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納斯達克上市的儀式上,於鳴響開市鈴之前,首席執行官袁徵(Eric Yuan)對歡呼的人羣發表了演說。袁徵的樣子有些出人意料。此刻,他的面孔不見了往日的含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專注的神情。他說道:“(譯自英文報道,下同)今天,新遊戲開始了”。他成立的這家初創企業不如Lyft和Pinterest等企業有名。後兩家企業從事消費業務,也剛剛進行IPO。不過,熟悉袁徵的人都認爲,最令人驚訝的不是他怎樣一步步走到納斯達克,而是他本人竟然親自參加這次活動。

 

 今年美國最熱的IPO,Zoom公司創始人袁徵。


Zoom公司提供互聯網視頻會議軟件,創始人袁徵也身體力行(譯註:應用自己的軟件)。袁徵來自中國,在中國聘用了數百名工程師,自己卻3年才親自過去一次。公司從頂級創投機構募集資金時,他只露過一次面,還是要確保會議室裏的每個投資人都下載了Zoom應用。IPO路演時,袁徵倒是從聖何塞地總部出發,跋涉50英里,去舊金山和投資人一起中午喫了一次飯。隨後,他便立即回去工作。其他大大小小的投資人都僅僅通過Zoom虛擬會議的方式與他見面。爲了公司IPO,袁徵乘飛機來到紐約,而這是他5年來第8次出差。

 

袁徵說:“顧客總說,‘Eric,我們會成爲你非常重要的客戶,你得過來見見我們。’我便回答,‘好吧,我以後會去拜訪。現在,咱們先用Zoom聊一聊。’通常,用Zoom溝通就夠了。

 

這種做法贏得了華爾街的垂青。華爾街對Zoom(正式名稱爲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的追捧促使該公司將發行價提高到了每股36美元,按此計算公司價值爲92億美元,49歲的袁徵因而成爲身家達十億美元的億萬富豪。

 

上市首日,公司股價飛漲了72%,Zoom市值達到159億美元,袁徵擁有公司20%的股份,身家因此達到33億美元。這種視頻會議工具並沒有無謂地重複勞動,而是將視頻會議大幅簡化。袁徵曾經是工程師,在思科旗下Webex視頻會議企業管理工程工作。後來,他決定自己創業,開發視頻會議工具,希望它在曼哈頓的董事會議室和中國普通人家的餐桌前都可以流暢運行。

 

Zoom基於雲計算,採取免費試用模式(freemium),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主持40分鐘以下的會議。現在,Zoom的財務情況頗佳。客戶Box公司首席執行官Aaron Levie發推文稱,該公司(譯註:指Zoom)的財務數字之“美妙”,簡直是精美的畫卷。

 

Zoom年營收爲3.31億美元,增長了118%,IPO時已實現盈利,在獨角獸裏絕對是稀有動物。該公司有三星、優步、沃爾瑪、CapitalOne等5萬家企業客戶。IPO令Zoom一夜成名。不過,名氣對Zoom來說是全新的體驗,這家公司和CEO袁徵一樣低調。而且,袁徵還特別節儉。如果袁徵送給朋友一隻Zoom揹包做紀念,還堅持要退給Zoom錢。不過,名氣晚成的背後,是一個以堅持不懈和卓越執行寫就的故事。這個故事證明,即使市場已然擁擠,依然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挑戰者橫掃千軍。

 

當然,增長快了,也會出現風險。Zoom依舊必須證明,能夠持續跑贏谷歌、微軟等與之競爭的大型企業。8年前,Zoom成立初期,正是這些企業嚇跑了多數創投機構。老東家思科可能會暗地後悔放走了袁徵,但絕不怯於和其一較高下。科技界成員大多對Zoom友好,該公司還有Atlassian、領英、Slack等企業夥伴。但是,Zoom必然進軍視頻以外的領域,這樣還可能出現更多競爭對手。


敲響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鈴聲,袁徵一個夢想成真。但是,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袁徵懷有雄心壯志,希望像Facebook爲消費者牽線一樣,爲職場人士建立聯繫。這樣,Zoom的規模就會比思科還大。談到自己的雄心,他說道:“你只比我領先5英里,沒關係。我比你跑得快,依舊會趕上你。”

