂。

這個好友,就是《橋》中爆破專家扎瓦多尼的扮演者,克羅埃西亞演員鮑里斯·德沃爾尼克。

91年,尋求獨立的克羅埃西亞人,同要維持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發生了慘烈的戰爭。

這兩個相交幾十年的老友,分別支持自己的民族,出現巨大的分歧。

1991年他們各自發表了一系列公開信絕交。

西方認為,這是南斯拉夫解體的代表性事件。

日沃伊諾維奇在2016年5月22日去世,享年82歲。

第四,演員基本都是壽星,反派都是真正的德國人。

某編劇告訴薩沙,一部優秀的電影絕非男女主角兩個人演得好,一定要有一波出色的配角。

甚至,即便男女主角的水平不夠,只要有一批強悍的配角,這部電影一樣賣座。

電影中包括馮·迪特里施在內所有德國人,均是由東德的演員擔任,都是真正的德國人。

為什麼這麼搞?

南斯拉夫人同德國人、奧地利人接觸了幾百年,對他們很瞭解。

導演認為,德國軍人的氣質特殊,不是德國人很難模仿。

事實證明,導演的判斷是正確的。

大家注意,電影中所有的德軍軍官,無論站立、走動、坐著,腰桿都是筆直的,有一股融合傲慢和嚴肅的表情。

而這部電影的演員,基本都很長壽。

吉斯活到80歲,謝德89歲,像馮·迪特里施這樣活到63歲就算很少見的。

最可惜的是女叛徒肖特的扮演者,美女內達·斯帕索耶維奇,她40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

最後,送一波經典臺詞。

1.

啊,一座很美麗的城市,比紹夫

是啊,可是並不平靜,該是讓她平靜的時候了

2.

願上帝保佑追擊者,同時也保佑被追擊者

3.

瓦爾特簡直是個幽靈,我簡直懷疑他是不是存在

4.

我會做的比真瓦爾特還像瓦爾特

5.

多拿幾支

哪搞到的,皮勞特?借來的,和軍裝一起借的

6.

什麼時候取?

五天以後,如果你還活著

7.

我要放大一張我表妹的照片

8.

空氣在顫抖,彷彿天空在燃燒

9.

哎呀,真打呀

哎唷,巴克,皮勞特踢得我真疼哎、哎唷,下巴都快打掉了記著下回跟他算賬哈哈,我可不敢。我是小隊員,他是隊長啊別囉嗦咯,真的德國兵來了就熱鬧啦

10.

我要走了,肯姆

您要去哪?去找我的歸宿

……

你好好的幹吧,要好好的學手藝,一輩子都用得著啊,不要虛度自己的一生

11.

拿去吧,除了這五個人之外,其他都是遊擊隊員。你可以槍斃他們

黨衛軍少尉先生,我要做得正相反……是這樣,幹得真漂亮……

12.

肖特呼喚康德爾,肖特呼喚康德爾,吉斯已經被幹掉。

13.

你說錯了,上校馮·迪特里希已經到達薩拉熱窩!

14.

瓦爾特在哪?

他叫我帶來個信。

什麼信?

(這次)對你我都是最後一次!(迅速掏槍射擊)

15.

德軍司令部,向你們最後宣讀公告……薩拉熱窩公民們,死者父母和親友,快來認領屍體。

16.

(搜出1支手槍)這是什麼?

我沒搜過顧客的口袋。

輕點,這些都是藝術品……真沒教養!

這是什麼?說啊?

這是放大機……我也不知道是誰放在那裡的!

17.

誰活著,誰就看的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