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蘊藏獨特力量的傳統經典,在每一代中國人的心裏種下信念的種子,像燭火一般指引着後人前進的方向。


文以載道,歌以詠志,今晚,爲大家獻上《經典詠流傳》第二季第九、十期的詩詞及意境海報合集。跟隨北師大教授康震的賞析,一起來感受詩詞的魅力↓↓↓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賞析:公元1075年春,蘇軾任知州的山東密州地區發生嚴重蝗災。嚴重到什麼程度?一時“民多棄子”。時任父母官的蘇軾不僅親自組織百姓滅蝗救災,撥出庫糧,賑濟百姓,同時還寫奏章請求朝廷減免賦稅。那些日子,他茹素齋戒,帶頭俸薪銳減,把家中能變賣的物品都用來賑災。此外,蘇軾還以仁慈之心,救助了四十多個即將餓死的孩子,撫養在自己家中。


蝗災撲滅之後,不想旱災又接踵而至。蘇軾按照密州傳統風俗祈雨,過了沒些日子,天上居然下了一場傾盆大雨,一時緩解了當地的旱情。此時的蘇軾舒了一口氣,他的心情得以寬慰,於是便帶着官員、軍卒到祈雨的地方做祭典,看到滿城百姓都趕來追隨他的隊伍,蘇軾在人民的擁戴下豪情高漲,決定在歸程時牽黃擎蒼,一展身手。




《山村詠懷》

【舊題】宋•邵雍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賞析:在中國古典詩詞當中,有數字很常見。可是從一一直數到十還真不多見。知道爲什麼嗎?邵雍是個數學家。他不僅是數學家,他還是宋代的大哲學家,這叫大家寫小詩。讓人一看,就能看得懂。讓人再一看,就能記得住。讓人再再一看,就能永生不忘。




《雜詩三首》

唐·王維

其一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其三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賞析:《雜詩三首》是王維擬江南樂府民歌風格所作的一組五言絕句。第一首,描寫閨人懷遠盼望音書的心情。第二首,描寫遊子思念家人,向故鄉來人詢問家中的情形。第三首,寫的是一位思婦給丈夫的回信。這三首中,第二首尤其有名,寫的是遊子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思鄉的詩作很多,這首則寫的自然生動、真摯清新。“思鄉”是一種心理活動,但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係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因此,窗前的這株寒梅,已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是被詩化、典型化了,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輕輕一問,語簡情深,成爲遊子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




《江南》

漢·佚名

江南可採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賞析:這首詩是漢代的樂府民歌。整首詩裏沒見一個人,就兩樣東西。一是很多條魚,還有很多的蓮葉。其實這裏說的魚指的是小夥子,蓮葉、蓮蓬,指的是姑娘們。正應了那句俗話: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這首詩寫的就是,一羣青年男女,一邊採着蓮,一邊唱着歌。千年之後的我們,現在重新開始唱這首歌,彷彿還能感受到那種青春,和那種壓抑不住的內心的快樂。




《別董大》其一

【舊題】宋•邵雍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其二

【舊題】宋•邵雍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賞析:《別董大》作於天寶六載,此時高適已經四十出頭,但仍未能在朝堂謀個一官半職。董大,指的是董庭蘭,因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一,故被稱之爲董大,是當時一位名傾朝野的音樂家,特別擅長演奏胡笳這種樂器。董大是朝廷重臣房琯的門客,房琯當時正在主持溫泉宮改華清宮、建百官署的重大工程,不料尚未完工房琯就因受人牽連,被貶謫到地方去做了太守,而董大呢,作爲房琯的門客,也受到牽連離開長安。從內容看,這是一首送別詩,然而它卻不同於一般送別詩流連哀傷,而是充滿了大丈夫的豪邁氣概。雖然分別時,黃雲落日、北風吹雁,處處是天寒蕭瑟之景。雖然分別時,董大和高適,經歷了各種不稱意,都處於人生的低谷。但難得的是詩人的胸襟與氣度,詩人的豪邁與風骨,於是高適筆鋒一轉,寫道“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語言樸質豪爽,一掃離愁別緒,給了董大無限力量與希望,這首詩也由此成爲送別詩的千古名篇。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賞析:這首《詠柳》大家都很熟悉,作者是盛唐前期詩人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舊唐書》卷190中:知章性放曠,善談笑,當時賢達皆傾慕之。工部尚書陸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與知章甚相親善。象先常謂人曰:“賀兄言論倜儻,真可謂風流之士。吾與子弟離闊,都不思之,一日不見賀兄,則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縱誕,無復規儉,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祕書外監”,遨遊里巷。醉後屬詞,動成卷軸,文不加點,鹹有可觀。又善草隸書,好事者供其箋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杜甫《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賀知章生性曠達,但其寫景、抒懷之作卻清新瀟灑,像這首《詠柳》詩即因其明白如話、可愛俊秀,被廣爲流傳。寫楊柳,該從哪兒着筆呢?毫無疑問,它的形象美是在於那曼長披拂的枝條。一年一度,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着一種迷人的意態,賀知章將楊柳化身爲美人而出現。




