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黃大夫看到了一個非常令人惋惜的案例想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耐著性子看完,尤其是年輕的朋友,也許關鍵時刻會對您有用!

這是一位年僅26歲的女性患者,面容清秀而蒼白。去醫院門診看診的時候,門外站著她年輕的丈夫,丈夫懷中抱著個一歲多不太會說話的孩子,孩子一直哭鬧著要進去找媽媽。

1年前,開始腹瀉,時好時壞。

她是兩年前和丈夫結的婚,結婚前身體很好,但生完孩子後不久,大約在1年前,她開始腹瀉,時好時壞,不是很嚴重,以為是喫壞了肚子,就在附近藥店隨便買了些止瀉藥、助消化的葯,沒有太在意。但是,這種腹瀉癥狀一直反反覆復,不見好轉。

直到6個月前,她發現自己不但腹瀉,大便中還時不時的帶血,她首先想到了痔瘡。於是又自己去藥店買了治療痔瘡的藥物,但效果並不明顯,還是持續出現大便帶血的情況。在藥店買葯時,就有一位好心的藥劑師曾勸她,不要隨便當成痔瘡治,最好到醫院做個腸鏡。可是她心想,無非就是個痔瘡,能有多大事呢?也就沒放在心上,這一拖,又是3個月。

直到3個月前,腹瀉、便血癥狀不但沒有任何改善,反而更加頻繁,還伴有腹痛,整個人還消瘦了許多。她開始有些擔心了,於是來到附近的社區醫院,看了肛腸專科門診,做了直腸鏡檢查和肛門檢查。大夫檢查後,發現有肛裂,懷疑出血是肛裂造成的,於是給開了一大堆葯拿回去喫。

可是,這些葯連續喫了兩個多月,出血還是沒有好轉,而且腹瀉也更加頻繁了,還總有排不盡的感覺。這使她意識到了情況的嚴重性,於是預約了他們市人民醫院內鏡中心的腸鏡檢查。

病理結果顯示,結腸腺癌。

市醫院醫生的腸鏡檢查顯示,在距肛緣15cm處,有一個不規則巨大佔位性病變,致使腸腔狹窄,腸鏡無法通過,情況很不好。而後的病理結果顯示,結腸腺癌。由於拖得時間太久,她現在已經喪失了內鏡下治療的機會,只能轉到外科,擇機手術。而且對於手術後的預後,還有許多的未知性和不確定性,而巨大的經濟負擔也會讓這個剛剛起步的小家庭雪上加霜~~

其實大多數的腸癌是由息肉慢慢長大變壞的,這個過程可以是10年,也可以是5年,個別的也可能更快。像上面案例中的這個年輕病人,首先是被自己耽擱的,如果在一年前就去醫院做腸鏡檢查,而不是想當然地當成肛腸病,後果可能也不至於此。

另外,肛腸科醫生的肛門指檢和直腸鏡檢查,只能檢查直腸和肛門病變,再向上就無能為力了。所以,不能替代結腸鏡檢查。這個病人當時可能恰巧有肛裂出血,這也直接誤導了首診醫生。

最後,其主治醫生也衷心提醒大家,出現長時間的腹瀉、便血,消瘦等情況,一定要高度警惕!不要輕易當成肛腸病!大腸癌來臨時一般有以下癥狀,請大家注意警惕!

大腸癌來臨時的癥狀

1. 腹脹、腹痛

原因是由於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梗阻所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為隱痛或脹痛,還有漸漸加重的趨勢,甚或表現為無規律的絞痛。

2. 便血

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纔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大約只有36%的患者肉眼能看到出血。待腫瘤體積增大,影響糞便通過,可交替出現腹瀉與便祕。出血量小時,隨著結腸的蠕動與糞便充分混合,此時肉眼是不易看出的,但隱血試驗常為陽性。

3. 貧血

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腫瘤阻塞,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或浸潤腸壁肌層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通過受阻。隨著腫瘤擴散浸潤加重,腫瘤表面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可導致患者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尤以貧血、消瘦為主。

4. 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

直腸癌患者大便次數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沒有糞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當大腸腫瘤相對較大且有糜爛、潰瘍或感染時,纔可能發生大便習慣、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祕或不明原因的腹瀉。

如果癌腫突出向直腸腔內生長,導致腸腔相對狹窄,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變形,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上附著一些血絲。

5. 腹部腫塊

腹部出現腫塊可能是腫瘤本身,也可能是腫瘤與網膜、周圍組織浸潤黏結的腫塊。腫瘤本身的腫塊的形態會比較規則,輪廓較為清楚。如果是結合的腫塊,它的形態不甚規則。腫塊一般質地較硬,有的可隨腸管的活動而活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