 

袁徵第一次創業時,燒了鄰居的木屋。袁徵來自中國山東,父母是採礦工程師。四年級時,袁徵撿拾廢建材,把銅回收出來賺錢。發現所需的只有銅之後,他便在鄰居家的雞窩裏燒掉了額外的材料。結果嚇了他一跳——爲了救火,消防隊都來了。袁徵招牌式的輕描淡寫道:“我父母特別生氣。”

 

在山東科技大學就讀時,袁徵學習數學和計算機科學。22歲時結婚,並同時讀碩士研究生。當時,袁徵相信,自己早晚會走上創業之路。比爾·蓋茨等創業者令他着迷,他開始關注美國的科技繁榮。不過,說着容易,做起來難。美國海關要求袁徵提供一張英文名片,它將袁徵列爲諮詢人員,袁徵被誤認爲臨時合同工。結果,他被拒籤。接下來一年半時間,移民服務部門起了懷疑,又拒簽了他7次。袁徵就是不放棄。他說:“我告訴自己,沒關係。我會盡全力,一直等到你跟我說,以後再不能來了。不然,我就是不會放棄。”

 

1997年夏,袁徵加入了兩年前在加州米爾皮塔斯成立的Webex。年輕的袁徵經常週五晚上寫一夜代碼,然後不睡覺就在週六下午去踢球。當時正值互聯網泡沫繁榮期,網速提高也對視頻會議系統帶來了助力,Webex因此在2000年7月上市,後在2007年被思科以32億美元收購。不久後,思科請袁徵領導Webex的工程團隊。不過,到了2010年,袁徵並不快樂。他表示,問題在於,這個服務不是特別好。用戶每次登入Webex會議,該公司的系統還得確認運行的是產品的哪個版本——(iPhone、安卓、PC還是Mac),結果就會降低速度。如果在線人數太多,連接就會承受壓力,音頻和視頻就會斷斷續續。而且,該服務缺乏移動設備的屏幕共享功能等現代化功能。

 

Zoom創始人袁徵喜歡使用該視頻會議工具的背景功能。這樣,他出場的背景既可以是舊金山金門大橋,也可以是聖巴巴拉的海灘。現在,Zoom在聖巴巴拉還有一處辦公室。圖片來源:EthanPines for Forbes 

 

Bill Tai是一位創投人,後來成爲Zoom的早期投資者之一。袁徵曾對Bill Tai說過:“有朝一日,會有人用雲計算做點事情,會把我幹掉。”袁徵花了一年時間,纏着領導讓他重塑Webex。後來,他放棄了,2011年決定離開思科。他說:“思科更加專注於社交網絡,努力想要打造企業間的Facebook。思科犯了錯誤。我離職3年後,他們認識到,我是對的。”

 

當時,袁徵最大的困難是說服自己的太太。畢竟,他要放棄一份管着800人,收入頗豐的工作。袁徵說:“我告訴她,我知道,這條路會很長,會特別難。但是,如果不去試試,我會後悔。”

 

一開始,袁徵先請朋友們幫忙,其中就包括消費視頻應用Tango的投資者。他請朋友們開一張25萬美元的支票,這樣他就可以僱得起30名工程師(其中一些人在中國工作),把一個新想法變成現實——創造一種更好的視頻通訊技術,然後弄明白要以這個技術爲基礎,打造什麼應用。


袁徵成立的公司最初起名爲Saasbee,投資者(包括Webex前任首席執行官Subrah Lyar)給了這家初創企業300萬美元,大多是出於對他的信任。Maven Ventures的Jim Scheinman說:“創投界的人都認爲這個主意糟透了。”Scheinman是Zoom的第一批投資者之一,正是他想出了公司現在的名字。

  

幾個月內,袁徵認識到,自己的意願是再次把重點放到視頻會議業務上。創投機構的懷疑也有道理。微軟有Skype,谷歌有Hangouts,思科也在這個行業發展。這三家企業的市場份額依舊領先,視頻會議領域的現有企業根基牢固。同時,業內還有多家初創企業,包括資金充足的BlueJeans Network。一位沒有選擇Zoom的投資者說:“要取勝,就要完美無瑕的操作。”2013年,Qualcomm Ventures曾和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領投了對Zoom的600萬美元A輪投資。該機構合夥人Quinn Li表示,即使那時,“內部有很多辯論。”

