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flection Of Your Soul

兩首電音情歌,選你感興趣的聽。

超級喜歡你-金南玲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台!?

i.y.qq.com
圖標
Show Me-John Splithoff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台!?

i.y.qq.com
圖標

上次關於即刻電音的文章被騰訊即刻電音官方微博轉載了,其實感到挺意外的。

雷安諾:我被你們逼去看了一整天即刻電音。?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裡面寫的基本都是客觀的評價,大概唯一帶有我主觀情感就是期待中國電音能越來越好吧。這次選擇了「土嗨」這樣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主要是因為看到了一位用戶在文章下方的評論。

他表現出來的憤怒如此強烈,讓我措不及防被安上了「階級主義」的帽子。

遇到問題就需要解決,正巧對於這個敏感話題我也早有些話想說,那麼今天藉此機會和各位聊聊我認知中「土」的概念。


聽歌的人最怕別人說自己喜歡的歌「土」,電迷們最怕被人嘲笑成「土嗨」。不論你怎麼解釋,這個形容都一定帶有貶義色彩,不然也不會產生「階級思想」這種上綱上線的言論。

照例先講背景,「土嗨」一詞肯定所有電迷們都聽過,它的名氣甚至蓋過了它的本體「電音」,直接導致了現在有很大一個群體提到電子音樂還是會不由自主的聯想到土嗨。「土嗨」一詞最早是2009年由微博名人黃柏鈞dy(現更名David_Yandrin)在自己博文<國內一半都是土嗨>中提出。該文主要調侃國內很多沒有了解過電子音樂的偽電迷,提到電音就只知道那首打開國門的<Faded>,更有甚者能錯把「DJ」這一職業名稱用來稱呼電子舞曲。

(比如有人問你:「你喜不喜歡聽DJ啊?」)

所以他的本意是嘲笑部分樂迷見識淺薄。

但隨著國內電子音樂接下來近十年的發展,土嗨這個概念已經不再單純的嘲笑對電子音樂的外行,而是上升到了音樂態度和個人審美角度的問題


「土嗨」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解釋。

狹義

先來解釋狹義,這是國內電音屆的一種現象,比較容易懂。

自上世紀70年代末,「蹦迪文化」就被引入了中國。蹦迪是那個時代最潮的事,不清楚的可以問問家裡的長輩,從他們發光的眼神中你就可以看出來,嘻哈音樂(Hip-Hop)、迪斯科舞曲(Disco)真的是屬於中國幾代人的回憶。

但蹦了幾年迪後人們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基本上所有的歌曲都是國外引進的,都講著洋文,為什麼不做一點屬於中國人的蹦迪歌曲呢?於是,蹦迪歌曲的「本土化」工程正式開始了。

第一階段是由職業歌手和專業音樂人發起的,過程我在這裡就不贅述了,推薦篇文章,感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中國hiphop有幾代?史上最全中文說唱發展史!?

baijiahao.baidu.com
圖標

我要說的是第二階段——民間業餘音樂人自發學習和創作。互聯網帶給了人們大量的渠道和資源,使很多民間的音樂愛好者自發的去研究那時最流行的聲音。那時的條件非常艱苦,硬體設備、製作軟體、教學材料、音頻資源哪一項都沒有跟上時代。電音舞曲畢竟是個舶來品,國內沒有完整的經歷過電子音樂的發明和推進過程,拿到手上的就只有引入的成熟作品。

那怎麼辦呢?仿啊!

鼓點一列陣,隨便敲點旋律,再配上一段人聲錄音,一首歌的雛形就誕生了。嫌麻煩了把別人的純音樂拿來加快速度,安上鼓點,唱兩句也可以。還嫌麻煩了乾脆直接在現成的歌曲上添加、更改元素或鼓點。他們不在乎旋律是否經典、靈感是否抄襲,只要節奏夠快、有鼓、能嗨、聽起來像那麼回事就可以了。

第一代民間音樂人依照這樣公式化的方法生產了成千上萬首作品,大批量湧入互聯網進行瘋狂傳播。這下大家都開心了,民間音樂人嶄露頭角獲得人氣,蹦迪迷們獲得了大量歌曲又能「嗨」一波了。

久而久之,這類歌曲的傳播程度甚至比專業作品還要廣。發展到現在,由「土嗨三傑」(王繹龍、七妹、虞姬)為首的製作人,帶著一群狂熱的老派蹦迪選手繼續將「土嗨文化」發揚光大。

午夜DJ-王繹龍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台!?

i.y.qq.com
圖標
7級地震3D環繞-7妹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台!?

i.y.qq.com
圖標
蘇喂蘇喂蘇喂-虞姬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台!?

i.y.qq.com
圖標

那麼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

這個問題很複雜,咱們有一說一。

  • 民間音樂人創作這個行為對不對?

