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ee General

1916年9月的索姆河戰役中,英軍坦克作為秘密武器首次在戰場亮相。但事實上,人類第一次以坦克為主角,主導大規模進攻戰役卻是在一年多以後的康布雷戰役中。從結果上說,這場戰役為後來的機械化部隊指揮官們提供了極富教益的經驗。那麼本期《出鞘》我們就來簡單說說英德雙方在這場戰役中的得與失。

在之前的索姆河戰役中,雖然英軍證明了坦克的實戰能力,但當時的英軍將領們僅僅認為坦克是步兵的附屬工具。當英軍少將埃勒斯準備出發去前線指揮坦克部隊時,英國元證據司令黑格曾援引邱吉爾的說法:讓他去指揮「陸地戰艦」。埃勒斯少將的指揮部中,有一名只比他小兩歲的天才參謀,他就是日後名震世界軍界的「裝甲戰之父」富勒。富勒是一名十分擅長思考軍事問題的軍人,在見識過坦克這種新型武器之後,他意識到坦克的作戰方式需要全新的通信、指揮和後勤方式,還要訓練步坦協同作戰,而坦克的最大作用在於,這種鋼鐵巨獸出現之時,能夠鼓舞我軍士氣,同時打擊敵軍士氣。

即使在沒有什麼戰場經驗,只靠沙盤進行演習的情況下,作為參謀的富勒居然很快就編寫出了一套《第16號訓練要則》,解決了裝甲部隊訓練的當務之急,其中為裝甲作戰制定了大量的行動準則和戰術要領,英國坦克部隊也逐漸成為一支擁有戰鬥力的獨立力量,參加了多次戰役。但在這些戰役中,坦克只是「打輔助」,參戰數量最多也只有幾十輛。

第三次伊普爾戰役開始時,富勒對高層的作戰計劃提出了異議,認為坦克需要在平坦的開闊地進行作戰,而不是去泥巴里打滾,但英軍高層執意向帕斯尚爾方向發起猛攻,在長達三個月的進攻中,英軍坦克部隊雖然作戰英勇頑強,但坦克很多時候都是在泥濘地里艱難爬行,英軍的進攻遲緩,德軍炮兵能夠及時後撤,像「三段擊」一樣阻擊英軍,英軍每前進一公里,就要付出丟下兩三萬具屍體的高昂代價。

正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富勒和他的裝甲部隊參謀們總結了坦克戰術的優勢和劣勢,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攻擊計劃。英軍將用坦克作為先鋒,向德軍陣地展開長距離的攻擊,坦克將衝過德軍戰壕,進而分散掩護步兵,步兵沿著坦克的軌跡清理鐵絲網,並向戰壕內發起突擊,為後續部隊打開通路。而作戰地點就選在德軍的運輸樞紐康佈雷,那裡地形平坦,坦克能夠進行遠距離進攻。

這個計劃的實施要克服諸多困難:英軍坦克難以逾越德軍興登堡防線的戰壕,於是坦克工程兵給坦克「背上」一大捆柴火,用來填滿戰壕;英軍坦克的進攻需要達到突然性,他們決定打破常規,不再使用炮火準備,這樣就可以打德軍一個措手不及;英軍步兵需要熟練協同坦克作戰,因此專門對跟隨坦克作戰的步兵進行特殊訓練,他們要熟練變換隊形,清理坦克碾過的鐵絲網,在坦克的掩護下進攻。

和之前的戰鬥不同,康布雷戰役計劃投入3個坦克旅,各類坦克共計476輛,在規模上遠遠超過之前的單次戰役,這將是世界上第一次將坦克部隊集群使用。整個作戰計劃是由富勒及整個坦克部隊得出,他們甚至親自前往之前的坦克戰場,觀察英軍坦克在之前戰鬥中的實際表現,確定新的作戰計劃,雖然這是一次冒險,但很顯然他們為之做好了萬全準備。

英軍高層對這份計劃的態度猶豫不決,「比德國人還能搗亂」的黑格司令帶頭懷疑該計劃的可行性,並且將兵力專註於第三次伊普爾戰役,最終,英軍在伊普爾戰役遭受了重大損失,黑格看局勢已經無法挽回,才同意了這一計劃,此時離最佳的進攻時期已經過去了幾個月,而拖延的代價就是,在這期間,進攻的風聲走漏了,可能是戰俘逃回了德軍陣地,德軍得知了英軍坦克埋伏的情報,意味著一場進攻即將開始。

德軍第二軍的馬維茨騎兵將軍得知英軍的進攻計劃,就開始按部就班等待英軍發動炮火準備。1917年11月20日6時20分,英軍陣地千餘門火炮開始向康布雷地區的德軍縱深防線傾瀉火力,德軍認為這是進攻前的火力準備,正在摩拳擦掌之時,地平線上晨霧中突然出現了無數鋼鐵巨獸,德軍士兵驚慌失措,前沿陣地瞬間土崩瓦解,有些機槍手甚至一彈未發就做了英軍的俘虜。

