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老革命家董必武口中的“精幹人物”,是作家冰心心中的高雅女子,是美國羅斯福總統認定的“東方智慧女神”;她是中國第一屆女大學生,是中國史上第二位大學女校長,是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她精幹有才,堅韌優雅,一生未婚只嫁“教育事業”,這位極富盛名的女性便是20世紀家喻戶曉的女教育家吳貽芳。

16歲喪父母兄姐,33歲當校長,一生未嫁獻身教育,她不能遺忘 【行者心做】 自媒體 第1張

圖 | 吳貽芳

為讀書吞金自殺

1893年1月26日,吳貽芳出生在湖北武昌的一個官宦人家,父親吳守訓是候補知縣,典型的封建家主。吳貽芳身為家裡的二小姐,打小就被灌輸一系列男尊女卑的思想,尋個好人家,嫁作人婦,相夫教子便是她的人生。除了思想傳統之外,吳家的封建實踐教育也沒有落下,吳貽芳小小年紀就被要求裹小腳,待字閨中年紀不得隨意出家門。也正是因為如此,吳貽芳的求學道路極其艱難。

然而,上學的機緣,還是冥冥中出現了。

國內新學湧起,吳貽芳母親的孃家親戚前來探親時恰好提到了杭州最近新開設的一家女子學堂,名叫弘道女子學堂,教學模式是西方化的。吳貽芳和她的姐姐吳貽芬聽到這個消息後,開心得快要跳起來。她們雖然是大家閨秀,但是都不喜歡學習女紅,不喜歡做那些所謂的閨中小姐該做的事情。她們一心只想讀書,接受新文化,新思想。

於是乎,吳貽芳和吳貽芬就跑去和自己的父親表明她們對讀書的憧憬,可是她們忘了,自己的父親是個老古董,他的封建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任憑她們倆姐妹怎麼說怎麼勸,父親都堅定無才便是德。最後,無可奈何之下,這兩姐妹選擇吞金自殺,以此來反抗自己的父親。那個時候,吳貽芳才11歲。

16歲喪父母兄姐,33歲當校長,一生未嫁獻身教育,她不能遺忘 【行者心做】 自媒體 第2張

圖 | 吳貽芳倩影

好在自殺未遂,兩人都平安無事。吳守訓驚懼女兒為了讀書居然不要命,也就勉為其難地答應將她們送去杭州弘道女子學堂。

在杭州開啟新生活的姐妹倆得到了自己二姨父陳叔通的特別關心。陳叔通是思想先進的學者,他大力舉薦兩姐妹去學習英語,讓她們成功轉學進入蘇州景海女子學堂。那個時候的吳貽芳,本以為自己的生活能夠一直這麼積極幸福下去。殊不知,下一刻的她,就要接連遭受生離死別的痛。

1909年,吳貽芳的父親吳守訓因被上司誣陷,一時想不開而跳江自殺。她的哥哥吳貽榘因出國留學無望,內心鬱鬱不得解,再加上生活壓力大,也選擇了跳江自殺。這一月裏,吳家接連失去頂天立地的男兒。然而,厄運尚未結束。一個月後,吳貽芳的母親朱詩閣一病不起,撒手人寰。過後,她的姐姐吳貽芬因為傷心過度,在母親朱詩閣的棺槨旁懸樑自盡。這一年,吳貽芳16歲。

一時間失去了四位至親,人間悲痛劈頭蓋臉砸來,吳貽芳整日以淚洗面,她本來也想一死了之,可想到家裡還剩下年邁的老祖母和不足七歲的妹妹吳貽荃,她就不忍丟下她們不管。二姨夫陳叔通為此事還專門開導她說:“自殺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你下面還有年幼的妹妹和年老的祖母,你對她們有責任。”那之後,吳貽芳就不得不成為家裡的頂樑柱,她跌跌撞撞地長大,懵懵懂懂地被迫成為成熟懂事的大人。

執掌金陵女大23年

1916年,吳貽芳在美籍教師諾瑪麗的推薦下,以特別插班生的名義進入金陵女子大學學習。一開始,吳貽芳在學校裏一直不敢擡起頭看人,她很自卑,總覺得自己和其他人都不一樣。不過,吳貽芳的學習成績還是很優異的,只是太過沉默寡言罷了。幸運的是,周遭的同學們都發現了吳貽芳的少言,出於善意,她們推選吳貽芳擔任學生自治會的會長。盡管吳貽芳再怎麼不敢和別人交流,她也要擔起責任做好這個會長。

