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為保證公司持續發展,確保對內、外的訓練品質,特訂定本手冊。

2.適用範圍;本公司所有員工訓練及對外開課之相關訓練工作。(有特殊狀況者,不適用)

3.權責單位;主辦-訓練部

3.1.TTQS組織體系既職能分工

TTQS體系組織圖

TTQS職能分工

總經理(理事長)

經營會議

訂定公司宗旨/定位,界定目標客戶及對外訓練政策。

訂定經營方向與營運計畫。

訂定年度訓練發展計畫及相關行動方案。

部屬職能分析/職能缺口評估/人才發展。

內、外訓練相關事務必要之審核/核決。

裁示年度訓練檢討報告。

訓練部經理(總幹事)

/彙整目標市場訓練需求,擬訂年度訓練計畫報審。

對外揭露訓練政策及對外訓練的承諾。

對外公佈年度訓練目標與訓練發展重點課程。

辦理內、外訓練相關事務。

學習成果的移轉應用與擴散、持續改善。

講師

溝通(學員、客戶)訓練目標,製訂課程DM/目標。

準備講義/教材.等教學要求。

教學/示範/引導/啟發.

批改作業/試卷/學習計畫,評估學員學習成果。

回饋教學/學習狀況,提出改進意見。

處理課堂突發狀況,並報知辦訓人員。

辦訓人員

訓練成果(O17.18.19.)彙總/分析/報告。

不定期檢討訓練過程/狀態及結果。

管審會前完成年度訓練檢討及報告。

執行訓練採購及其相關資源管理。

開課/監控/異常處理/紀錄。

訓練文件/資料管理

職能矩陣表/知識平臺維護

學員

利益關係人的參與。

接受訓練、履行受訓承諾及回饋

4.公司宗旨: 成為企業經營管理與人才發展的最佳夥伴。

5.訓練政策: 持續滿足客戶與學員對課程的期待。

6.人才發展系統;(整理出本辦法所寫PDDRO的重點工作)

 

Plan 計劃

成為企業經營管理與人才發展的最佳夥伴經營會議議策略展行動訂年度訓練計畫

訓練政策:持續滿足學員對課程的期待

核心訓練類別:3C/TTQS、研發/製程技術、經營管理、品質/生產力提升、人才發展

講分工/賦能的訓練操作能力

 

Outcome 成果

評估反應/學習/行為/成果,及其分析與應用/改善

彙總分析學習成果與價值/持續改善並獲得客戶的認同

Review 查覈

訓練評估報告/定期分析改進

全程監控與異常處理

 

Design 設計

客戶需求及職能缺口課程

目標導向的訓練方案

利益關係人參與

採購程序

符合客戶需求的課程

 

Do 執行

DM承諾的講師及方案遴選學員執行課程

成果移轉及紀錄/資料管理

知識系統化再利用

 

           

7.作業內容說明

Plan

P.1.年度經營會議檢討宗旨/訓練政策/客羣定位的切合性。依據組織情境,擬訂策略/展開行動計畫及各部門目標(包括人才發展),揭露給員工。

做法及佐證資料:

a.理監事會議檢討組織現況相對於競爭對手,對實現組織宗旨/訓練政策/客羣定位的強弱勢及產業的機會與威脅(風險),做出SWOT分析及TOWS矩陣。

b.理監事會議將TOWS矩陣找出的策略進行策略校準(可行性分析)彙整成短中長期計畫(需與去年的短中長期計畫作差異分析)。

c.理監事會議展開行動計畫,訂定各計畫的經營目標,向員工宣達(會議記錄中簽名)。

d.佐證資料:理監事會議紀錄及簽名,包括SWOT/TOWS、策略校準(可行性分析)、短中長期計畫、行動計畫展開、經營目標...。

P.2.1.依目標市場需求分析,經年度經營會議議訂年度訓練發展計畫及相關行動方案。

做法及佐證資料:

a.市場需求分析(包括深淺程度的選項):向目標客羣調查/問卷、彙整學員反映、政府調查資料..(要與宗旨、經營方向有關)。

b.通常在理監事會議中一併做出內、外年度訓練發展計畫及相關行動方案。

P.2.2. 在公司網站上公開揭露:

  • 訓練政策及對外訓練的承諾。
  • 對外的年度訓練目標與訓練發展重點課程。
  • 企業包班重點課程

P.3.1. PDDRO訓練體系規劃於本辦法6.人才發展系統;

P.3.2.依據講師羣過去的專業領域,對外訓練發展重點為: 3C/TTQS、研發/製程技術、經營管理、品質/生產力提升、人才發展..等,五大類。

做法及佐證資料:組織的專長,需與協會宗旨與發展方向有關。

P.4.1.系統化文件資料如本辦法及e-KM系統。

P4.2.文件覈准、公告、更新、保存紀錄..等,依據ISO文件管制辦法執行。

做法及佐證資料:要有權限表及依據權限的簽名。

P5. 依據年度營運計畫擬定對外訓練發展課程,展開訓練發展重點課程的行動計畫,完成對外重點課程規劃表(包括預期目標)

做法及佐證資料:年度營運計畫對照對外訓練發展課程的連結性,從行動計畫展開課程規劃表證明其連結性(有相關)。

P.6.1. 訓練相關人員的分工如本辦法3.權責單位;

P.6.2. 訓練人員對外辦訓的能力與部門主管訂定本公司發展方向與執行之能力,規定於各自的職能標準表中,並於年度訓練檢討會議檢核。

做法及佐證資料:內部人員的的證照、職能落差分析、過去執行業務績效的證明...。

7.作業內容說明()

Design

Dn7. 運用訪談或會議,分析客戶/市場的職能落差,確認訓練需求並紀錄之。據以設計對外訓練課程。

​​​​​​​​​​​​​​做法及佐證資料:p2.1.a.市場需求分析要有課程深淺程度的選項,這裡才能操作。

有先備條件的課程,於學員報名時,先核實其先備條件。如有落差,應婉拒或先有補強措施。

企業包班內訓課程,講師應先溝通學員的職能程度,調整授課內容的深淺。

​​​​​​​​​​​​​​​​​​​​​做法及佐證資料:報名其執行的紀錄。

Dn8. 訓練課程設計流程依據課程方案規劃表(DM)執行:

1.常規課程(已開過的):依據上次課後檢討修正後的課程方案規劃表(DM)執行,不再重新規劃。

2.新課程方案設計:

2.1.訓練經理依據年度訓練計畫表填寫課程方案規劃表(DM)之:課程名稱、訓練內容及其深/淺要求、預計參與學員(程度)及課程目標。

2.1.1.課程目標須符合經營計畫或委託單位的訓練目標 與訓練需求。 

2.2.按照課程目標遴選該專長的適任講師,並確認其具有課程規劃與評估能力。

2.3.辦訓人員約/電請講師溝通預計學員與課程目標的職能落差與客戶的期待。

2.4. 3小時()以下課程,辦訓人員請講師斟酌預計學員程度與課程目標,規劃課程方案規劃表(DM)(課程目標與先備條件),做為遴選學員的依據。

2.5. 3小時以上課程,辦訓人員彙總需求調查與落差分析資料,邀請訓練主管與講師溝通客戶期待,設計課程方案規劃表(DM)。必要時與講師溝通修正之。

2.6..講師需在課程方案規劃表(DM)訂定學習評估方法,以確定訓練達成課程目標:

1.操作型訓練以實作驗收為原則,以通過率為訓練績效。

2.至少需有:

宣導型課程

<3小時

3~7小時

>7小時

~

滿意度調查

+心得報告、考試、實作評量或課後行動計畫

+達成組織或工作之需求/派訓目的

​​​​​​​​​​​​​​​​​​​​​做法及佐證資料:課程方案規劃表(DM)符合流程規定及Dn7.對落差的處理。

Dn 9.訓練相關人員依據課程性質,在適當階段中,安排利益關係人的溝通(如,電話、email、報名錶確認簽名..等適當方式),以達成訓練目標為原則。

做法及佐證資料:利益關係人矩陣表及按規定簽名的證據。

Dn10.採購流程參考Do開課程序。

做法及佐證資料:按規定執行的文件及簽名。

1.講師資格:提供講師資歷表,具備授課職能專長與教導能力、需要的簡報技巧及訓練規劃與評估能力,經理事長認可,登錄在『講師資料庫』中為適任講師。

1.1.講師遴選依據:​​

< 3小時

37小時

> 7小時

講師資歷表

+課程方案溝通。

+信賴者推薦或試教。

 

