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天天兒啊!!

突然發現即便是工作記錄's照片已經快要塞滿整個行動硬碟的記憶體,打雜小妹仍是非常惜PO的說。

其實,並非是打雜小妹不願分享...... (大人~ 冤枉喔!!)

只是,同一改裝部品要是連續分享個10次,說真的,要是各位看倌們,打雜小妹我都煩啦!! (><)

因此,除了工作記錄外,打雜小妹也會收集各方改裝訊息,在稍做消化整理後,與各位濱友們分享。

但也因打雜小妹並非專業技術者,如有錯植之處,還請各位看倌們多多包涵的喔!! (^^)

沒錯,在連著幾篇都是工作記錄der分享,這回咱們要來點點不一樣的囉!!

 

--------------------------------------------------------------------------------------------------

 

影響引擎動力輸出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最最重要的,莫過於如何把更多的空氣塞進氣缸裡,提高容積效率啦!!

如我們所知的,更多的空氣將帶來更大的動力。

也就是說,排氣量3000c.c.的引擎,所能夠產生的馬力與扭力,在相同設計的前提下,理論上必然會比2000c.c.引擎來得大。

那麼,要如何把2000c.c.氣缸內的容積效率提升到接近甚至是超過3000c.c.的呢??

就讓咱們繼續看下去吧!!

 

首先,咱們先從「自然進氣(NA)動力提升」方法開始。

一般的自然進氣(NA)引擎的做法,大多逃不開加大節氣門口徑或改裝多喉直噴等。 (在這就省略改裝排氣管、香菇頭、高流量濾芯等等等等的進氣或其他動力改裝部品啦!!)

11183350_912813525460067_6050526967885460257_n  

為的是使高轉速時可以在同油門深度下,獲得更多的空氣量。

但這種方法在某一轉速後,作用就有限啦!!

畢竟,自然進氣(NA)引擎的空氣是靠真空吸入的,在氣缸容積固定不變的情況下,真空吸入空氣有一個相對的限度

 

IMG_0327  

有的自然進氣(NA)引擎則選擇改裝高角度凸輪軸(HI-CAM),藉此增加進氣門重疊角度,可以在高轉速下獲得高動力。

但是,缺點則是會導致低速扭力反應較差。 (當然~ 如是手排車的話,是可以藉由拉轉來彌補低速扭力反應較差的現象滴。)

此外如果角度過大的話,可能還會出現引擎怠速不穩的現象喔!!

 

因此,現不少的市售車都用上可變氣門正時技術,再搭配可變凸輪軸等技術。

可變汽門  

像是VVT-I、I-VTEC、MIVEC等等等,為的是在低轉扭力和高轉馬力之間取得很好的平衡。

 

但,即便是用盡以上的方法,引擎的進氣效率頂多提高60%。

自然進氣(NA)引擎始終無法避免其宿命-「空氣是被動的被吸入氣缸內」滴。

也就是說,引擎所需的空氣完全依靠活塞上下作動時所產生的真壓而進入。

既便氣缸吸滿了空氣,缸中氣壓也仍是小於或等於一個大氣壓。

因此自然進氣(NA)引擎的升功率始終遠不如能將空氣與燃油(汽/柴油)強制送入氣缸中,可以輕鬆獲得一倍以上馬力的增壓引擎啦!!

 

--------------------------------------------------------------------------------------------------

 

接下來,咱們就進入到渦輪增壓的部分囉!!

「渦輪增壓系統」是增壓引擎中最常見的增壓系統之一。 (有種在繞口令的FU啊!!)

如果在相同的單位時間內,能夠把更多的空氣及燃油(汽/柴油)的混合氣強制擠入氣缸(燃燒室),進行壓縮、燃燒、爆炸等動作。

使小排氣量的引擎能「吸入」和大排氣量引擎相同的空氣,提高容積效率。

便能在相同的轉速下產生較自然進氣(NA)引擎更大的動力輸出。

其實簡單說就是「強制進氣」四個字啦!!

 

外掛渦輪增壓器大集合  

渦輪增壓利用廢氣驅動,基本上沒有額外的能量損耗,便能輕易的創造出大馬力。

比起自然進氣(NA)引擎來說,如是要增加相同的馬力,所需的改裝幅度及費用可能會大於渦輪增壓引擎許多喔!!

而這就像你(妳)拿一台電風扇向氣缸內吹,硬是要把風往裡面灌,使裡頭的空氣量增多,以得到較大的馬力,只是這個風扇不是用電動馬達,而是用引擎排出的廢氣來驅動。 (所以對引擎來說並沒有額外的負擔啊!!)

一般來說,引擎再配合這樣一個「強制進氣」的動作後,起碼都能提升30%~40%的額外動力

而這也是為啥許多濱友們會特別熱愛渦輪增壓車啦!!

況且,獲得完美的燃燒效率,以及讓動力得以大幅提升,這本就是渦輪增壓系統所能提供給車輛最大的價值所在囉!!

