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内政部长、新教育部长叶俊荣上任后,面对烫手山芋「台大拔管案」,承诺两个月内解决纷争,但问题争议没那么容易平息。(摄影/黄威彬)

台湾大学已经一年多没有正式校长任职,选出的管中闵校长,却爆出在遴选过程中疑似违反利益回避原则、论文争议、赴中国授课等问题,一把火延烧到教育部,连两任部长潘文忠和吴茂昆因此丢了乌纱帽,吴茂昆甚至仅短短担任一个月的部长,在今年4月底,驳回管中闵的校长资格后就下台了。

从内政部长转任教育部长的叶俊荣,712日,宣布上任第一天,便直接点名台大校长遴选案一定会处理,并且承诺「两个月内」解决台大校长遴选案,还强调用「有温度的沟通」方法寻找「第三条路」。只是,究竟这「第三条路」是什么意思?距离年底大选越来越近,执政党势必希望能尽快解决台大校长争议,只是这争议已经拖了超过半年之久,若不小心又激起对立,对年底选情影响大,对新教育部长来说,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走出第三条路。

「第三条路」是什么?

根据《自由时报》报导,台大这届校长候选人之一、电机系教授吴瑞北受访时曾分析台大拔管案接下来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候选人不变、遴委不变,重启二阶段投票,「因众人政见皆已发表,快的话两周即可完成。」;第二条路,遴委不变,但重新选举登记,「不只保障原来八人,而是开放更多人参与,但程序上需多二到四个月。」;第三条路,则是连遴委也重选,「那就需耗上半年时间。」

若想在「两个月内」、年底大选前完成台大新校长选举,那么时间就是关键。面对台大校长遴选案,「重选」是一些人认为最好的选择。管中闵因未遵守利益回避原则,被吴茂昆驳回「当选」资格,至今他仍不服政府的决定,甚至在接受国外媒体《世界日报》访问时批政府「吃铜吃铁吃台大」。

「有温度的沟通」?

叶俊荣上任后,传出想透过各种管道,邀约管中闵进行会面,原以为当过台大教授的叶俊荣比较顺利,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始终未获回应,还因此险些惹上违反「行政程序法」的争议。

约不到当事人,只好先从周遭的相关人士开始。23日上午,叶俊荣先与台大前校长、遴选会召集人陈维昭会面,下午则与台大现任代理校长郭大维、副校长林达德、主任秘书李心予会面。根据媒体报导,双方确实有讨论台大校长案,至于究竟达成什么共识,外界无从得知,仅明白双方都积极沟通处理中。

26日上午,《联合报》爆出,在经过「有温度的沟通」之后,总统府传已经拍板「台大重启遴选,管中闵即可上任校长」的决策,让外界哗然,倘若真是如此,那么之前纷纷扰扰岂不白忙一场?下午总统府马上反驳此非事实,「一切都尊重教育部」,然而,原订下午有公开行程的叶俊荣却临时取消,让等待采访的媒体人员跳脚。

外界开始有质疑,若重启遴选机制,那么管中闵是否还有参选人资格?若管中闵又再度当选,让政府岂不白忙一场?若管中闵落选,那么「挺管派」肯定连同意重启遴选都不愿意,这样要怎么处理?

有些人拿叶俊荣过去在内政部长时期,处理妇联会的案例来参考,认为过程拖延许久,造成关键资料抢先被烧光光,未能圆满落幕,现在去处理台大拔管案,还得面对上面三道难题,最后影响的可能会是年底大选结果,恐怕得拿捏处理轻重程度和时间赛跑了

更多信传媒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