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最大的世面,是父母。

——凱叔

作者 | Sumiu    主播 | 週週



11歲的你,在幹什麼?


喫辣條,抄作業,還是玩連連看?


有的人,11歲已經站在世界級的大會上,與頂級大佬對話,討論人性這種深層次問題了。


5月4日,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一個11歲的中國小男孩,向89歲的巴菲特現場提問,驚豔全場:

「巴菲特先生,你曾經提到過,當你日趨老邁,你也越來越理解人生。你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你到底學到了什麼?」



小男孩英語流利,舉止大方,鎮定自若,一看就是見過世面的孩子。這已經是他第二次來股東大會了。

巴菲特也認真回答了他的問題。


同樣都是11歲,差距爲什麼這麼大?


有個點贊高評是這樣說的:

因爲兩者所接觸的圈層不一樣,成長環境不一樣,見過的世面也就不一樣。


深以爲然。



巴菲特曾說,年輕人要學會看世界。


因爲你不知道哪一次看世界的過程,就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少年時期的巴菲特一直住在奧馬哈的小城裏,爺爺在當地經營一家雜貨鋪,爸爸做證劵生意。

他到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去奧馬哈公共圖書館讀書。


圖片:幼年巴菲特


巴菲特的父親,會在每個孩子10歲時帶他們出去旅行。他10歲那年,父親帶他去了華爾街,參觀證劵交易所。


這次經歷對巴菲特的觸動非常大,他對股票有了濃厚的興趣。

11歲那年,他用自己賣報紙和打零工賺到的錢,開始學習炒股。不僅自己炒股,還幫着姐姐炒股,16歲時已經賺到了5萬多美元。


見過世面的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世界的認知。


記得曾經看過一檔兒童綜藝節目,主持人問年僅10歲的小女孩:「夢想與理想的區別是什麼?」


小女孩回答:「夢想是你非常想去做的,但不一定能實現;理想是可以用行動實現的。」


臺下觀衆驚呼,小小年紀,邏輯已經如此清晰,許多成年人都不一定明白的道理,被她說得透透的。



你有沒有發現,面對同一件事情,見過世面的孩子總是能落落大方,淡定應對,而沒見世面的孩子,則充滿了慌亂與無助。


爲什麼?


因爲沒見過,不瞭解,所以不熟悉。


熟悉感建立了一個人最大的安全區域。


這件事他曾經遇到過,這個問題他曾經被問到過,並在這個過程中,習得最恰當的教養和最漂亮的答案。


更厲害的是,在這個環境中,學會的處理問題的方法,讓那些見過世面的孩子,即使面對不熟悉的問題,也能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拒絕和逃避。


這就是底氣。



什麼纔是真正的見世面?

王家衛說,人的一生,是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的過程。


見世面的第一層,見天地。


如果不曾經歷生活的真實樣子,即使見過再多世面,也只是紙上談兵,缺失對人生的真正感知。


見過世面的孩子,不會因爲一點點誘惑,就上當受騙。知道最好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知道最遠的地方有多美,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纔不會因爲一點好處,一點利益,就得意忘形。


而在生活最低處的姿態最見一個人的世面深淺。


曾聽過民國名媛郭婉瑩的故事,原本是養尊處優的尊貴大小姐,喫飯都有傭人侍奉,有一天突然遭逢變故,不得不幹重活,修路、挖魚塘、洗廁所……


圖片:民國大小姐郭婉瑩


即使在最艱苦的日子,她都沒有丟掉優雅的一面。一襲旗袍上身,所有苦難在她臉上就沒了痕跡。


沒有烤箱,她用煤球和鐵絲,也要烤出酥脆的吐司;

沒有茶具,她用搪瓷缸子,也要喝自制下午茶。


她說,晴天的時候,陽光會從破洞裏照下來,好美。


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見過世界最糟糕的一面,也能夠心向陽光,不因身處苦難而自我放逐。這是見世面的第二層。



當你看過世界,見過衆生,纔會發現所謂的世面,最終,其實是自己內心的勇敢與自信。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到「最強大腦」王昱珩。


女兒王一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爸爸一起生活,但是在她臉上,完全看不到單親家庭的烙印,相反,呈現的一直都是陽光自信的模樣。



王昱珩經常說自己就是個「女兒奴」,一到週末就推掉工作,關上手機,時間完完全全留給女兒。


他會給女兒講故事、閱讀、種草、養花、看珊瑚,擊劍、堆沙、做手工……


女兒說喜歡熱帶雨林,他立馬在家裏造出了一片熱帶雨林景觀。


不僅如此,一有時間就會陪女兒去看外面的世界,他說,「女孩的見識特別重要,見識多了纔會寵辱不驚。」


在他的教育下,女兒變得愛讀書,愛思考,既獨立又要強。


由於經常帶着女兒外出看世界,一個學期裏有半個學期不在學校,老師一開始還擔心她學習跟不上,然而王一雯的成績從沒落下,每次都在全班前五名。


也許有人會說,我也想帶孩子見世面啊,可環遊世界哪有那麼容易,那不都是有錢人才能做的事嘛?


恕我不能同意。

見世面,絕不是環遊世界這麼膚淺。


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邊界。

對孩子來說,最大的世面,是父母。


同樣是讀一本書,有的父母只是命令孩子好好讀書;有的父母,除了引導孩子欣賞句子的優美,還能帶孩子領略書中的人物情感,風土人情,歷史知識……


同樣是出遊,有的父母只是帶孩子出門,拍幾張照片,發幾條朋友圈就算完事;有的父母,把出遊當成了探險,教會孩子觀察自然法則,學習人文禮儀。


同樣爲人父母,有人自我已經放棄,卻把希望都強加在了孩子身上;有人始終保持努力向上的姿態,熱愛生活,百折不撓。


這兩種父母,不用想也知道,孩子更想要哪一種。



曾經有人問,我們爲什麼要見世面,默默過一生不是也一樣?


當然不一樣。

看過星辰大海的一生,與從沒有走出大門的一生,怎麼能一樣?


前者能夠說出星星的浩瀚,海水的壯闊,後者只會跟你聊家長裏短。


我們走那麼多路,讀那麼多書,最終是爲了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盡最大的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因爲見自己,纔是最終的見世面。


-End-


作者:Sumiu,多平臺簽約作者,自由撰稿人。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有獎徵集#


大家好呀~

想問大家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


還記得你們當年的結婚照嗎?

你和老公的顏值差異有多大?

你們越來越有夫妻相了嗎?


我們相信,當初冒着顏值差異如此之大的風險,嫁給那個對的人,背後一定有不少有趣的故事。我們今天的話題就是「你和老公的顏值差異有多大?」


我們將從中選取若干照片集結成一篇文章,照片入選者將獲贈凱叔會員7天卡一張。

曬出你的照片,說出背後有趣的故事吧!



公衆號又改版了,怕你們找不到凱叔

建議大家將「凱叔講故事」設爲星標

(安卓用戶可設置爲「置頂」)

↓↓↓


家有0-3歲寶寶,關注這個號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