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研究論辯》,段江麗著,遼寧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版。

  內容簡介

  基於論辯的學術研究才能不斷進步。本書內容爲作者多年來在紅學史尤其是紅學論辯史方面的總結與思考,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部分是關於作者、版本、內容與主題等問題的論爭史,第二部分集中於對紅學史、紅學論爭史中一些重要現象的思考,第三部分是以綜論或者學案式訪談錄的方式對馮其庸、梅節、胡文彬等當代具有重要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紅學家的個案研究。

  目 錄

  總序

  序

  自序

  第一章 關於作者

  第一節 著作權問題

  第二節 生卒年問題

  第三節 祖籍問題

  第二章 關於版本及相關問題

  第一節 版本介紹

  第二節 關於版本源流

  第三節 關於甲戌本《凡例》

  第四節 關於脂硯齋和畸笏叟

  第五節 關於後四十回

  附:關於《紅樓夢》後四十回的論爭(1921—1949)

  第三章 關於內容和主題

  第一節 索隱種種

  第二節 自敘傳與自傳性小說

  第三節 小說批評派的種種主題說(1904—1949)

  第四節 1949 年之後《紅樓夢》主題研究述評

  第四章 關於比較與翻譯(1900—1949)

  第一節 比較視野下的《紅樓夢》(上)

  第二節 比較視野下的紅樓夢(下)

  第三節 外國人名、作品名的翻譯問題

  附:製表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章 紅學史反思

  第一節 錯位的批評

  ——1954 年“紅學運動”的學術價值反思

  第二節 紅學史之我見

  第六章 當代紅學家研究

  第一節 點滴成波濤浩蕩若巨川

  ——馮其庸先生紅學研究綜論

  第二節 辨僞求真,守望學術

  第三節 大道無術,治學在誠

  第四節 書評

  序

  胡文彬

  近二十年,紅學研究在經歷了時代風雨洗禮之後,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如果我們心平氣和地進行觀察,就會發現一大批勵心學問的青年學人以新的學術視角、新的研究方法著書立說,打破沉悶守舊的現狀,開拓出一個充滿生機的新紅學天地。

  2017年11月,在胡文彬先生府中做“紅學訪談”後合影

  在這支充滿朝氣又能埋頭精研學問的隊伍中,有一位從湘江水畔走進北京大學、畢業後在北京語言大學任教的段江麗教授!正是這位“湘妹子”用了二十年時光寫了厚厚的三大本紅學著作——“紅學三書”!

  前月,當段教授攜即將問世的書稿前來舍下“求教”並囑爲“紅學三書”中的第二本《紅學研究論辯》寫序,我既感慚愧,亦生感慨——後生可畏也!

  段教授告辭後,我仔細地翻閱她送來的書稿及“紅學三書”的說明之後,決定接受段教授的囑託,寫下這篇小序:

  一是藉此表達我對段教授辛勤治學精神的欽佩之意!

  二是借“序”說幾句我對當代紅學的期待心情。

  《紅樓夢文本與傳播影響》,段江麗著,遼寧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版。

  其一,《紅樓夢》是一部千古不磨的經典之作,“宜登四庫,增富百城”。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作爲華夏兒女自應代代愛惜、傳承曹雪芹用血淚鑄成的《紅樓夢》,爲民族爭氣,爲時代爭光!

  其二,紅學既爲學術,自應堅持“百家爭鳴”的方針,而不是“個人爭名”!歷史千百次告誡我們:“一時之爭在於力,千古之爭在於理”!理不在,名何以存焉!

  其三,《紅樓夢》誕生於十八世紀中葉,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時移世遷。尤其是這部鉅著文備衆體,森羅萬象,且因歷史文獻的缺失,給今日的研究帶來許多困難。

  特別是近百年來,紅學研究中論辯迭起,乃至“幾揮老拳”。延至今日,“烽煙四起”……但我們捫心自問:有多少人埋頭書齋、沉心鑽研文本呢?拙見:《紅樓》不厭百回讀,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堅信,大道無術,治學在誠!