當上會長的吳貽芳,慢慢放開了手腳,開始在社交上嶄露頭角。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吳貽芳積極組織同學參加遊行,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一年,吳貽芳26歲,也就是這一年,她畢業了,去往北京女子高師教書,成為一位罕見的支持學生參與政治的老師。

教書期間,吳貽芳再一次得到了上天的憐惜。美國一所大學的校長剛好來學校演講,吳貽芳以一口流利的英語成功接任翻譯官這活兒,還因此得到了美國校長的賞識。在他的推薦之下,吳貽芳得到了去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院學習的機會。

1928年,吳貽芳學有所成,獲得密執安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金陵母校隨即向她發來電報,請她擔任金陵女子大學的校長。這個時候,她才35歲,僅僅35歲,她就被邀請擔任校長,時代下又有哪位女子能攀比一二?

從女大學生搖身一變成女大校長的吳貽芳,並不像別人所想的那樣溫柔嬌慣學生。相反,她很嚴厲,她有自己一整套的教育方法,她知道女性接受教育的艱難,所以她想要讓所有能上金陵女子大學的學生都學有所成,像她一樣靠知識改變命運。

她不看重學生的家境,不看重她們的樣貌,更不看重她們是否滿腹才華。以前的金陵女大屬於“貴族”學校,但後來吳貽芳重新規定只要成績優秀就可以進入女大學習,如果家庭實在有困難,她還會發放補助金給困難學生。甚至吳貽芳還會想方設法地去給這些貧寒學生安排勤工儉學的機會,讓她們通過自己的付出去得到報酬。

對於吳貽芳來說,她的教育目的只有一個——讓通過金陵女大入學考試的學生能在四年後都成為一名舉止優雅,心態淡定的新女性。她所提出的“厚生”的校訓,引導了無數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幫助社會。在她連續執掌金陵女大的23年間,教育界一直都在流傳說:“男有蔡元培,女有吳貽芳”。而那些年裡,金陵女子大學也是別人口中常誇贊的名校,女孩子們都以考上金陵女大為榮。而且,金陵女大的畢業生都能免試入讀西方名校的研究所, 只要有吳貽芳簽名的畢業證書,不管去英國美國哪所著名大學,都免去入學考試。

圖 | 金陵女大學生們

以身作則支持抗日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了學生安全,吳貽芳同其他學校校長一樣,決定將學校撤出南京,遷至成都。雖然學校搬移了戰爭中心地,可吳貽芳的心還是牽掛着戰爭。1943年3月,吳貽芳組織“中國六教授團”赴美宣傳抗日戰爭。為了得到美國的支持,在現場,吳貽芳發表了非常精彩的演說,整個過程都是全英文演講,震驚四座。美國總統羅斯福還因此稱贊她為“智慧女神”。

1944年,金陵女大40多名女生在吳貽芳的思想薰陶下,棄筆從戎。同年,吳貽芳帶着教師們去到學校附近的貧民區,合力辦起了培幼小學,還親自教婦女識字、刺繡。部分教師還帶領學生一起組織成立“戰爭服務團”,為傷員擡擔架,包紮傷口,搶救被敵機炸傷的平民們。除此之外,吳貽芳還帶頭鼓勵大家捐款,她本人還親自為戰士們縫制寒衣。

那個時候的吳貽芳,除了是教育界的著名人士之外,還是政界的高地位人物。她曾被聘為國民參政會的參政員,還與國民黨的蔣領導人一起當選為國民參政會5人主席團的成員。1945年,吳貽芳作為中國無黨派代表赴美國舊金山出席聯合國制憲大會,成為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1946年,宋美齡建議吳貽芳出任教育部長,但吳貽芳以一句“我不會做”委婉拒絕了 。她並不想離開她奉獻了大半輩子的金陵女大。

圖 | 吳貽芳成為第一個在聯合國大會中《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女性

愛憎分明,保護學生

吳貽芳在教育方面是一位嚴厲的師長,可其實私下裡,她也只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每年新生入學時,她都是親自去給同學們講授學校歷史,還經常去學生宿舍詢問她們住的是否舒心,生活上有沒有問題。

