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

(1893.1.27-1981.5.29),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和母親在一起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

宋慶齡7歲時入上海中西女塾讀書。

1907年,15歲時赴美國留學,就讀於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文學系。

1912年,宋慶齡與同學合影

宋慶齡1913年畢業照,20歲,"從她的雙眼和額頭流溢出內心的光彩",這是威斯里安畢業生年鑒上對這幅照片的說明。

1913年,宋慶齡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我一定要到人羣匯聚的地方去以消解煩悶,我們參觀博物會、逛商店、看兵器館等,入夜則去看電影。」

右穿黑衣者為宋慶齡

「只為觀賞那蓮花池的水中倒影,我就趁夜色去過多次,星光燦爛,如夢如幻……」

近小孩者為宋慶齡

她回國後接任姐姐宋靄齡,擔任孫中山的祕書。

當宋慶齡走進孫中山的生活後,「我從沒有這樣快活過。我想,這類事就是我從小姑娘的時候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運動的中心。」

國母與國父的結婚照,時年22歲

1915年10月25日22歲的宋慶齡,不顧父母反對,乘船到日本,與大自己27歲的正在流亡中的孫中山在東京結婚,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當時為了阻止女兒,宋父急追到日本,一定要孫中山給個說法。據宋慶齡晚年時向美國記者斯諾講述道:「我父親到了日本,對孫博士大罵一頓,我父親想要解除婚約,理由是我尚未長大,又未徵得雙親同意,但他未能如願,於是就和孫博士絕交,並與我脫離父女關係。」

圖為他們的結婚誓約書,證婚人為日本律師和田瑞

二十多歲的她在總理夫人的位置上,衣著打扮都偏向端莊穩重,一位西方記者談起她對跳舞的看法,她溫柔地笑著說:「我再也不跳舞了。」

1918-1920年間,宋慶齡(左)、宋靄齡(中)宋美齡(右)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陳炯明叛變革命,襲擊孫中山,「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你。」宋慶齡堅持讓孫中山先安全撤離,後撤離的宋慶齡躲避不及,為此勞累奔波流產,終身不育。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孫中山病逝後,宋慶齡在北京西山碧雲寺為孫中山守靈

孫中山病逝後,1927年宋慶齡在武漢留影

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宋慶齡堅決維護、忠實執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1948年,宋慶齡在檢查中國福利基金會準備運往解放區的物資

她曾寫信給朋友說:「沒有無私的愛國者領導國家走出混亂,是多麼大的悲劇,我一定要自己儘力並鼓勵他人繼續我丈夫的事業。」

1927年12月和1929年8月兩次被選為國際反帝同盟名譽主席,之後又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委員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32年12月,宋慶齡與蔡元培、魯迅等人在上海組織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營救了鄒韜奮、陳賡、廖承志、丁玲等一大批革命者和愛國進步人士。

在魯迅先生病重時,宋慶齡給他寫信說:「你的生命並不只是你個人的,而是屬於中國和中國革命的!為了中國和中國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體的必要,因為中國需要你,革命需要你!」

1938年宋慶齡在香港創建「保衛中國同盟」,向愛國華僑和國際友人募集了大量資金、藥品、醫療器械和其他物資,支援抗戰,運往抗日根據地。她組織國際友人和國際醫療隊如白求恩等到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去考察和工作。

1941年1月,宋慶齡到達重慶後,開展「保盟」工作,宋氏三姐妹牽手支持抗日戰爭。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宋慶齡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

她為祖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長期主持中國救濟總會、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

左為宋慶齡

1950年她當選為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委員,榮獲「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和平獎,並將全部10萬盧布的獎金捐獻出來在上海建造了中國第一座婦幼保健院。

圖為宋慶齡在該院看望嬰兒

1951年創辦《兒童時代》雜誌,是新中國最早的兒童讀物之一,她經常為少年兒童題詞和撰寫文章,鼓勵孩子們健康成長。

1960年宋慶齡與鄧穎超一起接見戰鬥英雄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左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宋慶齡73歲,紅衛兵貼大字報,批判宋慶齡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揚言要把宋慶齡的頭髮剪掉。紅衛兵衝進她在上海的住宅抄家,還毀壞宋慶齡父母的墳墓。

宋慶齡非常憤怒,幸好周恩來下令加以制止。

晚年的宋慶齡沒有孩子,也沒有至親在身邊。她曾在朋友的信說「孤獨是很悲涼的,尤其是我的健康狀況不佳。」「我是在用工作來忘卻一生中所有傷心的事情」。

1981年5月29日,「國母」宋慶齡在北京不幸病逝,享年88歲,安葬於上海萬國公寓她父母陵墓的東側。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逝世鄧小平致悼詞

她是20世紀偉大的女性,一生繼承孫中山的遺志,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為新中國的創立嘔心瀝血,被周恩來稱為「國之瑰寶」。

瞭解更多名人傳記歷史事件內容,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傳承ROOT」!

weixin.qq.com/r/Zzno8Nv (二維碼自動識別)

傳承碑,撰寫名人傳記,記錄社會歷史大事件,也是免費的網路個人傳記紀念平臺,平臺可邀請親朋好友一起每人一個章節記述下他們眼中的您。後續會推出家譜家祠功能,敬請期待!人生和人類歷史在於傳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