  最後,我想說,段教授的“紅學三書”的結集出版給我們治學者很多啓示。立志學術研究,貴在既有開拓山林、獨闢新徑的勇氣,又有伐木成材的眼光,方能修成正果。

  《醒世姻緣傳研究》

  《紅學研究論辯》全書收入有關作者、版本、內容與主題、比較與翻譯、紅學史,當代紅學家的訪談與著述的評論,足見作者治學視野之開闊性,蒐集史料之豐富性,評論之語的準確性,……

  讀之,深有一部當代紅學史之感慨!願讀者在段教授的引領下走進當代紅學大廈,一睹當代紅學研究的流光異彩!

  願與段教授與讀者諸公共勉!

  前賢有云:“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信焉。

  戊戌歲桂秋,於古月山房

  自 序

  基於論辯的學術研究才能不斷進步

  《紅學研究論辯》這個題目來自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紀中國學術論辯書系”的啓發。受陳熙中先生邀請,我曾參與該書系“文學卷”之《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論辯》的撰寫,負責“《醒世姻緣傳》研究論辯”“《紅樓夢》研究論辯”兩章。

  《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論辯》

  張岱年先生在《談學術論文的基本要求》一文中說:“提出自己學習研究的心得,必須充分了解當前學術界在某一方面的已有成就。每一時期,學術界總有許多爭論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是時代的要求。

  對於學術界爭論的問題,要有一定的認識:對於爭論各方的意見,要有一定的瞭解。”費振剛、韓兆琦兩位先生在“二十世紀中國學術論辯書系·文學卷·主編前言”中說:“回顧20世紀的古代文學研究過程,清理一百年來古代文學研究領域對有關問題的研究與論爭,認真總結其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教訓,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面對未來。”

  陳熙中先生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論辯·緒論》中說:“世上一切學術的發展進步都是通過不斷的爭論獲得的。”類似的說法不勝枚舉,一言以蔽之,基於論辯的學術研究才能不斷進步。

  《紅樓夢》問世二百多年以來,尤其是二十世紀初“紅學”成爲三大“顯學”之一以來,研究者之衆、成果之夥,都已經是天文數字,所涉及到的問題之廣泛、意見之多岐早已超出任何個人知識面和想象力的極限。

  2017年9月,北大慕課“偉大的《紅樓夢》”講課結束後與部分學生合影

  而且,正如胡文彬先生所指出的,“曹雪芹特殊的家世經歷、《紅樓夢》產生的複雜的時代背景、‘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創作方法、‘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不同版本、耐人尋味的脂評、神龍無尾的結局以及續補的後四十回、衆多的續書仿作、譯本、詩詞、戲曲唱本等等,諸多問題都非常複雜,需要深入而科學的探索、廣泛的討論,纔有可能得到深化和推進。”(段江麗《大道無術 治學要誠——胡文彬研究員訪談錄》,《文藝研究》2018年第7期)

  因此,與其他許多研究專題相比,紅學史上的“論辯”更是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就某一話題說出一點新意,必須得對紅學史、紅學論辯史有一定的瞭解,如果不讀別人的文章、不瞭解別人的觀點,自顧自地寫,甚至希望自我作古,寫出來的文章很可能只是個人的心得體會,很難具有學術研究的基本品格。

  正是基於這種信念,我像所有對學術懷有敬畏之感和虔誠之心的學者一樣,從接觸紅學的第一天開始,就高度關注既有的紅學研究成果。

  《紅樓人物家庭角色論》,段江麗著,遼寧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版。

  我的“關注”,除了理論上的認知之外,主要從兩方面展開:

  一是對紅學史上一些基本的尤其是爭議大的話題,儘量去了解各方面的不同說法,在充分佔有材料的基礎之上,辨析不同觀點的是非得失,以作爲自己“接着說”或者“對着說”的基礎和前提;

  二是對紅學史上某種現象或者某些大家做儘可能全面、深入的瞭解和分析,以期通過一個個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個案,瞭解紅學發展的一些關鍵節點。

  前者主要關注某些具體話題中論辯各方的觀點;後者則主要關注“個案”所代表的研究深度和高度,關注某些現象、某些專家在紅學史上所起的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紅學研究論辯》收錄了我多年來在紅學史尤其是紅學論辯史方面的文章,內容大致分爲三部分:

