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周子勋

  中国经济形成的稳定预期,与扩大开放不无关系。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在提升。彭博公司4月1日宣布将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并将在20个月内分步完成。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指数对国内资本市场是一件大事,意味着国内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也将会更多配置国内债券市场,有助于做深做大中国债券市场。除了全球综合指数,2019年4月起,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也将被纳入全球国债指数以及新兴市场本地货币政府债券指数。值得注意的是,在股票方面,MSCI、富时罗素指数等也皆在今年加大纳入中国股票的份额,机构预计中国市场将迎来大量境外资金。

  金融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和长期趋势。它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参与全球化不断深入而需要同向推进的改革开放措施。最近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博鳌亚洲论坛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多位中央高层和财经主官均透露了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信号。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中国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趋势来看,中国金融市场将会与过去制造业、消费市场一样,成为真正的“大国市场”。过去,外资在中国金融市场占比较小。但在开放金融市场后,很多外资机构和多种指数将会策略性地纳入中国市场,这就促使更多国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市场进行策略性资产配置,哪怕是被动性配置,也会带来规模可观的资金流入。根据国家外管局最新数据,中国2018年全年金融账户顺差1117亿美元,远远高于2017年同期的180亿美元。巨大的外资增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策略配置。正如专家分析所言,中国是大国市场,这不仅指商品消费市场、服务消费市场,还包括各类金融市场——股市、债市、期货、商品市场等。中国沪深两市总市值达56.20万亿元、债券余额价值达88.55万亿元,期货市场也有1万亿—2万亿元左右的市值。

  当然,就目前的国内外环境来看,中国的金融开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逐步推动,协同有序地进行。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提出资本市场开放的措施涉及多个方面,涵盖股票、债券、外汇及衍生品等各个资产类别,还包括研究允许中资机构参与离岸人民币(CNH)市场的可能性。但当前金融开放还是需要按照目前已有的渠道作进一步深化,而不是门户大开。这包括完善合格投资者(QFII、RQFII、QDII、RQDIO等)外汇管理制度、逐步扩大互联互通的覆盖范围、完善“债券通”、推动“沪港通”落地、继续扩大基金互认等范围。最近国家外管局增加QFII额度,由1500亿美元增至3000亿美元,即反映了这种思路。有分析指出,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形势比较严峻,内外部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大,在稳增长、保稳定的要求下,短期内可以开放的资本项目不多,以避免造成市场混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