 

袁徵和公司美國團隊在聖克拉拉的辦公室靜悄悄地做了兩年產品。辦公室很簡陋,電梯經常故障,對工作起關鍵作用的攝像機就放在一個廉價的冰箱上。Zoom發佈時,有數個關鍵的與衆不同之處。產品採用輕量化網頁客戶端,幾乎能立即辨認用戶使用的是什麼設備。也就是說,Zoom不需要針對Mac和PC分別設置不用的版本。


Zoom還有一個軟件層,在Chrome、Firefox或Safari等瀏覽器推送更新時,不受可能出現的任何bug影響。即使數據損失40%,Zoom還能運行。這樣,即使網絡連接斷斷續續,或者網速很慢,該軟件依舊能夠運行。當時,Zoom每位會議主人每月費用9.99美元(今天爲14.99美元),費用低於競爭對手。Zoom客戶服務總監Jim Mercer曾在公司競爭對手GoToMeeting工作。當時,一位同事在Zoom上開了一個賬戶,想看看它爲何這麼火。他說:“只要點擊一下鼠標,我們就進去了。與此同時,有25組參會者。我們覺得,‘這真是神了,他們怎麼做到的?’”

 

從李嘉誠的維港投資 獲得650萬美元后,Zoom在2015年從Emergence Capital獲得一輪3,000萬美元投資(一位代表稱,中國香港首富李嘉誠經常使用該工具)。之後,Zoom很快開始關注更大的企業客戶。機構合夥人Subotovskys說,袁徵親自參加了一次宣講會,請所有投資人下載Zoom應用,和他一起以視頻的方式繼續會議,此舉着實令Emergence的合夥人喫驚。同年,有大公司聯繫了袁徵。袁徵卻警告這些潛在客戶說,Zoom的功能可能沒有準備好爲他們的業務服務,這又令大家喫了一驚。在自己的後院硅谷拿下了Box、Slack、和優步等衆多快速增長的公司後,Zoom於2016年拓展到科技以外的行業。現在,公司客戶包括Gap Inc和Williams-Sonoma等。

 

2019年4月18日,Zoom上市。該公司通過Zoom視頻會議的方式,遠程參加IPO儀式。圖爲Zoom高管、投資者和家屬向大屏幕上的員工招手致意。


鳳凰城兒童醫院(Phoenix Children’s Hospital)的員工使用Zoom開會,主持手術案例會,並與患者合作。使用Zoom前,該院接觸過其他更復雜的軟件,但是感到很不滿。該院對Zoom的試用持續了近4年,現在有464名員工在上面註冊。爲了幫助長期住院的孩子,院方爲其提供了Zoom賬戶和iPad,孩子們可以建立支持羣組,相互交流,還可以接受學校教育,同時不需要冒疾病免疫風險。醫院音視頻技術員Rachel Dunagan說:“休學時間太長,孩子們就可能畢不了業。有了Zoom,孩子們就能一邊在病房裏生活,一邊和全班同學上課。這樣,他們就能參與進去。目前,效果非常好。”

 

2017年初,著名投資機構紅杉向Zoom提供了1.15億美元的D輪投資。按這輪投資計算,該公司估值10億美元。到那時,紅杉已經爲獲得該公司一份股權努力了兩年多。紅杉合夥人Carl Eschenbach說:“我們做了所有的盡職調查。還記得,我說過世界上得有成千上萬個袁徵。畢竟,和我們對話的人都不同程度知道Eric。”