英軍一般三輛坦克為一個戰鬥組,呈錐形向壕溝衝擊,衝過無人區之後,三輛坦克分開運動,在德軍塹壕的兩側利用側向的機槍和火炮攻擊塹壕,兩隊步兵分別突入塹壕清掃敵軍,另外兩隊步兵佔領已經奪占的部分。由於在戰鬥中坦克一直處於運動狀態,步兵也要跟隨坦克的節奏,這樣的戰鬥與塹壕戰不同,對步兵的體能是一種考驗,只有在步兵躍進戰壕之時,才能難得休息一下喘口氣。

20日這一天,英軍前進了整整十公里,抓了一大群德軍俘虜,自己的傷亡總體也不是很大——尤其是和每前進一公里損失三萬人的伊普爾戰役比起來,那簡直就是史詩大捷。第二天,英國本土得知這一勝利的消息,倫敦所有教堂鐘聲齊鳴,歡慶勝利。但是,戰鬥還遠沒有結束,這一天從總體上看是勝利的一天,但卻不是在每一處戰場都是一帆風順。

英軍從側面發動攻擊的9輛坦克,遭遇了德軍的88mm高炮陣地。但坦克內視野狹窄,而德軍炮組冷靜地等待英軍坦克進入100米的時候才開始開火,一陣猛烈射擊之後,僅僅兩門88炮就摧毀了7輛英軍坦克,剩下的坦克只能僥倖撤退。這場戰役不僅坦克證明了自己的強大實力,88炮也證明了大口徑高炮優秀的反坦克能力,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整場戰役中讓英軍最為頭疼的武器,康布雷戰役中一共有多達64輛Mark IV型坦克被88mm高炮擊毀,對英軍造成了巨大損失。

第二天清晨,英軍開始繼續進攻,但裝甲部隊開始逐漸和步兵脫節,更多的英軍坦克被德軍高炮擊毀,英軍最大的戰果是攻入了德軍正面的布爾隆森林地區,並且將德軍的反撲全部擊退,堅持到了援軍到來。而其他兩翼的攻勢則並不理想,東西兩翼都是城鎮,英軍坦克攻入後,由於缺乏步兵支援,全部變成了活靶子。德軍把幾顆手榴彈塞到麻袋裡往坦克上扔,雖然炸不動,但炸爛了機槍的水冷管,英軍坦克失去戰鬥力後只能撤退。

由於進攻受阻,黑格的決心開始動搖了,直到25日,英軍在布爾隆森林的拉鋸戰仍然在進行,雖然英軍馬上就要打出森林了,但經過多日的鏖戰,一些部隊開始體力不支,一些部隊損失過大需要補充。另外,即使派出大英精銳冷溪近衛軍,仍然沒能攻破德軍東側的防線。而最主要的坦克部隊,大部分都撤回後方修理,已經耗盡了戰鬥力。

德軍不會給英軍太長的喘息時間,在英軍停止攻擊的幾天後,30日,德軍開始組織反擊,士氣和體力十分高昂的德軍主力抵達戰場,在空軍、火炮和暴風突擊隊的支援之下突擊英軍陣地,幾乎將陣地全部奪回,甚至向英軍南側防線發動進一步進攻。德軍的進攻在12月初停止了,最終雙方戰線和戰前基本一致,損失的兵力也大致相當。難道雙方真的打了個平手嗎?

作為戰役策劃者的富勒,曾將康布雷戰役與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瓦爾密戰役相比。瓦爾密戰役只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小規模戰鬥,但那些高呼「法蘭西萬歲」英勇赴死的革命軍,開啟了法蘭西共和國的新時代。同樣的,在康布雷戰役,雙方的損失旗鼓相當,但英軍裝甲集群的推進,必將永遠顛覆世界戰爭的面貌。不同的是,拿破崙抓住了機會,而腐朽的英國軍方,卻從這裡看到了「坦克無用論」。他們居然認為康布雷戰役並不成功,坦克的作用更沒有引起他們的重視。

歷史在這裡和歐洲開了兩次玩笑,瓦爾密戰役的二十年後,普魯士的軍事革命開始了。後來布呂歇爾率領普魯士國民軍,在滑鐵盧宣布了法蘭西帝國的滅亡。而在康布雷戰役的二十年後,德國國防軍擁有了三個具備實戰能力的裝甲師,這些裝甲部隊又在不久之後橫掃了幾乎整個歐洲。失敗的拿破崙顯然是歐洲最值得學習的統帥之一,但贏得了二戰的英國人卻要因其守舊墮落被後世傳為笑柄。至此此,康布雷戰役的「成敗」,我想也就一目了然了。那麼本期《出鞘》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