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文本與傳播影響》,段江麗著,遼寧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版。

  內容簡介

  二十一年彈指一揮間。本書內容爲作者自博士生階段以來在《紅樓夢》文本闡釋與傳播影響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分爲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從心理學、社會學、性別理論、敘事理論等不同角度對《紅樓夢》文本進行解讀與剖析;下篇主要對脂評、王希廉評點、《紅樓夢》影視改編與傳播、日本紅學研究、法譯本《紅樓夢》等相關論題進行討論。

  目錄

  總序

  序

  自序

  上篇《紅樓夢》文本闡釋

  一、賈寶玉性格的心理學闡釋

  二、《紅樓夢》對“愛的起源”的探索

  三、從“愛的本性”論寶黛愛情

  四、從賈母王熙鳳在賈府中的地位看傳統家庭中的“女權”現象

  五、《紅樓夢》中的比德觀

  ——從“林黛玉與花”說起

  六、形象、主題、結構的三重性

  ——甄士隱與賈雨村的敘事功能

  七、紅樓中那些溫暖的故事

  ——賈府生活的另一面

  八、賈雨村的墮落之路

  九、復調性與人物形象

  ——以釵黛之爭爲中心

  下篇《紅樓夢》傳播影響研究

  一、《紅樓夢》早期脂批的闡釋學意義

  ——以闡釋旨趣爲中心

  二、《紅樓夢》早期脂批的闡釋學意義

  —— 以闡釋語境爲中心

  三、論王希廉《紅樓夢》“評語”的小說學思想

  四、從小說敘事到影視敘事的改編空間

  —— 關於新版《紅樓夢》電視劇的思考

  五、“正定模式”對《紅樓夢》當代傳播的意義與啓示

  六、日本“中國文學史”中的《紅樓夢》

  —— 以笹川種郎爲中心

  七、日本“中國文學史”中的《紅樓夢》

  —— 以鹽谷溫爲中心

  八、日本紅學家大高巖旅華日記研究

  九、法譯全本《紅樓夢》的成書過程

  序

  段啓明

  段江麗教授即將付梓的“紅學三書”,彙總了她二十年來讀紅、研紅的成果,這無疑是當前紅學研究領域中一件不可小視的、令人欣慰的大好事。我願藉此機會向江麗教授表示由衷的祝賀和敬意。

  與周先慎、張俊、段啓明三位老師和”學術閨密“曹立波合影

  其實,所謂“彙總”,這裏也僅僅就其行諸文字的文章而言,事實上,二十年來江麗的治紅“成果”還有很多方面,如作爲副主編編輯的曹學刊物,各種場合的紅學講座,指導碩士生、博士生的紅學論文……總之,二十年來江麗揚帆紅海,爲紅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令我十分欽佩的貢獻。

  我有幸先睹爲快——在賤壽八十生日的前前後後的日子裏,愉快地閱讀了“紅學三書”之第一書《〈紅樓夢〉文本與傳播影響》的文稿。

  此書分上下兩編,共收錄18篇論文。我不想說,這部書稿如何“博大精深”,如何“新見迭出”,但在閱讀過程中卻讓我很自然地聯想起我的老師郭預衡教授多年前一篇談論治學的“專”與“博”之關係的文章。

  我想,如果說“論紅”可視爲“專”,那麼,要真正“論”好,是必須有“博”的學養、知識和識見的。江麗的這十八篇文章中,篇篇論紅,但卻篇篇見“博”:心理學、敘事學、傳播學、闡釋學、域外研究……無不涉及。因此,“論紅”就自然有了很多新意。

  作者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講座海報

  特別是像我這樣的孤陋寡聞的老人,讀後確實有呼吸到了新鮮空氣的感覺。比如在關於賈寶玉的論述中,運用心理學而加以闡釋,我以爲就是很有意義的。

  寶玉爲什麼那樣反感寶釵、湘雲的“規勸”?這當然可以就義理層面作種種論述,而從心理學上來說,江麗指出:這正是一種“‘懼父’心理的延續”;講到大觀園,同樣的,從心理學的角度指出,“大觀園並不是無‘欲’的透明世界”,而賈寶玉“能將潛意識中的性情緒昇華爲高尚純潔的憐憫與體貼,從而與‘皮膚濫淫’有了本質的區別”。

  還有,寶玉究竟何以自始至終親黛遠釵?這是一向衆說紛紜的話題,而本書作者則首先從心理學上分別闡釋了釵、黛的“狀態”,進而回答了寶玉或“親”或“遠”的選擇……凡此種種,都不同於傳統的“叛逆”與“衛道”的簡單說教,而給讀者以啓發。

  書中對某些問題的論析,很注重縱向的梳理。我覺得,那篇就《紅樓夢》來討論傳統家庭中“女權”問題的文章,是寫得很好的。

  《禮法與人情:明清家庭小說的家庭主題研究》

  該文實事求是地分析了男權社會歷史的“特殊”狀況,確認了家庭中“女性統治地位”的三個原因,而三個原因中的關鍵,則是女性個體“自身的能力”。從這個層面去理解《紅樓夢》中的賈母和王熙鳳等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無疑把閱讀中的認識引向深入。

  書中還涉及了一個同樣是衆說紛紜的話題,即所謂的“左釵右黛”、“左黛右釵”以及“釵黛合一”。是啊,這是一個曾使讀者“幾揮老拳”的爭論!