《過陰山和人韻》

(其三)

元·耶律楚材

八月陰山雪滿沙,清光凝目眩生花。

插天絕壁噴晴月,擎海層巒吸翠霞。

鬆檜叢中疏畎畝,藤蘿深處有人家。

橫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誇。


賞析:這首詩的作者耶律楚材,是遼的皇族子孫,學識淵博。金(女真)滅遼(契丹)後,耶律楚材曾任金左右司員外郎。蒙古大軍攻佔金都,耶律楚材被成吉思汗召用,隨軍萬裏西征。這樣的隨軍經驗豐富了耶律楚材的見識閱歷,耶律楚材本身即有很好的漢學基礎,他輔佐成吉思汗父子三十幾年,後來官至中書令,一直主張保護漢文化。在這次出征過程中,耶律楚材寫了很多雄奇奔放,同時具有遊牧民族特色的邊塞詩。


這首《過陰山和人韻》就是耶律楚材扈從成吉思汗西征至新疆所作,“陰山”即今天新疆境內的天山山脈。天山八月飛雪,天山下即是沙漠,雪裏夾沙,在強烈的光照下十分刺眼。觸目所見,是懸崖吐晴月、高山託雲海的奇麗景象。此處森林茂密、耕地稀少,但住着人家,生氣勃勃。雖然江南山青水綠,但絕無西域這般橫空萬裏的雄奇。




《沁園春·雪》

現代·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賞析:《沁園春·雪》這首詞,是毛澤東於1936年2月所作。當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率領紅軍長徵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爲了視察地形,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這白雪皚皚的塬地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這首詞堪稱經典,詞中上片眼中的景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裏雪飄。”長城,黃河,山川之美盡收眼底;下片寫心中的歷史,江山多嬌,映入眼前的是一幅中國五千年的畫卷,在無數英雄人物面前,不禁感嘆當下,應“還看今朝。”全詞用字遣詞,設喻用典,合律入韻,似無意而爲之。雖屬舊體卻給讀者以面貌一新之感。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革命年代人們的雄心壯志,豪情萬丈,更能體會到那個年代留給我們的堅定與自信。




《成都府》

唐•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

大江東流去,遊子日月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

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樑。

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衆星尚爭光。

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傷。


賞析:這首五言古詩,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寫的十二首紀行組詩的末篇。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一日,詩人舉家從同谷出發,經過艱苦跋涉,終於在年底到達成都。於是,上元元年庚子,杜甫在成都寫下此詩(《杜工部草堂詩箋》:“上元元年庚子在成都所作”)。


此詩真實地刻畫了杜甫初到成都時喜憂交併的感情。杜甫舉家遠徙,歷盡艱辛,爲的是尋找一塊棲身之地,如今來到富庶繁華的成都,“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眼前展開一個新天地,給了他新的生活希望,欣慰之感,自不待言。但成都雖美,終非故土,“大江東流去,遊子日月長”,茫茫中原,關山阻隔,自己何日才能回去呢?更何況當時中原州郡還陷於安史叛軍之手,一句“中原杳茫茫”,包含着杜甫多少憂國傷時之情。




《行路難·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賞析:天寶元年,42歲的李白在玉真公主的推薦下奉詔入京,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傑出人物一樣幹一番大事業,可是入京後,不料只能做個御用文人,加上權臣貴戚的讒言攻擊,終於在天寶三載被皇帝賜金放還,離開朝廷。組詩《行路難》就寫在離開長安時,這是第一首。


李白在面對送別的美酒佳餚時卻只能“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心緒茫然。由此可見李白此時的內心是多麼的苦悶抑鬱。但李白並不是一個軟弱的人,面對“冰塞川”“雪滿山”的困境他又想到了呂尚垂釣的故事和伊尹夢日的情景,認爲有朝一日會實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想抱負。“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在李白的思路回到現實的時候卻又不禁迷茫未來的路在哪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短暫的沉寂過後如積澱之中的火山爆發一般,橫空出世,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像南朝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裏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來源 | 經典詠流傳微信公衆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