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

我叫XXX,今天公司突然对我说辞退我。

一方面海外工程公司需要对材料非常熟悉的人,也在培养我,但是这个事情是需要多年现场阅历的,我还是会漏发货物,让我改做设计。

但是公司这边设计主要是海外当地的工程师做设计,成本低很多

这我就很鸡肋了。

尽管我努力做事,但是今天还是被辞退了。

旅游签证要到期了,我X月又要回国搞毕业事宜。最后公司决定不给我办工作签证,辞退我了。

我现在是应届身份,有两段海外工作经历,都是X个月左右。我想继续找海外单位的工作。

而另一方面,我论文是偏向于编程的,但是没有编程实习经历,怕找不到编程工作。

我在纠结毕业前,我往哪方面找工作合适些?

小露露:

朋友你好。

首先我必须说,问题里头的两个领域,海外工程,编程,离我很遥远,都不是我熟悉的事情。

我只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供您最最谨慎的参考。

1,个人原本理解,即使国内工程市场开始下坡路,但我们还有一带一路,祖国修的差不多了,我们还可以走出去,流浪到地球的其他地方,继续修下去。

但从你的信息头,才深切感受到,这不是想像中的那样乐观,市场供需调节这只手是最灵敏的-能用便宜的设计师,就不会用贵的,花10块钱能办的事情,绝不多花一个铜板。

所以,如果市场供需的客观现状是这样的话,你也没有必要,一定勉强去争取这样一个海外做设计的岗位,或者是其他工程行业的岗位。

这样说来,逃离了红海,公司辞退你未必是坏事,反而可能是新的开始。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嘛。

2,我确实不知道是否该继续做海外工程,或是,是否找一份编程工作,或者其他,只能提供一个思路。

我们都熟悉传统的套路,选一个专业,大学毕业,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储备,找对口的工作,就能按照写好的剧本按部就班走下去。这就像打猎,先瞄准,再开枪,逻辑严谨,没毛病,也被之前的事实反复验证。

但变化就是来的这么快,到这个时代后,你发现原本瞄准的猎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那确实会慌了神!这时,我们只能先开枪,后瞄准

延续上面的观点,如果没有特别的工作偏好,我们不妨去在靠自己现有的资历或能力可获得工作机会的范围里,选一个开价最高的,这是市场给这个行业这个岗位的定价,至少能一定程度反应其供需情况和发展潜力。其他的事情,后续运动战中再做调整。

而岗位是否在这个行业内,或是否能和编程沾边,都不重要,因为从毕业那天开始,你学校学的东西就都过时了:

工作上的知识技能,必须根据业务需求为导向,去从头学习和积累;

职场的优劣评判标准,与学校的规则迥然不同,也得虚心的从零开始建立系统。

有点残酷,但很现实,不必气馁,上天也不是针对你一个人嘛

你才毕业,可塑性强,困难没有想像的大。

不负责的建议供谨慎参考。

祝好运。

01年考上同济土木系,我为此感到骄傲;05年毕业,上午简单面试,下午就收到省院的录取电话,不得不说,彼时入行,顺风顺水。

而06年开始,不管哪个学校,要进大设计院,开始要考试了,难度逐年提高;随后,考试准入条件也变成了,要么是重点大学本科,要么必须是一般学校的研究生。

到2019,海外设计容不下新增一位设计师,这是当前行业人才供需的一个缩影。

13年,自己从设计转换地产相对轻松,也给个人不少试错机会去摸索成长;但时至今日,同行间早杀红了眼。

电梯广告PK之:保利 VS 绿地

生死战役已经进入「巷战」阶段

这行的饼子其实没有变大,甚至有越来越小的预期,但由于之前分饼的人一直在不停的加入,已经足够的多了。

同时,行业的特点也决定了,这行的老司机们的优势,似乎是不容易被撼动的:

在之前的建设狂潮下,先入行的人通过密集的项目锻炼,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和经验,对新手来说,错过这一波行业高潮,无法快速成长;

作为最传统的行业之一,知识的更迭非常缓慢,并不会大面积出现如类似IT行业那样,新东西层出不穷,新人一茬茬进场,旧人一打打出局的局面,所以,这行绝壁是靠经验吃饭,而且是靠相同的一套经验拿长期饭票。

时代在变,但同时,人也在变。

最近面试了几个有意从事装配式咨询的95后,明显感觉到了新人的新气象:

1,相比被生活绑架的苦逼80后,他们的家庭条件都不错,即,没有养家糊口的经济压力,不是为了温饱出卖时间,他们有底气去追逐自己的梦;

2,他们并不选择悠闲,享乐和稳定,而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规划,认定了自己看准的方向,舍得all in ,苦和累,都不在话下,他们更喜欢挑战;

3,他们有大局观,对要进入的行业有了解(比如行业的下行),所以交流中也会问,新人的困境到底怎么破?对,他们擅长独立思考,能提出正确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让小露露反思:

1,按道理,老司机优势在手,应该是很得意的,但普遍为什么会越来越焦虑?

最近读的一本书《拉动力》(2013年出版),给出了答案-

「随著竞争的加剧,接近变得越来越重要,瓦解变得更加频繁。我们过去常常依靠知识「储备」;但是,这些准备知识的价值正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的速度衰减。

在之前更稳定的时代中,只要我们学过一些有用的知识,确保可以利用这些知识产生价值,我们就可以坐下来,放松一下。

但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广告拉动力:变推动为拉动、解放个人与企业潜力的全新商业模式

作者:[美]约翰·哈格尔三世,[美]约翰·布朗,[美]朗·戴维森京东

2,作为老司机,如何和行业的新生力量和谐相处,携手并进?

我想,首先要确保邀请对方进入的细分领域,有前景,有空间,甚至有蓝海,通俗点,饼子要足够大,人才不会装怪;

其次,要思考和寻找新旧势力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实现长久的相互成就和互利共赢,这不是传统的雇佣模式,更别妄谈压榨剩余价值,换句话,舍得分饼-空间给够,钱给够。

如果不转换思路,不满足这些条件,对方转身就奔赴其他光明前程,头都不带回一下。

PS.不几日,从朋友圈看到,提问的朋友即将入职上海某智能制造公司。

从贫瘠燥热的非洲大陆,飞回纸醉金迷的上海滩,这绝壁是一个越来越好的故事。

祝这位朋友一路好运~~

也祝有无限选择的年轻朋友,前程似锦。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END -

前100名星友

均享优惠价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如果你喜欢朝露的文章

请关注公众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