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4月3日訊(記者 丁波) “希望這門課的結課形式能給大學生們留下深刻記憶,也希望能夠給小學生們心中種下一顆種子,一顆創意的種子,遇到合適的聲光電,就發芽了,就迎風搖曳了!孩子們有可能會和我們一樣成長爲設計師,也有可能會在各自的職業崗位上充滿創意地工作,在各自的家庭裏充滿情趣地生活!我們在做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吳祐昕教授告訴記者。

  今天下午,江南大學設計學院2016級視覺傳達與信息設計專業的100名大三學生走出校門,走進了無錫外國語學校,“設計並不神祕”公益講座進校園2019年上半年活動正式展開。該公益課程涉及到31個班級,近1500名小學生。”設計思維&創意課程“是江南大學設計學院一直致力於高校服務社會功能的體現,也是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設計師“理念的體現,除了吳祐昕教授,江南大學還有很多老師都參與了此項事業,如設計教育普及的發起人辛向陽教授,院長張凌浩,胡心怡,盛欣漪,史一飛,曹鳴,陳香,魏潔,鄧嶸,鞏淼森,代福平,餘雅林等教授專家。對孩子們創意的珍惜和身爲設計師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責任,讓大家不計回報,無私付出!

  設計是什麼? 聽起來是一個很讓人沒有概念的提問。但是一旦打開設計的大門之後,才發現設計是一門可以使每個人都成爲設計師的學科,設計師又被稱爲“生活的魔法師”。對畫家來說,創作一幅新作品的過程就是設計;對建築師來說,一座新樓房的功能外觀就是設計;對學生來說,一篇作文要怎麼謀篇佈局,怎麼下筆的過程就是在設計。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尋設計的影子,也會不小心就完成了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設計。所以說,設計就在生活中,就在每個人的身邊。

  每個孩子像一本行走的《十萬個爲什麼》,充滿着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和想象。這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成長之源!事實也正是如此,世界上很多偉大發明都是從好奇和想象中萌芽,最終推動世界進步。創意無窮盡,但是決定創意是曇花一現,還是落地生根的關鍵因素是將創意變成實際的能力。設計思維,適合所有年齡層的孩子。從牙牙學語到青春期的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設計思維讓孩子們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設計思維最早被應用於工程和設計行業,隨後又被運用於多樣化的產品、服務、政府、企業和社會創新中。近幾年來,設計思維課程作爲一種思維模式培養方式,從其發源地斯坦福大學開始,被引入了美國的大中小學,例如硅谷Nueva School。

  這一課程的火爆,與全球範圍內教育目標的轉移有着密切關係。大數據、人工智能、神經技術……諸多新型技術的崛起,使得教育工作者必須去考慮,怎樣讓學生們去了解和適應未來的世界。可以預見的是,當孩子們在未來遇到問題的時候,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將不再是知識,而是如何去思考、創造和變革,如何以項目爲導向、既獨立工作又合作無間。

  諸多學校提供設計思維課程,爲的是培養學生們擁抱未來的能力一樣。在充滿變化的社會中,通過細緻的小組合作、計劃、共情,幫助學生掌握進行創新探索的方法,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未來纔可以廣泛應用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和各項活動中。

  對於孩子來說,參加設計思維的訓練,可以在思維方式上得到全面的鍛鍊。一方面,以問題爲導向的學習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慾,主動探究、全方位探索,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共情能力、統籌能力、可視化表達能力、合作能力、領導能力和動手能力等等。總而言之,設計思維的綜合訓練可以提高孩子的創意能力。

  培養孩子們設計思維創意思考,進而達成孩子們的創意自信。孩子們可以把一個一個的創意想法變成現實,通過豐富有趣的課堂設計及高水平的賽事組織,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協作能力和進取精神等各種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9無錫市中小學電腦製作培訓活動是針對第二十屆全國中小學生數字創作比賽的預熱環節,對參加比賽指導的老師進行預先培訓,給參加比賽指導的老師帶去容易理解但是受益匪淺的設計思想,能在之後對孩子的創新想法給予有利的啓發。主講此次培訓活動的是來自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的吳祐昕教授,一直致力於推動“設計並不神祕”“設計思維訓練”系列講座和課程走入無錫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數以萬計的學生從中受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