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說——民間業餘創作是非常值得尊重和讚賞的一件事情,很多優秀的曲目甚至新風格都來自於民間。一方面這種熱情和親民性會讓電子音樂更貼近人們生活,一方面集思廣益可以讓電子音樂不受局限、能夠更自由的發展。

  • 那哪裡錯了?

錯在部分音樂人製作音樂的態度。聽我剛才說的公式化仿製過程,你是不是覺得要是給你時間,你也可以做出一首歌來?業餘製作是沒有錯,但要看創作的目的是什麼。很多製作人為了快速增加名氣獲得利潤,一味追求量產量投,反而忽視作品本身的質量,製作出粗糙的仿製歌曲只知其形不知其神。這種行為表面上說是熱愛音樂,本質上是賤賣音樂。

  • 「土嗨三傑」最「土」?

不用罵「土嗨三傑」,真的,他們絕對是「土嗨文化」里最不「土」的三位了。他們起步得早,物質和技術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他們的作品早已開始轉而追求質量。重製早期作品風格逐漸多樣化借鑒更前衛的電音作品,種種行為都證明他們有認識到自己的缺陷,並且在慢慢摸索和學習。而且他們成名的那個時候確是電子音樂極需要被推廣的階段,從這方面做出的貢獻來看,他們也算是功過相抵了。

  • 誰該被罵?

最該被罵的就是一批新誕生緊跟「土嗨三傑」步伐想要如法炮製他們早期成功經歷的偽創作人。他們明知道粗製濫造是對音樂的不尊重,卻還是不斷想走捷徑,這種行為是懶惰,是狹隘,是明知故犯。

「土嗨文化」誕生於特殊的時期,經歷過特殊的年代,具有著特殊的意義,是可以被理解的。然而我真的不希望看到新一代製作人還繼續用這種態度對待音樂。不過好在隨著電音文化的普及,現在的電迷們也越來越了解如何判斷電音的質量,不會再被劣質作品隨意糊弄,所以期待這種風氣會隨著時間消失吧。


廣義

再來說說廣義。這就很看個人理解了。

你覺得一首歌是「土嗨」,那麼它「土」在那裡?你以什麼來判斷一首歌「土」還是不「土」?

一提到「土嗨」,最容易被集火的就是墨爾本彈跳舞曲(Melbourne Bounce)了。很多人都說Melbourne Bounce就是土嗨,連各大中文百科裡都直接這麼解釋。但有沒有人能告訴我具體原因是什麼?

Melbourne Bounce這類舞曲有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鼓組——「正拍鼓點、反拍貝斯」,而且貝斯的聲音常常比鼓點還強。形象一點的說,如果HOUSE類鼓點是「動次打次」,那它就是「動Duang動Duang」。

來聽聽看。如果嫌太長可以直接聽副歌(Drop)部分。

Sit Down-Vinai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台!?

i.y.qq.com
圖標

試問你不喜歡的真的是它的鼓組嗎?那再換一首給你聽是否就會好一些?(抱歉,只有網易雲有版權,它的鏈接不太直觀。)

網易雲音樂?

music.163.com

現在你說是旋律的問題,那再換一首呢?

Twisted-Uberjakd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台!?

i.y.qq.com
圖標

是不是覺得這個問題很複雜,已經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了?