  但本書卻絕無“參戰”之嫌,而是居高臨下,從《紅樓夢》的“復調性”的特點出發,對這一現象作了深入的剖析,指出:正是作品的“復調性”,“註定了讀者的闡釋(永遠)存在多重可能性”。並從“人物自身的訴求”、“作者的立場”、“隱含作者的態度”等幾個方面加以論述。

  我以爲是很有說服力的。而“復調性”,在本書作者看來,“正是《紅樓夢》打破傳統‘寫法’的表現之一。”衆所周知,所謂《紅樓夢》打破了傳統寫法,恰恰是魯迅先生的著名論斷。

  《紅樓人物家庭角色論》,段江麗著,遼寧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版。

  本書下編的第一、二兩篇論文,堪稱姊妹篇,分別從“旨趣”和“語境”兩個方面論述了《紅樓夢》早期脂批的闡釋學意義。

  文章開篇即抓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第二回寫賈雨村看到一副破舊的對聯時,心想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

  甲戌本於此處有脂評曰:“一部書之總批。”對此,江麗的文章認爲,這條批語表明,在批書人心目中,“小說原文中‘文雖淺近,其意則深’這句話可以用來作爲《紅樓夢》這部書的總批語。”

  這就是說,早期批書人的最重要的觀念,就是《紅樓夢》文雖淺近,但卻絕非等閒之作,絕非風月之書,而別有深意存焉。

  既然這八個字可視爲“一部書之總批”,那麼,幾千條的脂評之主旨,亦在於此。江麗的這兩篇文章,也正是在這個觀念的觀照下縱論脂批的“闡釋學意義”的。

  歷史已經表明,《紅樓夢》與紅學早已走向世界。那麼,域外的紅學研究,無疑應該引起我們的極大的關注。本書下編收錄的《日本“中國文學史”中的紅樓夢》等三篇文章,正體現了這種“關注”。

  江麗教授曾訪學日本,對日本的有關中國文學的研究,有着深切的瞭解。這樣的“知識結構”,正是她撰著此類文章的學術優勢。

  《紅學研究論辯》,段江麗著,遼寧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版。

  這幾篇文章,不是對日本學者有關著述的簡單介紹或提要,而是探索淵源、加以比較、予以評價。

  例如,文中指出,笹川種郎的《支那文學史》中關於《紅樓夢》的論述,基本上就是他的《支那小說戲曲小史》一書中“《紅樓夢》”一章的概括和複述。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文章又明確指出了二者之差異,並作了認真的分析。對鹽谷溫氏之《支那文學概論講話》中關於紅學的論述,更予以較深入的分析。

  文章認爲,視中國明清戲曲小說中之優秀作品爲世界文壇之傑作的觀點,在鹽谷溫時代已是日本學界之成說、共識,而並非如某些學者所說,是鹽谷溫氏“空谷傳音”之新論。

  那麼,鹽谷氏之創新之論究竟是什麼?他對《紅樓夢》又有哪些新的創見?江麗在自己的文章中都提出了完整的看法,予以較全面的評價。我以爲,都是很值得我們認真的去閱讀的。

  我們過去談論“論文”的寫作時,常常說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雖然不能算什麼金科玉律,但其本意無疑是倡導作文章務求言之有物,避免空話連篇。

  在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做客座研究員時留影

  我讀了這十八篇論文,最突出的感覺,恰恰是篇篇“言之有物”,感到有收穫。因此,寫了以上零零碎碎的文字。回頭看了一遍,實在是不成體統,連“讀後感”都算不上,更惶論爲“序”耶。

  我與江麗相識二十年了,她的導師周先慎教授更是我相與三十餘年的好朋友。引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我與江麗,亦如《紅樓夢》裏賈母對王太醫所說的“原來這樣,也是世交了”(第42回)。寫到這裏,想到這“紅學三書”,先慎教授已經看不到了,不禁慼慼……

  江麗治學勤奮認真,這是朋友們的共同看法。在我的心目中,“認真”,可以說就是江麗的品格,她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非常認真的。而我們這一代人所熟讀的語錄中有一句話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

  因此,我深信在我的有生之年,必然會看到江麗在治學的正道上繼續前行,必然會看到她的新的探索、新的思考、新的成果、新的貢獻!

  2018年 初秋時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