  第1-4章爲第一部分,也是本書稿的主體部分。其中,前三章是關於作者、關於版本、關於內容與主題等問題的論爭,這一部分內容曾見於《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論辯·〈紅樓夢〉研究論辯》,第4章是“關於比較與翻譯”方面相關研究的梳理,偏重於1949年以前。

  在香港夢梅館採訪梅節先生

  第5章爲第二部分,內容集中於“紅學史反思”。其中,第一節“錯位的批評——1954年‘紅學運動的學術價值反思’”是從學理層面對1954年紅學批判這一現象的反思;第二節“紅學史之我見”是在幾次關於紅學史專題討論上的發言,代表了我對紅學史、紅學論爭史的一些基本看法。

  第6章爲第三部分,內容主要是對當代具有重要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紅學家的個案研究。

  其中,《點滴成波濤 浩蕩若巨川——馮其庸先生紅學研究綜論》是對馮老一生主要紅學成就的梳理,並試圖做出力所能及的價值評析;《辨僞求真 守望學術——梅節先生紅學訪談錄》、《大道無術 治學要誠——胡文彬研究員訪談錄》是分別對梅節、胡文彬兩位先生所做的學案式訪談錄,均是在通讀訪談對象全部著述、又當面深度請益的基礎上整理而成,力圖全面介紹兩位先生的紅學經歷、紅學研究領域、紅學研究成果尤其是在一些爭議很大的問題上的觀點。

  當代紅學家綜論及訪談錄這一課題筆者還在持續進行中。此外,還有兩篇書評,一篇是胡文彬先生《〈紅樓夢與中國文化論稿〉讀後》、一篇是孫玉明先生《〈紅學:1954〉讀後》,記錄了我拜讀兩位先生頗具影響的大作之後的感想和收穫。

  其實,一路走來,拜讀了太多前輩時俊在紅學領域的優秀著述,吸取了太多學術的營養,可是,一則生性懶惰、再則學識淺陋,很少將讀書心得形諸筆墨、公開發表,實在是慚愧而又遺憾。

  《禮法與人情》

  需要說明的是,除了上述《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論辯·〈紅樓夢〉研究論辯》的內容之外,本書稿所收錄的其他文章曾在《文藝研究》《紅樓夢學刊》《曹雪芹研究》《博覽羣書》等雜誌刊發。

  而且,有少數幾篇論文是筆者與朋友或者學生合作而成,此次結集出版獲得了合作者的許可,文章末尾均註明了包括合作署名等信息在內的原發刊物信息。

  此次整理過程中重新覈對了全部引文,並修改了個別語句、補充了個別重要信息。

  因爲文章寫於不同時期、刊於不同雜誌,爲了保證原始信息的準確性,雖然註釋格式上做了統一處理,但是引證文獻仍保留原樣,因而會出現同一引證文獻在不同章節中使用不同版本的問題,還請讀者諸君鑑諒。在此,對相關出版社、雜誌編輯部的編輯老師以及幾次紅學史會議發起人和主辦方表示由衷感謝!

  拙著“紅學三書”之《紅樓夢文本與傳播影響》《紅學研究論辯》《紅樓人物家庭角色論》能夠忝列由遼寧人民出版社策劃、出版的“中青年紅學論叢”第一批圖書之中,深感榮幸!

  2017年深圳紅學會上與呂啓祥先生及紅壇閨密們合影

  這三部小書稿,是我從事紅學研究二十餘年的階段性小結,它們見證了我從青年到中年的許多美好歲月!願以此積累多年的淺見薄識,向先師周先慎先生、向碩士導師黃鈞先生以及諸多教導、幫助過我的學界前輩、老師、朋友們致敬致謝!

  最後,由衷感謝胡文彬先生賜序鼓勵,爲拙稿增色!感謝遼寧人民出版社領導的關心和幫助!感謝責任編輯爲拙稿付出的辛勞和智慧!感謝北京語言大學提供的寬鬆自由的學術研究環境!感謝孟慶躍、黃園園兩位碩士研究生在書稿校讀工作中提供的幫助!感謝親愛的家人們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2018年8月26日,於北京海淀墨硯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