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盞淡茶憶往事=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枝紅杏出牆來,

孤蜂浪蝶關不住。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兩隻黃鸝鳴翠柳,三月雨露百花開!


南宋詩人葉紹翁,在一個春光燦爛的上午,閑來無事的他,忽然想起朋友有一植有各色花樹的家園。正值春光明媚,便遊興大發。

但當他興緻勃勃來到小園,敲了半天門竟沒有人給他開門。難道主人不在家?還是怕遊人踩壞地面的青苔?正當他倍感失望之際,卻在無意間發現了一枝燦燃開放的紅杏,長長的枝頭由牆內伸出到牆外。在那一剎那,鮮艷的顏色,芬芳的花香給他的驚喜,沖淡了他失望的心情。尤其是由一枝紅杏而引起的對滿園春色的想像,讓他體會到更為別緻快樂的心境。歸來後,他詩興大發,便揮筆寫下了那首千古名篇:《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在失望中收穫希望,在失落時獲得意外的驚喜是這首詩的靈魂與生命,也是其留傳千古而不衰的原因。一件遊園不值的小事,被詩人用藝術化的語言,寫的一波三折,意境鮮明,令人回味無窮。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詩中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並不是他的原創。而是他使用了文學創作手法中的借句,只在全句中改了一個字。

因為早在他之前,另一位更為著名的大詩人陸遊,在其《馬上作》一首詩中,早就寫下了:

楊柳不遮春色斷,

一枝紅杏出牆頭。

在很多詩詞的講解中,故事大都講到這裡結束。其實事情並沒有講清楚,因為很少有人知道,我們的大詩人陸遊,也一樣是借句,不同的是他也只是改了句子的前後順序。

因為最早寫下這句話的是唐末一個並不著名的詩人,他叫吳融。是他在其詩《途中見杏發》中,最早寫下了那句詩。其中二句是這樣的:

一枝紅杏出牆頭,

牆外行人正獨愁。

可以說傳承有序!是葉紹翁在學習前輩的基礎上,體會到從失望到驚喜的心情後,使用了更為擬人的語言,創造出了更為優美的意境,並給詩句注入了強烈的個人情感,才使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永遠成為千古名句!

但無論是吳融,陸遊,葉紹翁,他們永遠也不會想到,一句藉以抒情的純景色描寫,今天因人人皆知的原因,幾乎成了出軌,偷情等男女之間桃色風流韻事的代名詞!講到這裡,我已沒有對對的心情,親們,讓我哭一會。班門弄斧,再續上三句:

一枝紅杏出牆來,

幾度彩蝶舞戶外。

夢驚曉枕風雨至。

蝶怨花恨春時開。


上聯: 一枝紅杏出牆來,

下聯: 半推半就偷歡去。


上聯:兩岸青山相對出,


上聯:兩隻黃鸝鳴翠柳,

上聯:兩枚綠梨落院去,


下聯: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枝紅杏出牆來,

幾度風雨花不敗。

莫等花落化作淚,

哭倒牆頭空悲梢。


滿園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上聯:一枝紅杏出牆來,

下聯:滿院春色關不住。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枚紅杏出牆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