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國科技成果管理研究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京發布了《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8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據統計,2017年2766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成果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獲得成果轉化合同金額達1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8年度報告》綜合分析了這些單位科技成果轉化進展和成效、典型經驗、存在的主要問題等。目前,科研成果的主要特點是:轉化項目和金額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7年合同項數為9907項,同比增長34%。科技成果轉化質量迅速提升,交易合同均價顯著提高,轉化合同平均金額為122萬元,同比增長約24%。同時,轉化合同收入超過1億元的機構達31家,同比增長55%。科技創富效應凸顯,科研人員獲得的現金和股權獎勵金額大幅增長,2017年達47億元,同比增長24%,政策紅利顯著釋放。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校院所輸出技術和服務的能力不斷強化,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簡稱「四技」)水平不斷提升,2017年與企業共建研發機構、轉移機構、轉化服務平台6457家,同比增長37%,創設和參股新公司1676家,同比增長近33%。

  與此同時,金智創新調查研究發現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戰。既有成果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也有承接企業科研能力不足的問題。一是部分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還不夠完善,落地困難。二是科技成果轉化專業服務機構與專業人才隊伍缺乏,如僅有9.5%,僅264家的單位設立了專門的技術轉移機構,專業化服務能力明顯不足。三是有利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評價體系尚未有效建立。四是高質量科技成果供給不足,企業轉化能力不強,對於中試、熟化投入不足。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需全要素協同創新

  新時代新形勢下,無論是國家、區域,還是企業,要創造新財富,都必須緊扣科技經濟新周期的脈搏,始終在創新上保持憂患意識和領先態勢,著力為經濟引入科技等新要素,實現各類要素的更優組合,著力降低組織成本和交易成本,依靠創新增加「單產」。

  推進全要素的協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關鍵需要解決好要素擺位和高效匹配問題。科技成果轉化要素很多,如何擺位?我們應當將科技成果作為第一要素乃至充要條件。金融等要素十分重要,但需圍繞科技這個第一要素、主導要素進行優化配置。如此,我們期待的顛覆性產業才可能誕生,發展的新舊動能才可能真正轉換。

  推進全要素的協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根本上要依靠市場和社會力量。市場是配置資源最為有效的工具,特別是在科技成果轉化要素眾多的情況下,更需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發揮市場篩選可轉化成果、判斷技術成熟度的重要功能,發揮科技創業、創新服務促進成果轉化的重要作用,把成果擁有者、成果承接者等各方力量通過市場機制有機聯結起來。

  政府應該並且也可以在完善成果轉化法治和政策環境、健全技術轉移和創新服務體系、優化技術成果國有資產評價管理制度等多個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