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惶誠恐地也來答一答這題。

印章識讀有兩個要點,一個是識文、一個是順序。

識文最重要,涉及到印文的字體,經常用於印章篆刻的字體有小篆、大篆、金文、甲骨文等等,也有使用楷書、隸書的情況。這是印文識讀最花費時間的地方,需要日積月累地觀看、臨摹來加強記憶。識文需要題主自己多看印譜,多翻工具書,就不多說了。順序,涉及到印文的布局,在識讀的時候,通常都是從右至左、由上到下。

印文的識讀順序也很有用,在印章識讀的時候,看懂印文內容基本就能理清順序。反過來,在不熟悉印文內容的情況下,順序也可以輔助識文。這是相互的,不過最關鍵的還是識文。

*有一個小技巧,很多時候通過搜索識讀出來的那一部分,就能搜索出來印文的內容(往往是一個人名、一句詩或一句吉祥俗語),這時可以對照釋文,反推印中的字。例如,一枚四字章, 已識別出來 「美」、「意」、「年」,很多情況是「美意延年」,一搜就出來了,或者六字的「杏花煙(春)雨江南」。這個小技巧非常適用於字數多的閑章。

在這裡舉一些有趣的印章,簡單聊聊一些印文順序的情況。以字數為分類講起。1、一字 不涉及順序,直接識讀即可。△德、公(印章的邊框和印文,一起構成了一個像「囧」的顏文字,是不是很可愛?)△乾△隆2、兩字 豎版,由上至下;橫版, 從右至左。△范禾

△心畬

△呵呵(「=」 代表這裡重複上一字,在下面好幾個例子中也可以看到)

3、三字 豎版,由上至下;橫版, 從右至左。△惜蘭芳△恨怱怱△田舍酒△三希堂

△宜子孫

△吳湖帆

4、四字 情況最複雜,能有七八種情況,例子圖片缺失,找到之後陸續補上。總體遵循由上到下、從右至左。*姓名章多見,認準「之印」的位置,可幫助識讀。

△忙中草草(又見「=」)

△皇后之璽

△溥儒之印

△吳湖帆印

△自悟自度

△信天主人

5、五字及以上從五字開始,幾乎都是都是從右至左、由上到下的順序。

△至寶不雕琢

△多讀書少說話△如之何如之何

△索解人不可得 (逆時針)

△圖墨假音模德寫心(順時針)

△一肚皮不合時宜

△書能下酒雲可贈人

△不失足於人、不失口於人、不失色於人

△本文主要以哈佛大學圖書館館藏——清代篆刻家黃鵷的印輯《試篆存稿》中的印為例。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這個是硬功夫,你得認識篆書才行。

當然也有隸書或楷書入印的,那就好忍多了。

謝邀!

篆刻是一門專業知識。要認讀篆刻的字,就必須對各種篆書進行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因為篆刻的字是從篆書而發展而來的,所以,還要對篆刻的發展歷史有足夠的了解、認識,才能夠更好的對篆刻進行認讀。

特別是今天的人們對於古體篆書字、和漢字的發展演化歷史知識的匱乏,才使得今天人們對篆刻認讀的困難。


謝謝邀請!篆刻的字要看具體用什麼字體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以及隨意發揮的各種變體字體,如果是楷書以外的字體辨別必須熟悉金文、篆書等字才能認識,一般人無法看明白除非作者注釋篆刻內容,查字典肯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也不一定搞明白,因此最好請教篆刻高手或精通金文,篆書的書法家才行!


首先得學會認篆字,篆刻入印的文字以大小篆,甲骨文,鐘鼎文等為主,偶亦有隸、楷入印,但較少,因此在識篆的基礎上要多看一些印譜和有關篆刻的書以開拓眼界和增加知識。方寸之間有時出於布局和疏密的需要篆字筆劃會有所增減,而一些九疊篆,蟲鳥文則相對較為難辨識,但都是在篆字基礎上的變化,所以識篆和掌握篆字書寫規律是關鍵。


對不起,所答非所問。略表《東家app》撰寫的美文與推薦的印章,很值得大家欣賞。金雕玉刻,精美悅目,章法獨特,韻味蘭香。可謂印中梅花,篆中牡丹。不信,前去目睹,必然難於釋手,自然合意收藏。


首先可以多翻閱一些專業工具書,了解什麼大小篆體的不同和共同點,看得多了會有一些啟發。

再著當代篆刻很多時候是有些字因為先前沒有,還有文字理解不同會有很多歧義和錯誤,建議多看經典的篆刻印面。

總的來說沒有絕對的方法,而是需要沉澱積累。你才會識出更多字和同一個字生僻的刻法。

回答不周,歡迎關注和私信交流探討,共同進步。


中華漢字源遠流長,有象形的文字,也有會意的文字,篆刻的字大多數是繁體字,認識的確有困難,這個還得需要你多讀書,讀好書,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面,見的多了也就會了,正如人們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湊。


只要認識繁體字基本上就認識小篆,即上點是豎下連(橫),在楷書里的撇捺在小篆裡面是橫折豎或者是豎折橫 。至於金甲文裡面是有六國文字的,秦石鼓文是最接近小篆的,吳越楚的鳥蟲文和後來的九疊文是一樣的,過於裝飾味。所以認識金文鐘鼎是很不容易的,甲骨是另外的高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