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廈蓉高速在2010年以前全線打通的話從貴陽到成都就沒了必要走重慶了,可以直接由畢節入川了。但是廈蓉高速公路在2010年以前全線只有1/3的路段通車。為什麼要在2010年以後才全部通車?2010年以前直接把全線打不就完了嗎,為什麼一定要到2010年以後才全線打通?


大哥,你以為「全線貫通」就那麼容易,說出來這四個字上嘴皮都不用碰下嘴皮,真要做到那要成千上萬的建設者一點一點的去把天塹變通途啊。

廈蓉高速全長超過2200公里了,你覺得多久修好合適?總投資那麼高,不一點點往裡投,一次撒進去?別的地方不需要建設了?看待這種問題站的盡量高一點,不要只盯著自家門口的一畝三分地。

多說一嘴,貴州的項目我做過,地質複雜程度超乎你的想像,地形複雜程度更是全國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厲害我是領教過的,你不應該質問為什麼通車這麼慢,而應該感慨基建狂魔這麼快就搞定了這麼大這麼難的項目,為家鄉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需求不足,資金不足,技術上倒不是問題。

當時國家沒錢投資,銀行資本看不到投資這條高速公路的收益,自然修不起來。高速造價從來都是以億為單位的,早年平原四車道高速路造價差不多三公里一個億,現在更貴。2010年代通車的成自瀘成都至仁壽段63公里造價36.3億元人民幣,川南、貴州山區的高速每公里造價可能要突破1個億。從過路費也可以看出來,2008年成樂高速的收費標準大概是小車3角/公里,而現在看起來破破爛爛的渝黔差不多是1元/公里。

我國高速公路現在的投資模式還是以銀行貸款為主的模式,並不是納稅人的錢所修的路,國家只有關於高速路項目資本金不低於25%的規定。地方政府吸引銀行貸款來修高速公路所使用的是路的收費權作擔保,要是兩地經濟發展、區際聯繫緊密程度支撐不了足夠的車流量,修路難度大花錢多的話,沒有多少銀行願意投錢,說不定一天收的過路費連這一天所產生的上百萬利息都不夠還。G15杭州灣跨海大橋於08年通車,該橋吸引了不少民間投資,因為滬杭甬三地經濟往來頻繁,而杭嘉湖、蘇錫常平原上的各大城市繞行杭州至寧波的時間成本太高,有建橋的必要性。近年修的嘉紹大橋也有類似環境,嘉興至紹興無論走哪邊都挺繞,乾脆修個G15複線。相對於這些地區,當年川黔之間經濟聯繫的緊密性很低,西南出海通道已存在且遠未飽和,修高速路的緊迫性不夠。但當沿線經濟發展到了一定水平,有了築路條件自然可以修了。而成渝作為兩大區域中心城市,顯然要求更大的交通通達度,交通需求遠高於成貴。即使到今天,成渝之間擁有3條直達高速、1條350高鐵以及快速、普速鐵路各一,並規劃中線高鐵,交通上是能與京津、廣深相提並論的地區。而成貴僅1-2條不能直達、需繞行遵義或重慶的高速公路,以及一條250高鐵。如果不是當年降標的影響,說不定連高鐵都沒有。

再來看看廈蓉本身。G76廈蓉作為全國高速統一編號後的產物,與滬蓉、京昆這種「五縱七橫」時代就規劃好的幹線不同(很少有人知道G42滬蓉在還沒全通時就擁有055的國道主幹線編號,現在這批編號都已作古),G76本身是各省自己的高速路的一個並集,一開始並沒有作為整體的頂層設計,只是恰好幾條路連在一起。所以地圖上可以看出線位比較繞,不會有車自找麻煩去走廈蓉全程,即使是成都到貴陽也肯定是走蓉遵+蘭海。G76作為一整條幹線高速存在的形式意義大於實際,對四川、貴州來說就是增加一條出海通道,以及完善路網末梢、推進沿線地區經濟發展。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