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作為高企認定中企業創新能力評價四大指標之一,在100分中佔有30%的比重。結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中相關條款的理解,我們可以將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比作一張百分制的考卷,企業只有考取到71分,才為合格。

可見,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得分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能否順利通過高企認定。今天我們專門組織一篇文章,從科技成果轉化的定義、形式、證明材料、高分攻略四個方面,幫助大家理清科技成果轉化在高企認定中的申報邏輯,給出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方面要想取得高分的一些實用建議。

1-什麼是科技成果轉化?

在這裡,我們首先需要明確兩個概念,什麼是科技成果?什麼是科技成果轉化?在我們服務企業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人都將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認為企業擁有多少個科技成果,就代表企業有多少項科技成果轉化。

這顯然是一個錯誤的理解。想要搞清楚兩者之間的區別與關聯,我們還是先從定義展開。

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專利、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根據定義,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轉化有一個時間上的先後順序,是先有成果,後有轉化。企業獲得了科技成果,不代表企業就有能力對其進行了轉化。

2-科技成果轉化形式有哪些?

科技成果轉化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限於自行投資實施轉化,也可以是向他人轉讓、許可的形式,還可以是與他人共同實施,亦或是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以及其他協商確定的方式。我們可以用下面的一張圖來表示:

3-如何證明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如何精準提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證明材料,得到評審專家的認可呢?我們有必要研究一下高企認定工作指引中的專家評分細則。

技術專家根據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總體情況和近3年內科技成果轉化的年平均數進行綜合評價。同一科技成果分別在國內外轉化的,或轉化為多個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等的,只計為一項。

根據專家評分細則,我們可以從兩大方面來準備證明材料:

一方面,準備科技成果證明材料。從前面科技成果的定義中,我們知道,只要通過研發活動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都可以作為科技成果。定義中還例舉了我們常規認知中的科技成果,如專利、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這類的知識產權。

對於科技成果定義中例舉的「等」,到底還可以包括哪些類別呢?官方一直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發文,相信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惑著高企申報從業者。對於知識產權是否需要取得授權或者登記證書,還是只要受理通知書就可以?

國家高企認定辦將2018年定位為「高企質量年」,從科技部在各地高企培訓會議上釋放的信息來看,高企中認可的科技成果可以用如下證明材料:

①有效的知識產權證書。也就是說知識產權是以取得證書為準,僅僅是受理通知書,可能不會被專家認可。

②專利許可合同的備案通知書。專利許可在知識產權評價指標中不被認可,但是可以用來作為科技成果。③經登記的技術合同。參考《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管理辦法》(國科發政字[2000]063號)。④政府科技項目的驗收證書或者驗收批文。⑤經政府部門或者行業協會鑒定的科技成果證書。

⑥參與或主持制定的標準(國標、行標、企標)、認可的檢驗檢測方法證明文件。

⑦獲得的政府科技進步獎證書等。

而以往用於湊數的「技術決竅」,今後將不能作為高企認定的科技成果。

另一方面,提供科技成果轉化證明材料。從前面科技成果轉化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發現成果轉化是以「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為標誌的。

那麼,我們提供的證明材料就可以圍繞這幾個方面來準備。比如:新產品新材料的照片、檢測報告、用戶報告、新產品證書、產品使用說明書等,新工藝的測試報告、參數說明、現場照片等。

根據科技成果轉化的形式,我們還可以從內部轉化、外部轉化兩個方面來準備證明材料。內部轉化可從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推廣應用證明、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等方面提供材料;外部轉化可從技術合同、合作協議等方面提供材料。

提醒:科技成果轉化注意事項

第一、科技成果轉化評價的數據,考察的是近3年內,指的是企業申報前的連續3個會計年度,不包括申報當年。也就是說,成果可以不在近3年,只要轉化發生在近3年就可以。

根據「先有成果,後有轉化」的申報邏輯,申報當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是不可能用來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

