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張潼╱臺北報導】

北市電子圍籬政策喊卡,還未裝設的學校不再新設,市議員戴錫欽27日提出質疑,根據人為翻牆次數逐年減少的結果來看,顯示電子圍籬確實有用,但市府現在卻因為錯估費用喊卡,令人無法接受;戴錫欽痛批,既然中止政策是教育局長曾燦金的建議,如果校安出問題,曾要負全責。

北市發生文化國小女童在校內遭割喉,促使市府決定陸續在各校加裝電子圍籬,只要有人翻牆,系統感應後就會通報校方。不過,去年市長柯文哲對外表示,因後續每校每年要花費建置的8%至15%費用維護,花費太高政策也就喊卡,當時教育局也說,將改良國高中校園內CCTV系統作為新方案。

但戴錫欽質疑,169所有建置電子圍籬的學校,有41校已經過保固期半年多,維護費用總共約25萬,等於每校每年維護經費約1.2萬元,進一步計算,41校建置費用約3000萬,1.2萬大約只佔1.6%,柯市長所言8%至15%,也高估太多了吧?

再從人為翻牆次數來看,戴錫欽進一步指出,2015年平均每校12.71次、2016年平均每校2.83次、2017年平均每校1.54次,可見電子圍籬確有嚇阻功效。

戴錫欽質疑,因錯估經費,柯市長將原本自己提出的政策喊卡,且目前也僅剩部分國中、非女校的高中未裝設,「為什麼有人有,有人沒有?」市府不應省小錢而冒校園安全出問題的風險。

對此,曾燦金坦言這項政策是他向市長建議中止,因為「校安仍是多元策略」,雖電子圍籬有一定效果,後續也會繼續維護有裝設的學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