袁徵之所以能夠無處不在,祕訣當然就是Zoom。他之所以習慣於以視頻方式召開最重要的會議,原因在於籃球。袁徵來到美國後就成爲NBA鐵桿粉絲,起先覺得湖人隊科比·布萊恩特的職業道德吸引人,後來迷上了自己所在州的金州勇士隊。袁徵有3個孩子,他每場不落地參加孩子們的籃球賽和體操活動。Zoom的一個功能就是,用戶可以改變虛擬背景,顯示一個標誌或者圖像,藉此掩蓋自己真實的所在地。袁徵的長子現在高三,就快畢業了,三分球創下過當地聯賽記錄。去年夏天,男孩要去洛杉磯打錦標賽。袁徵說:“我把背景設定成了聖巴巴拉的海灘,大家都以爲我就在那個地方。會議後,我把背景一換(露出了熱火朝天的高中體育館),大家都喫了一驚。” 

 

袁徵熱愛籃球,因此去年就爲鍾愛的勇士隊一位名人投資者留下了位置。不過,這位投資者是多棲老將安德烈·伊戈達拉(Andre Iguodala),不是庫裏或杜蘭特等更加有名的球星。伊戈達拉說:“我們談了我打球和他做生意之間的關係,那就是把小事作對。我們談得非常好。”二人表示,都有這種感受:尊重一個通過團隊第一,自我第二而取勝的職業。

 

IPO的2個月前,袁徵在Zoom駐聖何塞新總部的銷售部和工程部來回往返。這次,電梯不是壞的。不過,辦公室還是有點過於簡樸。這是因爲,袁徵決定優先在Caltrain附近找一處辦公地點,把它不經裝修就租出去,從而減少成本。春節時,袁徵爲員工們分發紅包,還能叫出多數人的名字。他就像一位父親向孩子開玩笑一般,笑着說道:“別打開,我們走以後再開,裏面一大筆錢呢。”如今,Zoom有1,700名員工,其中很多人因爲Zoom的IPO成爲了百萬富豪。不過紅包裏倒是隻有一張“幸運”的2美元紙幣。

 

袁徵節儉的形象也表達了一個信息——Zoom在意的是產品,不是附帶獎勵。他和產品總監、老朋友Oded Gal用同一間辦公室。Gal也曾在Webex工作,後加入BlueJeansNetwork,3年前被袁徵招致麾下。不過,在辦公室裏總找不到袁徵。他每年都會選幾支希望關注的團隊,在他們身邊設一張桌子。選在哪裏,就會在桌子上放上兩張家人的肖像,還有一摞送給大家的書。10月,Zoom推出一款語音產品,現在名叫Zoom Phone。


金州勇士隊球員安德烈·伊戈達拉在參加福布斯雲計算100強活動,見到了袁徵後,對Zoom進行了投資。圖片來源: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自那時起,袁徵一直和工程團隊在一起。這款產品是Zoom最近幾個月一直宣傳的產品之一,同時還有Zoom Rooms會議室軟件包的升級版。Zoom用戶越來越多地採用智能手機登陸——每天有六分之一的用戶這麼做。不過,袁徵表示,很多大型企業依然使用遠程會議室硬件產品。Zoom提供的是軟件;戴爾、羅技、Polycom等夥伴則提供電視機、攝像機和揚聲器。贏得一些大型企業的管理層長時間召開虛擬會議。袁徵認爲,上述做法對於贏得這些企業具有戰略意義。

 

雖然Zoom並不做硬件,其軟件包也有與袁徵的老主顧思科同類的產品。鑑於思科去年將Webex單位重整,現在該公司與Zoom更爲相似,這有些諷刺。Webex得到重組,由新主管——微軟老將Sri Srinivasan領導。他的任務就是,振興思科的協作產品,視頻會議則是該戰略的數個要素之一。他很高興能夠發揮些作用。他說:“Zoom(與己方比起來)就與蘋果和橘子相比一樣(是不可比的)。”Zoom除了核心業務,即桌面視頻工具外,Zoom還提供“羽翼未豐”的解決方案。他說:“他們自己的工作非常好,從Webex借了資源。”

 

思科振興後,就如谷歌、微軟一般(甚至蘋果和亞馬遜也有這種可能),也會像早年一樣,對Zoom構成威脅。Zoom已經聲稱,正在與福布斯雲計算100強非上市企業中的至少90家合作。索尼等企業不願改用Zoom,覺得要大規模把應用建立起來,太過複雜。通用汽車和Verison等公司的團隊則使用多個解決方案,卻不包括Zoom。福特等企業使用Zoom,但是隻有很少人使用。高通有Zoom的部分股權,但是也使用思科和微軟的服務。Qualcomm Ventures的Li說:“人們既然已經花錢買瞭解決方案,就會繼續使用。”