以2019年申報高企來說,取得的科技成果可以是2016-2018年之間取得的,也可以是2016年之前取得的,但不能是2019年申報當年取得。不管是什麼時候取得的科技成果,成果轉化必須發生在2016-2018年之間,主要體現在成果轉化證明材料取得的時間。

第二、同一科技成果分別在國內外轉化的,或轉化為多個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等的,只計為一項。多個科技成果轉化為1個產品的,算多個轉化,計為多項。我們用一張圖來表示:

第三、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強弱不以是否形成銷售收入為判斷依據,而是以符合要求的科技成果轉化數量為判斷依據。

年均5項成果轉化,就可以判定為符合A檔標準(25-30分),在同檔次得分的情況,轉化能力的強弱,專家會參照銷售收入。比如,如果是形成產品,提供銷售合同和銷售發票,可以認為在A檔里轉化能力強,可以給最高分30分。如果是形成樣品樣機,提供的是樣品樣機的圖片,可以認為在A檔里轉化能力弱,可以給最低分25分。

4-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高分攻略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在高企認定中的重要性,在這裡無須重申。那如何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中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得分呢?我們為大家準備了一份高分攻略:

第一步,理清科技成果轉化的邏輯關係。成果在先,轉化在後,這個在上文已經交待過,這裡不再贅述。(推薦:理清高企申報邏輯,只需一張圖)。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弄清楚2個問題,這個科技成果來自哪裡?去向哪裡?

一般來說,企業的科技成果來源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企業自主研發活動產生的,也就是來自於企業的研發項目RD;二是藉助外力獲得的,比如產學研合作、技術交易、專利轉讓或者許可等途徑。

科技成果與轉化後的產品需要有關聯,而不是硬扯上關係。如何轉化應用於產品,都要能夠給出合理的說明解釋、提供對應的支撐材料。轉化的結果應當與企業的主營業務相關。

如果說企業成長性不好,是高企認定中的天災人禍,難以彌補的缺陷;那麼,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得分不高,很大程度上則是人為因素,沒有搞清楚、想明白這些內在邏輯和關聯。

第二步,提前做好科技成果轉化數量的規劃、布局。隨著高企認定審核從嚴,臨時抱佛腳這一招不管用了。更何況科技成果轉化考察的是近3年的數據,申報當年準備的資料都是得不到專家認可的。不能再用過去那種思維方式和做事態度來對待新形勢下的高企認定工作。

科技成果轉化要想拿高分,首先得確保數量上符合A檔的評分要求,年均5項以上。也就是說近3年內的科技成果轉化數量至少要達到15項以上。

這裡建議大家在規劃的時候,成果轉化數要多於15項,比如能夠做到3年內科技成果轉化數達到16-20項。因為專家在評審的時候,有可能出現因某些科技成果轉化質量不高或者不合理等原因被核減,最終導致年平均數不足5項而失分的情形。

第三步,扎紮實實做好科技成果轉化證明材料。這裡說的證明材料,不僅僅包括第3部分介紹的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撐材料,還包括充實的文字說明。

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規定,科技成果轉化證明材料包括:總體情況與轉化形式、應用成效的逐項說明。比如,整體上清晰描述出企業獲得多少科技成果,分別通過哪些途徑進行轉化,取得的應用成效如何。

科技成果轉化證明資料如檢測報告、銷售合同和發票,應當是近3年內的,切忌提供申報當年的。儘可能多維度地提供佐證材料,證明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比較強,得到專家的認可。

另外,認真對待高企認定申請書中第七部分企業創新能力中關於科技成果轉化情況的描述。這是專家獲取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強弱的第一個入口。

最後,簡單總結下,企業要想在科技成果轉化指標上取得高分,除了提前規劃布局和規範管理,操作人員的專業性和經驗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本文 作者 | 文文Wendy)


知乎專欄:項目申報圈,打造屬於項目申報從業人員的朋友圈。

歡迎大家投稿到專欄(私信行無際涯),一起分享職業故事,交流工作經驗。

微信公眾號:

高企認定,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得分??

mp.weixin.qq.com
圖標

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