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2_152854  

 

3月封面-01  

 

 

企業一定要做的2 件事

分散產地及深耕市場的優質競爭力

 

 

正新輪胎進入成長爆發期

只有夕陽公司 沒有夕陽產業

  我記得以前的營建股只有幾毛錢,還有,紡織股也只有幾塊錢,營建股及紡織股大家都稱之為「雞蛋水餃股」因為用買雞蛋、買水餃的錢就買得起營建紡織股。經過這些年可不一樣了,紡織股儒鴻股價350 元、聚陽150 元;營建股興富發70 元,長虹95 元,達欣工就要創歷史新高29 元了(三年前股價19 元,3 年來每年配發1.6-2.1 元現金)。

  我要說的是:隨著社會發展,產業可能夕陽化,因為新產品、新應用取代了原先的公司產品,或者是新商業營運模式產生。企業如何不夕陽化?這真是大哉問,但如果我們把事情簡單化來看,把產品做大做強、並且深耕有潛力的市場(獲得市場)那麼競爭力肯定是無比強大了。

  以傳統產業儒鴻來說,加強了設計產品的能力、降低成本的能力、垂直整理供應鏈的能力,因而在紡織業勝出,在臺灣股市中享有35 倍高本益比的股價肯定。臺灣還有很多像儒鴻這種高競爭力的公司,其中橡膠輪胎業的正新(2105)也是值得我們多加留意的。

 

正新佈在全球檯灣、中國、越南3 個國家 8 個生產據點 4 個自有品牌

正新有著全球第9 名的輪胎業江湖地位

  正新在臺灣(斗六、集美)、中國崑山、廈門、重慶、漳州、泰國正新、越南正新等。用生產據點來看,中國設有5 個生產據點,東協市場設有2 個生產據點,非常清楚的正新瞄準了中國及東協市場,而這兩個市場就是亞洲最有成長潛力的地區。對於已經成熟的歐洲市場,正新的做法則是以「Maxxis 輪胎」主打高價位歐洲市場,因此,我們把軸線分成生產與銷售來看,生產據點據守亞洲等盛產橡膠的地區,取得較便宜(可控制)的成產成本,然後面對成熟歐洲市場是採高價位品牌銷售、中國則以「SAKURA 輪胎」中低價位訴求市場,「PRESA 輪胎」則是以低價路線搶攻東南亞輪胎客羣,「正新輪胎」則是平價華人市場。

  我們很少看到一個企業進行多品牌、切割多國家市場的銷售模式。而這樣的商業模式讓正新有著全球的競爭力,以2012年來看,正新橡膠以營收46.3 億美元,維持全球第9 位的排名,同時也是兩岸輪胎業在全球排名最好名次的業者,大陸中策橡膠則緊追在後。(按:建大工業2012 年營收10.63 億美元,2013 年全球排名由2011 的第29 名退居至31 名。)

 

用商學管理術語或哈利波特的理論來論述正新,這個叫做,有效分散生產據點 取得未來競爭策略地位。

正新在中國的生產據點完成擴廠量產的爆發期,全球車市看中國,中國車市看正新。

  現在全球三大地區車市呈現「中國強、美國穩、歐洲弱」的局面,中國車市過去幾年以10% 左右的年複合成長率快速擴大汽車自有率,以2013 年來說,中國汽車保有量到達1.27 億輛,正新在中國的售後胎佔有79% 市場。

  2014 年正新的中國天津廠開始加入營運生產,2015 下半年印尼廠投產,法人估計印尼廠可以每年增加100 億產值(印尼機車市場居全球第三位),而印尼也是全球天然橡膠的主要生產國,原料供應充足。用白話文來分析,當地生產機車胎,用來供應東協及印尼當地市場,這就是重要策略。

  我們應該要問的是,這麼簡單的策略怎麼沒有人看到呢?我推估應該是前期資本支出的門檻已經拉高到,前期投入8000 萬美金加上銀行貸款,整體前期投入已經到達100 億臺幣的高水準(按:這是機車胎的投入,而汽車胎的投入又是另外不同生產線的布建)。

  換言之,傳統輪胎業經過30 年發展,已經進入高資本高投入的產業發展環節。一般廠商玩不起大資本支出,因而拿不到市場,未來會倍感辛苦)。各位可以想像,紡織業只有儒鴻股價350元、聚陽150 元,其他紡織股都在30 元以下晃蕩,這就是產業環境的最佳說明。大廠整合完畢,小廠就倍感壓力辛苦。

 

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正新股價還原權值創新高

  現在輪胎產業剛好是天然膠及合成膠都大盛產,所以上游價格拉不高(橡膠是正新的原料成本),而中國市場及東協市場剛好大躍進及區域經濟整合的階段,而正新近年來大力擴產,臺灣斗六、集美、中國重慶、漳州、崑山5 大生產據點已經陸續投入生產。所以現在正新的確存在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用歷年發放現金及股票來計算報酬率,正新已經創下市值2850 億元,長期持有5 年的報酬率達7.4 倍。2014 年法人估計正新EPS 約可達8 元(2013EPS估約6.3 元),決定股價的兩大因素是每股獲利及對未來發展前景的估計(本益比),市場現在普遍共識給予15 倍以上,第一財經週刊研究部則給予20 倍高水平,現在股價90 元左右,第一財經週刊給予正新買進評等,目標價看150元。

 

 

全文轉載自第3期君安第一財經週刊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及轉貼全文或部分文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