 

Zoom添加功能,爭取到更大客戶,一些公司可能有數千人同時進行數個組別的對話。此刻,Zoom需要小心,不要貪圖走捷徑,不要損害了產品。1月,Zoom發生服務中斷,此事廣爲人知。Zoom稱,問題出在AWS,但是大家看到的是Zoom的應用不運行。

 

袁徵在討論和第三方供應商發生的相似事件時說:這就像開餐廳一樣。從顧客走進餐廳到離開,整個體驗都必須特別棒。不能埋怨別人。“

 

但是,一個硬幣有兩面。Facebook在3月發生醜聞時,新西蘭衆議院委員會開會時,播放工具不是Facebook Live,而是Zoom。按照Zoom上市前交給SEC的監管文件,Zoom指出,位於美國的500家最大型公司中,超過一半付費使用Zoom的至少一個席位。但是,簽署大規模合同的還不多,意味着未來可能產生新的重要收入。

 

還有國際市場,Zoom上個財年只有18%的業務來自該市場。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和澳大利亞市場對Zoom的需求最大,進入這些市場是未來自然而然的發力方向。Zoom在加拿大的發展最爲深入,並且在研究下一階段的發展。精打細算的袁徵在公司早期階段沒捨得買下Zoom.com這個域名,而是買了更便宜的Zoom.us。不過,Zoom去年斥資200萬美元,靜悄悄地把它買了下來。


中國市場的情況依然並不確定。Zoom在華工程師有超過500名,在美國企業來說很少見。但是,袁徵表示,中國的企業業務市場並未經過證實。但是,Zoom在華有不少員工,袁徵個人也與中國存在淵源。這意味着,如果有公司能夠在此取得飛躍進展, Zoom機會很大。當然,這還不考慮潛在的隱私問題。

 

總部位於聖何塞的思科公司上個財年銷售額達到490億美元,股價位於20年新高,市值約2,500億美元。如果Zoom希望有朝一日達到思科的規模,就可能需要在未來推出範圍遠遠超過視頻的產品和服務。僅有語音的通話可能是Zoom在通訊中可能推出的功能。

 

除此以外,還可能推出獨立訊息和文件分享產品。數據是一個可能加倍發力的領域。Zoom已經幫助客戶獲得其他服務,記錄、謄抄電話會議記錄,幫助銷售代表提醒在互動的哪個階段,或者有哪個形式,說明有望做成生意。從而確定聊天的理想時間,以及對話的時長。未來,相似的工具也可能幫助營銷人士、產品開發人士和客戶服務代表來從Zoom會議中學習。爲向這個方向發展,Zoom有強大的夥伴——只要它不要構成太多競爭。企業軟件領軍者Atlassian和Slesforce都已經直接進行了投資,領英等企業則認爲Zoom是值得青睞的夥伴。


與此同時,袁徵不太可能因爲剛剛成爲億萬富豪而被衝昏了頭腦。他可能開的車是特斯拉,但是這只是因爲,特斯拉非常像Zoom——設計有差異化,保密的同時快速發展(另外,特斯拉也是一個客戶)。


Zoom的虛擬背景後面,是有些混亂的辦公室。用戶可以選擇喜好的虛擬背景,可以是高爾夫球場,也有可能是拉斯維加斯大街。圖片來源:Zoom

 

公司IPO之後,袁徵週一回到公司辦公室,繼續搜索Zoom在Twitter上的賬戶,看看客戶有沒有新的評論,可以用來轉發。IPO時,他在世界各地的員工仿效袁徵的榜樣,使用Zoom視頻會議的方式,向老闆揮手致意,並在時代廣場現場直播。一位導師曾對袁徵說,IPO就像是從高中裏畢業。袁徵說:“花上一天時間慶祝就夠了。一個人的成就可不能在高中就到最高點了,不是嗎。”

 

譯:Joe


- END -



文章版權歸福布斯中國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可在後臺回覆“轉載”自動獲取具體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