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中玩具角落,提供小孩遊戲 。(圖/記者張兆櫻攝)

圖、文/善耕365

(資料/照片來源:愛筵社會服務會─桃姊妹格子舖、拾穗關懷協會)

一踏進桃姊妹格子舖-自造創客的工作室,立馬被松玲社工爽朗的笑聲所吸引,讓人倍感親切,這或許就是身為社工師的特質與天賦。協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小的但很溫馨,有幾張木桌讓人可以休息,有一個角落充滿各式各樣的玩具,是孩子們的祕密基地,牆上掛著幾幅媽媽們結合專長的作品,似乎在這裡,人與人之間距離又更近了些。

兩位社工仔細地招呼著我們,訪談也伴著歡笑聲逐漸開始……

請繼續往下閱讀...


  ▲▼機構輔導的婦女作品。(圖/記者張兆櫻攝)

「在認識桃姊妹格子舖之前,必須先知道拾穗關懷協會與愛筵社會服務協會
因為有拾穗服務的受暴、弱勢跟原住民婦女等所組成的愛筵,纔有桃姊妹格子舖」

 

起源 ─ 拾穗關懷協會
▲▼拾穗關懷協會logo。(圖/拾穗關懷協會)
當初,一羣社工事務所服務家暴個案的社工,由於政府希望他們能夠多服務原住民鄉鎮的受暴個案,但要服務原鄉的受暴婦女實在有難度,其中最大阻礙是資源少,加上工作地點距離平地至少一個小時以上的車程,諸多不便之下,使得原鄉受暴婦女較少被照顧到,面對如此的窘境,這羣社工做出了一個決定……。

沒資源又要做,那該怎麼辦

礙於社工事務所無法募款,為此,這羣社工師成立─拾穗關懷協會,主要目的是為瞭解決資源募款的問題,再將這些資源帶到山上去。做了一段時間之後,拾穗開始關注到婦女權力發聲的議題,他們希望婦女能夠為自己發聲,也發現有許多婦女是困在家暴中無法脫離出來,因為如果離開這個家或結束這段婚姻,同時是放棄經濟來源,而她們也已經為了照顧這個家離開職場好幾十年,失去經濟自主的她們,要離開只能說難上加難。

拾穗婦女自立工房,一個受暴婦女重生的機會

拾穗婦女自立工房,讓婦女透過製作織品、羊毛氈等來轉移注意力,在扎羊毛氈的過程中,每一針對受暴婦女都是一種情緒的抒發。然而,除了婦女專長的培育外,更帶著她們去擺攤,許多婦女從一開始不敢接觸人羣到後來自發性的去擺攤,因為,當商品售出時,對她們是一種肯定與支持,證明自己是一個值得擁有稱讚與能力的人,這對受暴婦女或是弱勢家庭而言,是一個無比重要的力量。

萌芽 ─ 愛筵社會服務協會
有了拾穗,讓「愛」「筵」續

▲▼愛筵社會服務協會logo。(圖/愛筵社會服務協會)

愛筵社會服務協會是由山上婦女所組成的協會,經過拾穗的訓練,婦女們準備好了,愛筵也正式成立!

「愛筵」出自於聖經,是共享豐盛、彼此服事與互助的意思,希望把資源帶來這個土地,讓這裡的人們能享用這些資源。此時,拾穗慢慢退場,成為最強力的後盾,著手培養婦女專業知能的課程,往社工師這條路邁進,讓這羣婦女透過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回饋自己及部落。現在,愛筵山上復興鄉聚點的第二位社工正是拾穗培育出來的婦女。


茁壯 ─ 桃姊妹格子舖
「培育單親者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到自己的第二專長」


▲▼位於桃園市婦女館的格子舖展示櫃。(圖/記者張兆櫻攝)

有鑒於拾穗婦女自立工房的成功案例,桃園市政府社會局希望愛筵能將服務對象拓展到單親、弱勢家庭、原住民、身障家庭等,於是愛筵協會承接桃姊妹格子舖方案,一個專屬桃園的服務專案。「桃姊妹格子舖」是由社團法人愛筵社會服務協會與桃園市政府社會局支持,培力單親、受暴婦女的公益服務計畫,協助弱勢家庭推廣自身產品,讓她們能靠自己自立。

每個工坊的產品,不僅是媽媽們一針一線、純手工完成的,每個格子背後都有她們努力、感動的故事。有別於其他庇護工廠,桃姊妹最大的不同在於,不會侷限個案只能賣或做工坊指定的商品,是讓她們從過去生命經驗及專長,發展一個屬於自己的工作坊,從名字發想到商品呈現與銷售都由婦女自己來,讓她們知道自己是有能力養活自己與孩子。此外,商品所得更是100%回饋給個案,讓愛不會被瓜分,桃姊妹始終扮演著協助的角色,看著服務家庭日益成長與穩定,這比什麼都重要。


滿足每一個願望─心願樹


▲▼ 滿滿願望的心願樹。(圖/愛筵社會服務會─桃姊妹格子舖)

協助單親媽媽們發展屬於自己的工作坊之外,每個月不定期舉辦2-3次活動或講座,要舉辦什麼全來自孩子與媽媽們的「心願樹」,寫下自己的期待想上的課程或活動,協會再媒合相關資源,不僅媽媽們能學到豐富知識或是有趣的手作課程;小孩的願望也通通滿足,像是控窯、露營等活動,親近大自然,同時也增進親子間的互動。


關於麗卿媽媽,松玲社工這樣說


▲▼ 松玲社工親切地解說著 。(圖/記者張兆櫻攝)

桃姊妹目前服務大約40個單親家庭,其中加入一年左右的新成員麗卿媽媽,讓她印象最深刻,松玲社工微笑望著麗卿媽媽說:「麗卿不僅今年榮獲模範母親,在經營工作坊這部分,更是少見的帶著孩子一同努力,與孩子一起成立kiss魚手作甜點烘焙坊,這也打破許多人都覺得單親家庭的父母與孩子關係不好這件事情,誰說撐起家的一定是單親爸媽,可以是跟孩子一起啊!」

「一路以來麗卿媽媽的成長,有目共睹」

剛加入桃姊妹時的麗卿媽媽,始終圍繞著孩子的問題打轉,一心渴望獲得解決的辦法,在這過程中把自己縮得很渺小,而忽略自我照顧的重要。隨著參加講座、工作坊以及社工們的陪伴,麗卿媽媽意識到有一個狀態好的媽媽,對孩子纔是好的-「愛孩子,更要多愛自己一點。」

(文章原網址:愛傳遞在你我之間,延續走往幸福的勇氣:桃姊妹格子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