根據(忘了哪來的)統計,現市售的歐系車中,竟有67%都搭載了渦輪增壓引擎說。

這主要是因為按歐盟的油耗測試辦法,裝了渦輪增壓的車型可以輕鬆的得到一個漂亮的數據。 (油耗表現、碳排放量等等等。)

而為了因應各個國家日趨嚴格的環保法規,又想保有動力性能,渦輪增壓車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因此,這也使得各家車廠紛紛前仆後繼的加入「渦輪增壓」的行列啦!! (連一直以來鑽研於自然進氣引擎的HONDA也將加入渦輪增壓的行列。)

 

那麼,既然提到了渦輪增壓,咱們就順道來簡單的說說其工作原理吧!! (如文字敘述的不好,還請各位看倌們多包涵喔!!)

基本上,渦輪增壓系統包括渦輪增壓器(渦輪本體)、中冷器、進氣洩壓閥、排氣洩壓閥及配套的進排氣管道。

DSC_1249  DSC_1252  

1. 引擎排出的廢氣,推動渦輪排氣端的渦輪葉輪並使之旋轉,由此便能帶動與之相連的另一側的壓縮機葉輪也同時轉動。

1536495_604656102942479_1249658678_n  

2. 壓縮機葉輪把空氣從進封口強制吸進,並經葉片的旋轉壓縮後,再進入管徑越來越小的壓縮通道進行二次壓縮,而這些經壓縮的空氣被注入氣缸內燃燒。 

1409222725361  

3. 中冷器的配置也是渦輪增壓車獨有且不可缺少滴,藉此降低被壓縮後的空氣溫度,提高密度,防止引擎產生爆震。

4. 被壓縮及冷卻後的空氣經進氣管進入氣缸,參與燃燒作動。

11021091_863972157010871_887865640931070255_n  

5. 燃燒後的廢氣從排氣管排出,進入渦輪,接著再重複以上1的動作。

 

渦輪增壓引擎之所以可以達到「省油」的祕密就是小排氣量。

不用出大力的時候,就可當個小排氣量的引擎用,而當需要賣力的時候,渦輪一介入,力道立馬湧現,感覺上就像是大排氣量的引擎啦!!

也因此,小排氣量的狀態下可以省油,就即便是當渦輪一增壓,與同馬力的自然進氣(NA)引擎相比,油耗其實也不相上下。

畢竟,多點進氣就要多噴點油,這個規律是沒法改變滴。

所以油耗表現有一部分,仍得取決於各位濱友們的「黃金右腳」喔!!

 

--------------------------------------------------------------------------------------------------

 

《後記》

最後在這,打雜小妹順帶一提下,如何維持渦輪增壓器的使用壽命吧!!

基本上,不管你(妳)是選擇購買渦輪增壓車,抑或選擇以自然進氣(NA)車外掛渦輪的方式。

當你(妳)決定要養蝸牛開始,有些錢,是絕對省不了滴。

由於渦輪增壓氣在使用的過程中溫度較高,且其結構比較特殊,所以在保養時,機油的選擇也有別於一般自然進氣(NA)車啦!!

因此,可以發現到渦輪增壓車所使用的機油番號,大多以「10W」或「15W」居多。

當然,也有些打輕增壓(0.6kg以下)的渦輪增壓車(或原廠完全未改的渦輪增壓車)會選擇「5W」系列的機油。

不過,仍是有例外的情況喔!!

像是R35或BMW部分渦輪增壓車系,原廠則建議可使用「0W」系列的機油,而這主要與引擎內部的油道設計大小有關。

但由於引擎在高速運轉時,會使得機油濃度降低,又外加個人的開車習慣、改裝幅度及氣候等等等諸多因素。

因此究竟哪一番號的油最合適你(妳),還是會建議與專業技師討論一下喔!!

不過,不管幾番如何der,別忘挑選品質較好的機油就是啦!!

 

另,渦輪增壓引擎發動後,應怠速運轉一下,以便在渦輪增壓器轉子高速運轉之前,讓潤滑油(機油)充分潤滑軸承。

因此,剛發動後不能奮力的重踩油門,以防止損壞渦輪增壓器油封。

而在長時間行駛或持續高速行駛後,也別忘熄火前也要怠速運轉一下,讓渦輪增壓器轉子的轉速降下來以後再熄火。

基本上,這只要加裝個「延遲熄火」就可搞定啦!!

不過這點,打雜小妹也覺得不僅僅適用於渦輪增壓車,即便是自然進氣(NA)車也頗適用的喔!!

 

最後的最後...... (這回的後記給它有點長的說啊!!)

不管是自然進氣(NA)車還是渦輪增壓車,各自皆有各自的擁護者。

沒有一定誰比誰好,誰比誰會跑。

重點是,只要有符合你(妳)的需求就好啦!!

謝謝各位濱友們的收看,咱們下回見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