Melbourne Bounce曾經風靡全球,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國家都擁有著大量的酒吧夜店主打這種風格。它的律動性顯而易見,帶動氣氛的能力並不俗。雖然這種風格我也不大感興趣,但是我必須承認我自己也有比較喜歡的Melbourne Bounce歌曲。

Samsara-Tungevaag &amp; Raaban - QQ音樂-千萬正版音樂海量無損曲庫新歌熱歌天天暢聽的高品質音樂平台!?

i.y.qq.com
圖標

Melbourne Bounce被推到風口浪尖已是事實,但是作為一個理性的音樂人應該客觀評價它的存在。你究竟是不喜歡它的旋律,還是鼓組,亦或是那種只追求熱鬧的感覺?等自己想明白了,才有資格說你不喜歡Melbourne Bounce,才有資格說它「土」。

在我的認知里,只要是用心創作的藝術就沒有對錯,一切在於欣賞者本身。但話說回來,欣賞者們在了解過後給出評價,這又有錯么?每個人在內心都有無比抵觸的文化或情感元素,所以我們都會在聽歌這麼一個自由享受的過程中選擇遵從內心,這是一種權力。我確實不喜歡很多土嗨歌曲里傳達出來的那種「沒事都得找點樂子」的精神,這和我的審美很違背。我說它「土」是我的評價,也是我、和我有一樣想法的人群的權力,這難道有什麼不對么?


自然有人會把矛盾上升到「文化鄙視鏈」和文化上的「階級主義」。我也來談談我對文化的態度。

一提到文化,總有種族歧視文化歧視者率先站出來大放厥詞:帶有XX民族或XX文化特色的東西都很「土」。於是在這些人的觀念里,古風古韻、異域風情、宗教色彩、原始野性等元素全都可能被定義成「土」。他們大多數人不曾用心了解過,也因為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屑於去多了解。

抱歉,這種狹隘和偏見我是絕對不能苟同的。文化風格千萬,其中精粹萬千,每一種的存在和流傳對一個群體來講都有其深刻的意義。還是那句話,你可以在欣賞過後評判自己喜歡與否,但是沒必要在沒有認真見識過前就以偏概全、胡亂詆毀。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說你不喜歡中國的民俗文化,認為它太老趕不上潮流。但事實證明,製作精良的作品一樣會好評如潮。

即刻電音純享版:蔣亮《真高興》_綜藝_高清1080P在線觀看平台_騰訊視頻?

v.qq.com
圖標

這位「雷鬼村長」蔣亮是即刻電音中極受好評的一位製作人,你可以看到他表演時台下的年輕人們開心的程度,沒有多少人會評價他的音樂「土」。蔣亮的成功不僅在於他對民俗文化的熱愛,更在於他的與時俱進與專業精神。

說到這就又要涉及到另一個群體了,姑且叫他們狂熱的文化保護者吧。

這個群體對自己所鍾愛的文化抱有一種誓死捍衛的態度,不太接受創新,更無法接受被任何人說「土」。這種狂熱我很佩服,但是並不欣賞。任何事物都有好壞兩面,一味看到好的一面只會陷入盲從,忽視壞的一面只會故步自封。

我們都對自己群體的文化充滿信心,也都希望看到它們被融入現代大放異彩,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放棄本土文化轉向更加流行的文化呢?答案真的很簡單,因為對大量劣質的作品感到失望,更是對停滯不前的經典感到乏味。

劣質作品很直觀,直接上圖。

GUCCI 賀豬年新款

停滯不前有個完美的例子——西遊記,幾代人的回憶,無論是「央視98版」<西遊記>還是周星馳的<大話西遊>都有著自己忠實的支持者,沒有人會否認西遊記是經典。但是近幾年出品的各類相關創作里也只有<大聖歸來>、<悟空>、<猴子說>等寥寥幾個獲得了較好的口碑,為什麼?

這真的不是欣賞者的問題。十幾年間看到的作品大都換湯不換藥,純粹為了私心和商業運作,製作方拿出的東西敷衍你我,怎麼還好意思問我們為什麼?這種沒有態度的文化擺在我面前我只能說:抱歉,我覺得你們做出的東西真「土」。

在我的觀念里沒有一無可取的文化,一切都取決於創作者的態度與表達。


兩句話,部分人請對號入座。

  • 評價一個作品「土」沒什麼大不了,觀念差異而已,表明你對一件事物的態度。但是你如果連原因都沒有就說人家「土」,那鬧笑話的很可能會是你自己。

  • 說句實在話,如果你相信自己的音品,又何必在意別人說你聽的歌「土」還是不「土」呢?

人要理性,更要自信。

知乎專欄:RAYANO EM

微信訂閱號:RAYANO

網易雲音樂:RAYANO

A LISTENER, A PATIENT & A DREAMER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