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寫作文時最常用的修辭手法就是:比喻、誇張、對比。當了攝影小編後發現,這些招數在攝影中也行得通!

  下面這位Instagram的博主您或許不熟,但是他的作品您肯定很眼熟,因爲他被許多攝影媒體介紹過。

  文章介紹時會說:這位攝影博主用了拼貼的手法,表現了戰爭與和平的主題,引導觀者反思戰爭的危害,明白和平的可貴。小編本着學習的心態,看了ugurgallen的相冊後,恍然大悟:

  這不是對比嗎!

  縱覽ugurgallen的拼貼照片,您會發現他絕大部分照片只用了——對比,這一種手法。

  通常是和平與戰爭情況下的兩極對比。都是“洗澡”,但是在和平環境下,有人的浴室、浴缸是如此的高級,也有孩子在廢墟中用破爛不堪的浴缸。

  ugurgallen選取了兩張代表戰爭與很平兩種狀態下的圖片,找到它們之間的共性:人物動作、圖片構圖、景別……,然後用最“簡單粗暴的”拼貼方式,將它們合二爲一,組成自己的拼貼作品。

  除了像上面,尋找到相同形態景象的照片形成對比,這位博主也會將世界名畫納入他的拼貼素材中。

  他將國家地理中的經典作品,攝影師Steve McCurry拍攝的《阿富汗女孩》就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拼貼在一起;她將米開朗基羅的《創造亞當》中的局部進行拼貼。

  除了“戰爭與和平”的主題,這位博主也將對比的手法運用到古今對比中。圖片的呈現方式也很簡單直接。

  這樣對比的拼貼手法也運用在電影海報中,例如2019年北京國際電影節中的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它的海報就用了這樣的手法,只是用後期做出了對比的效果。

  有一位攝影師在無意之間發現了一個廢棄的度假村,他也巧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度假村的昔日繁盛時期的明信片與現在所拍照片的對比,合成了富有衝擊力的動圖。

  沒有巧合,都是智慧。

  攝影師在按下快門前,或者後期編輯整理照片時,如果有點設計師的思維,或許離網紅就不遠了……

  ________

  編輯丨木起語

  來源丨色影無忌她影像

  圖文綜合自網絡,僅供交流學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