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孟媽

  圖 / 網絡

  如何與孩子溝通一直都是最爲困惱爸爸媽媽們的問題之一,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長大,與你的距離卻越來越遠,該怎麼拉進彼此間的距離呢?首先你需要明白:孩子眼中的世界和你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就拿逛商場這件事情而言,你放眼完全是琳琅滿目的各類衣服包包,是熙熙冉冉熱鬧的人潮。但是如果你蹲下來,以孩子的角度看過去,卻只能看見一條條的人腿,以及一些高高的櫃子,高度不同,眼前的景色也大不一樣了。

  同樣的道理放在和孩子的溝通上也是一樣的,往往爸爸媽媽們只有蹲下身體,才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聽到孩子們所聽到的聲音。孩子和大人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僅僅站在大人的角度,就很難明白孩子的喜怒哀樂。

  所以每次有媽媽會問我,應該怎麼和孩子溝通時,孟媽就知道她肯定只會從大人的角度,和小孩互動,間接或直接安排甚至命令孩子怎麼做、怎麼玩、玩什麼。真正想要和孩子溝通,首先要學會蹲下,別小看蹲下來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裏面的卻藏着與孩子溝通的大祕密呢: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無限的關愛。”對於很多成人來說無法體會當下孩子所面臨的問題,所以並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眼中所處在的是“高高在上”的樣子。

  孩子在3歲開始形成自我意識後,也有自己的自尊,希望得到尊重,也想模仿大人交流溝通,所以蹲下這個動作,在孩子看來就是和自己平視,拉近了關係和距離,孩子纔不會感到害怕,更便於溝通。

  和孩子平時溝通時,如果能夠蹲下,孩子有和成人平視的機會,能夠不那麼壓抑和害怕,也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更願意傾訴自己的問題和想法。

  蹲下來和孩子溝通,不但拉近和孩子的距離,也更能夠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對父母更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比起孩子鬧情緒時對着孩子吼叫,或是一通亂鬨,蹲下和孩子平視溝通更能夠提高溝通效率,讓孩子接受度更高,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小小的孩子,平時都是仰視大人的,但是當大人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時,這會讓孩子感覺到大人很重視他。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將十分陽光健康,積極向上,無論在哪方面都會表現得更加自信。

  很多家庭都是名義上的民主,實際上是一票否決制。父母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在「高壓政策」下,孩子只能被動接受,但是內心是抗拒的。那我們不妨換一種溝通的方式。

  如果父母蹲下來,孩子就能感覺到和父母站在同一條戰線上。這時,父母說的話孩子更容易接受,所以溝通有效率可以達90%以上。孟媽就親身經歷,站着和孩子講道理,孩子總是不自覺的避開視線,而蹲下了,孟子就會把前因後果以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對父母而言,剋制自己的情緒,用溫暖如春的語氣同孩子講話,理解孩子,換位思考,傾聽孩子心聲,這也是一種進步和成長。

  簡簡單單的一蹲,是不是很有魔力呢?

  孩子犯錯的時候

  一旦孩子犯了錯,就棍棒相加,大打出手,或者一通臭罵,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面對低着頭,一言不發的孩子,家長不妨收起爆脾氣,蹲下來,看着他,傾聽他的心聲。教育的過程中,“疏”比“堵”更需要智慧。

  孩子哭泣的時候

  自我認知能力差,用哭鬧的情緒來實現自我要求是孩子們常用的情緒表達方式。如果父母被這種情緒左右,肯定會煩躁和困惑。這個時候,別讓這些負面情緒反作用在孩子身上。嘗試着蹲下來,擁抱和安撫孩子,等孩子情緒安穩下來,再針對性地幫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孩子磨蹭的時候

  日常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往往出門的時候,孩子會很磨蹭,很多父母急也急不得,越罵孩子越慢,怎麼辦呢?不如換一種溝通方式,和孩子面對面,誇誇孩子:“今天咱家的小公主選衣服很有眼光呢。”你會發現,孩子的動作會立即快起來了。

  孩子害怕的時候

  作爲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能依賴的人,在孩子脆弱無助害怕的時候,父母應該成爲他的保護傘。蹲下來,抱抱孩子,和孩子聊聊天,或者講講傳說中英雄的故事,讓孩子在你身邊慢慢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的人。

  冰心曾說: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美麗。和孩子在一起,是何等的幸福,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孟媽相信掌握正確的溝通方式,一定會讓你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更近,一段時間後你會驚喜的發現孩子一下就聽話懂事了呢。

  -END-

  孟媽

  90後“小鮮媽”,愛生活、愛分享,愛孟子也愛孟子他爹。筆耕多年,積累了近70萬粉絲,和各位寶媽分享最新最潮的帶娃姿勢,科普最酷最有趣的母嬰內容。

  2019 / 03 / 21 星期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