1.2.講師授課表現,登記於『講師庫』中,每年再評估。

1.2.授課滿意度不佳,或經常達不到訓練目標時,考慮停止派案。

2.1.訓練經理評估符合教學方法要求的:外部供應教室、設備及道具,及講義製作商,簽約列管,每年再評估。

Dn11.對外訓練之課程方案規劃表(DM)必須符合經營計畫或委託單位的訓練目標 與訓練需求。

做法及佐證資料:課程方案規劃表(DM)符合經營計畫或委託單位的訓練目標 與訓練需求的證據

Do12~14

做法及佐證資料:按規定執行的文件及簽名。

TTQS開課流程訓練機構.png

7.作業內容說明()

Review

R15.1.辦訓人員與訓練經理不定期檢討/分析課程方案規劃表(DM)要求的課後產出、課程執行查覈表紀錄、Out Come17條之分析及訓練管控/紀錄表的訓練績效,必要時調整改進。並於年度管理審查會議中呈報訓練成果、檢討訓練體系改進的機會。

辦訓人員追蹤訓練成果。包括:

1.講師及協力單位的表現,做為爾後繼續合作的依據。

2.學員學習、心得分享與學習效果移轉擴散的表現,報請學員主管作為獎懲依據。

R15.2. 上述檢討應展現學員建議與回饋、訓練需求、訓練目標、訓練方法等。

R16.1. 按課程方案規劃表(DM)上課,並以課程執行查覈表進行課程前、中、後監控。整上表結果進行定期(年度)審查。

R16.2. 按課程方案規劃表(DM)上課,並依課程執行查覈表,事先防止異常:

1.課前確認講師學員按時出席。

2.講義/教材/教室/電腦檔案/播放設施..等均事先備妥,並請講師斟酌備份。

如仍有臨時異常事故,由督課人員及時聯絡處理。

1.時間到/學員達4/5或過時10分鐘,且學員達1/2以上即開課,未到者除辦訓人員電催外,並報請其主管及登記於學員紀錄備查。

2.未達上述標準而流課者,辦課人員會總訓練經理會商,檢討提出解決方案。

3.重大異常,將危害公司利益時,依矯正/預防程序書處理。

O17. 辦訓人員依據課程設計的目標,收集下列資料:

1.執行/分析滿意度調查及學員回饋,運用在下次之課程規劃之參考依據。

2.執行考試或實作評量,並分析結果,納入結案報告中,並對課程評量及學員建議進行檢討。

3.依據課後行動計畫評估機制,執行後行動計畫評估,並確認其績效。

4.依據訓練成效評估機制,評估訓練成效是否達成組織或工作之需求,並確認其績效

O18. 訓人員依據O17之結果彙整於R15評估報告與定期性綜合分析,評估目標客戶及學員的評價,提交年度管審會審查,並呈總經理批示意見。

O19. 辦訓人員依據課程目標達成程度評估量化訓練績效,評估目標市場及顧客的價值創造,提交年度管審會審查,並呈總經理批示意見。

8.相關文件與使用表單

8.1.年度訓練及行動計畫

8.2.課程DM規劃表

8.3.訓練管控/紀錄表

8.4.教室/設備清單

8.5.訓練管控/紀錄表

8.6.學員報名錶

8.7.受訓承諾書

8.8.課程執行查覈表

  8.9.紀錄管制程序書

8.10. 講師資歷表

8.11. 講師遴選表

8.12.矯正/預防作業程序書

8.13.訓練評估表

8.14.訓練成果彙總分析表

8.15.教室、設備評選表

8.16.報名異常處理程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