當時,學校有些學生和外校男生因為談戀愛而晚歸,被關在門外只能爬窗戶進宿舍。吳貽芳一聽說此事後,為了學生安全着想,她專門將宿舍樓下的會客室劃出一些半封閉的小間,放了些桌椅專門供情侶聊天。當然,也不是完全放任他們聊天,有時間規定的,晚上九點前,女同學們都可以帶男朋友在裡面交談。

而且,本來女大曆年都是不收已婚女性的,可吳貽芳還是會視具體情況而接受已婚女性。曾有位女生悄悄和軍官結了婚,吳貽芳知道後並沒有直接去開除她。相反,她專門準備了新婚禮物送給那位女生,恭喜新婚後再委婉告訴她不能再去學校上課。可在後來,她的丈夫在南京保衛戰犧牲,這位女生又去找了吳貽芳表達自己想回女大的願望,吳貽芳毫不猶豫地就接受了她,還幫她撫養孩子。

圖 | 金陵女子大學1919級學生合影中年輕的吳貽芳(右二)

對於學生,她慷慨大方,可對於自己,她一直都是怎麼簡單怎麼來。在她任職校長的23年間,她一直都是住在一間不到15平方米的房間裏,布衣布衫,縫縫補補,粗茶淡飯,吃飽即可,沒有什麼生活追求。她從不特意去講究些什麼表面行頭,就連學校要給她配轎車,她都不想要。自己演講得到的酬金和禮物,她都送給了師生們。

如此一位溫柔的師長,叫人如何不敬重?當然,吳貽芳也是有剛強的一面的,在國家和學生問題上,她比一些男人還要有血性!1926年時,澳大利亞總理應邀到美國演講,當時吳貽芳也在美國留學,她在聽到總理提到的一句:“中國不能算一個獨立的近代國家”後,整個人脾氣就上來了,直接站起來大聲抗議道:“你這是對中國的嚴重污衊!”當晚還特別氣憤地寫了一篇批駁澳大利亞總理的文章登在《密執安日報》上。自那以後,吳貽芳的名字就被當地華人所熟知了。

1948年,國民政府在南京展開對學生的大搜捕。吳貽芳聽說自己學校的學生被列上黑名單後,連夜跑去見教育部次長杭立武說:“我吳貽芳擔保,金女大沒有你們逮捕的人。”一句話,讓所有軍警不敢動金陵女大的學生,盡管當時的女大里真的有地下黨的祕密組織。可就是因為吳貽芳的保護,她們安然逃過一劫。

圖 | 1936年德國柏林,吳貽芳與學生合影

一生未婚,精心培養“999朵玫瑰”

綜觀吳貽芳的教育事業,她確實很成功。一位小腳女性,在硝煙四起的戰爭年代,單靠自己的一己之力就把一個學校辦得如此成功有名。換句話說,是吳貽芳造就了中國女性的教育。她在金陵女大培養的999名畢業生,被當代人譽為是吳校長送給社會的999朵玫瑰。她們一個個都是社會精英,在世界各地傳承着吳貽芳的思想,比如:

朱覺方:中國僅有的幾位社會學博士之一;

熊菊貞:耶魯大學當年僅有的兩個女性正教授之一;

王明貞:著名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歷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劉恩蘭:中國第一位女海洋學家,自然地理科學第一位女博士;

李果珍:中國中醫影像學帶頭人,也是為中國引進CT 技術的第一人;

圖 | 年老的吳貽芳與學生

本來在抗戰結束後,民國教育部是想讓金陵女子大學和金陵大學合併的,以實現男女同校的目的,可吳貽芳堅決反對,她說:“如果男女混校,女子永遠無法在學校中發揮領袖作用。這樣,我們怎麼能培養出女性領袖呢?”吳貽芳的立場,深刻地挑出了當下社會的毛病,有男人在的地方,女人再怎麼出色,都被壓了一個頭,這是不公平的。

圖 | 吳貽芳晚年

1979年,吳貽芳86歲,獲得了美國密執安大學頒發的“和平與智慧女神獎” ,時任校長史密斯當場誇贊她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和進步的女政治家”。而吳貽芳在領獎的時候也用英語作了20多分鐘的答詞。她說:“這不僅是美國人民給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給予我的祖國、我國人民,特別是我們中國婦女的榮譽。”

1985年11月10日,吳貽芳逝世,享年92歲,終身未嫁,一代女性之光就此隕落。

文 | 千拾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