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素:組織體系、員工和經理、顧客、經營哲學

領導者要素:山姆沃爾頓本人:充滿激情、好勝心不服輸,喜歡挑戰,勤奮(週六晨會日提前3個小時凌晨3點到公司復盤財務數據)、謙虛聽取別人意見並迅速改正,善於交際微笑面對周圍每一個人,重視優秀人才,專註於零售,喫苦節儉;老婆海倫:有文化、獨立自主,有自己觀點想法,重視孩子教育,善良。

1、迎合時代消費趨勢。定位,開在小城鎮,沒有大城市的激烈競爭,貨物短缺、資金短缺,大多零售企業採用百貨店的經營模式,控制供給賺高毛利的錢,習慣45%的利潤,沃爾瑪提出折扣銷售,只賺30%的毛利率,新的市場新的銷售模式發展很順利,最終終結了百貨經營理念佔主流的時代,在競爭對手出現之前,已經鋪滿了整個市場,發揮了極致的規模效應,最後競爭對手轉向折扣銷售,但是高毛利的基因讓他們無法忍痛做到低價,沃爾瑪堅持低成本、低損耗和低價格,員工關心顧客,拚命幹活、瘋狂促銷贏得了市場。另外,小鎮缺乏一站式購物的渠道,缺乏競爭氛圍,顧客習慣於週六一家人花上半天時間集中去鎮上採購,決定了週六促銷的大賣場業態,大多居住在郊區,開車去城裡上班,每家每戶至少一輛汽車,國家開始修建州際高速公路網,城市中心的人口和商業開始向郊區轉移,市中心的商業受到衝擊。

2、後勤先行,物流配送和信息技術,沃爾瑪門店都在非常小的城鎮上,單一門店無法消耗大體量運貨,必須有集中的配送中心,競爭對手的門店大多開在5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門店很分散,沃爾瑪的店在小城鎮,門店必須建立在配送中心或倉庫的配送範圍之內,每家分店距離配送中心不能超過一天車程,門店佈局按照配送中心不斷加密,加密策略可以節省廣告費。信息技術使總部與門店的連接更加緊密。

3、管理,1960年,出現管理半徑瓶頸,公司規模達到12家超市和15家百貨,開始招聘專業的管理人員,建立組織架構,建立基本的商品分類體系和補貨系統;存戶以前都是靠員工手動更新,開始嘗試計算機做後勤管理,這樣能夠監控到遠離自己的門店情況和商品情況(存貨周轉率),有多少商品,哪些商品,哪種賣的好,什麼該訂貨,什麼要下架。

4、門店和選址和人力資源的可複製性。五種不同的商店規格,從3萬平方英尺到5萬平方英尺,決定何種規模的市場上適合何種規模的分店。選址通過飛機從空中勘測店址,交通流量,城市的發展方向,競爭對手佔據的地形。人力資源是限制擴張速度的最大問題,尋找優秀人才,快速培養出來。有一個《開店計劃》的東西,包括組織貨架,擺放商品,廣告宣傳計劃,員工招聘和培訓

5、重視中層核心高管人才。商品陳列、配送系統、信息技術、財務管理、門店開拓、採購、規章制度體系建設等各方面人才。

6、員工管理。零售業真正的利潤來源於顧客反覆的復購,而不是通過營銷帶來的一次性買賣,員工對顧客的服務,企業怎樣對員工,員工就怎樣對待顧客,企業越同員工分享利潤(利潤分享、激勵獎金、折價購買股票),公司獲得的利潤就越多。貨物損耗是零售業最大的痛點,合夥人計劃能很好解決這一問題。不吝於告訴分店員工各項經營數據(該店的利潤、進貨、銷售、減價情況),分享信息,分擔責任是合夥關係的核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