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衛城巴特農神殿,遙想曾經的輝煌。

P1010357.JPG

 

    「衛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大理石地面很滑,走路真的要小心。」這首王維傳唱千古的「衛城曲」描寫的是雅典著名的衛城,歷經兩千年時光後的真實寫照。(王維哭泣中…)

    在參觀過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享受室內的涼爽冷氣候,下一個目標是曝曬在午後的世界著名遺跡~雅典衛城(Acropolis)。

    衛城,英文名稱是Acropolis,其中Acro是高地的意思,而polis則代表城邦,所以衛城也就是高地上的城邦,雅典最早建址也就是從衛城所在的山坡上開始,代表著雅典的起源。

    而雅典這個城市的名稱也很有神話傳奇,依維基百科的說法如下。

    古希臘神話中,人們在愛琴海邊建立了一座新城,雅典娜希望成為這座城的保護神,但海神波塞頓也想獲得新城的歸屬權,他們互不相讓,於是爭奪起來。

    後來,宙斯裁定,誰能給人類一件最有用的東西,該城就歸屬誰。波塞頓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從裡面跑出了一匹象徵戰爭的戰馬。

    而雅典娜用長矛一擊岩石,石頭上立即迅速地生長出一株枝葉繁茂、果實纍纍的橄欖樹。橄欖樹象徵著和平和豐收,人們歡呼起來。於是,雅典娜成為了新城的保護神。

    人們用她的名字將城命名為雅典。並將橄欖樹栽滿雅典各處,這就是雅典的起源。

衛城位於150公尺高的岩石山頂,是雅典最高的建築物。

P1010325.JPG

還沒進入衛城,四周就是大片的古蹟,隨便都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P1010326.JPG

P1010327.JPG

入口處,真的是不起眼。

P1010328.JPG

買好門票,一張20歐,出發了。

P1010329.JPG

 

    依循地勢往上,有段小爬坡,還記得剛剛說衛城高度150公尺,所以這坡段並不陡峭,但要小心大理石路面的光滑,撲街這套路真的不是香港專用。

    在抵達衛城前,會先經過希羅德·阿提庫斯劇場(Odeon of Herodes Atticus/Ωδείο Ηρώδου του Αττικού),劇場興建於西元161年,可容納5000名觀眾。

看著殘破不堪,但其實於1950年有翻修過。

P1010331.JPG

劇場原始目的主要是音樂會表演,目前每年也是雅典音樂節會場。

P1010330.JPG

最早時,是三層的石牆以及木頭屋頂,但目前僅餘部分殘壁。

P1010332.JPG

不少國際藝人曾經在此表演過,包含熟知的瘦皮猴法蘭克辛那屈(Frank Sinatra)與希臘音樂家雅尼(Yanni)等。

P1010335.JPG

Sherry也來演唱了。

P1010334.JPG

 

    一路高歌穿過劇場後,逐漸的接近了衛城山頂,但在登頂前還需要穿過一個巨大的山門(Propylaia)。

    山門不僅只是一個建築,也是一種象徵,現今位於柏林的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也是這種類似的建築;其實,總覺得跟巴黎凱旋門這類敘說強盛代名詞的建築有著隱約的類似感。

    但衛城的山門其實是一個未徹底完成的建築,本體建造起始於西元前437年,當時的雅典領導人希望在波斯戰爭結束後重建衛城,因此先建立了山門,但卻在西元前432年終止了尚未完工的山門。

山門入口前,此處已經頗高了。

P1010337.JPG

往上就是山門,沿途都是大理石階梯,歷經千百年來的行走,比溜冰場還適合滑冰。

P1010338.JPG

此處的立柱,混合著愛奧尼克式(Ionic)與多立克式(Doric),當時正是轉變的時代。

P1010339.JPG

頂端,殘破的雕飾提示著歲月的風霜。

P1010341.JPG

但堅實的立柱仍有如沉默的士兵,屹立兩千年的時光。

P1010342.JPG

穿越山門,可以遙想當時雅典的興盛。

P1010343.JPG

遠方巨石上,瘋狂打卡美拍的遊客,對比下讓人莞爾。

P1010340.JPG

 

    從山門踏入衛城,這邊要注意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刻衝到巴特農神殿前,而是要更注意您的腳下。

    放心,腳下沒扒手,但整個衛城處處都是光滑的大理石,摩擦係數趨近於無限小,記得挑抓地力強,好走的鞋子,真心建議,不要為了搶拍照跟地面親密的接觸。

    回到巴特農神殿(Parthenon/Παρθενών)來,神殿興建於西元前五世紀,是古希臘奉祀雅典娜女神的神殿,也是公認古典希臘時代最重要的建築物。

近兩個世紀以來,希臘政府持續在修復神殿。

P1010344.JPG

萬里之遙,來一次不容易,趕快來一張合照。

P1010346.JPG

神殿的立柱堪稱為多立克式的顛峰之作。

P1010347.JPG

 

    整個神殿由46根多立克柱環繞,長邊方向每邊17根,短邊方向每邊8根。

    在馬拉松戰役(西元前490~88年)結束後不久開始神殿的修建,主體大約在西元前432年完成,但裝潢則到西元前431年才完工,當時的雅典領導著整個提洛聯盟,財大勢強,整體興建工程也可說是提洛聯盟的血汗貢獻。(或說是壓榨也不為過)

在神殿旁有親切的說明。

P1010350.JPG

從側面看巴特農神殿,整齊而對稱,更讓人覺得恢弘與震撼。

P1010351.JPG

附近空闊而危險的大理石地基,在當時想必潔白如雪。

P1010352.JPG

比對現在的殘破,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話說,其實是太陽曬的汗水唄)

P1010353.JPG

 

    根據部分專家的研究,神殿的結構近似於黃金矩形,而神殿外牆與其他附屬品又是另一個黃金矩形,這個奇妙的巧合是否是刻意就不得而知了。

    帕德農神殿持續屹立了將近一千年,直到西元五世紀時,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才被洗劫摧毀。

    其後隨著統治雅典的主人由羅馬人、拜占庭人、拉丁帝國轉換至土耳其人,神殿曾陸續被當成基督教教堂、瑪莉亞教堂、天主教教堂與清真寺,命運真是多變。

    最後在1687年,威尼斯共和國攻打雅典時,一發砲彈引爆了儲存於此地的火藥庫,因此造成神殿最大的損傷,直至今日。

巴特農神殿全景。

P1010357.JPG

從另一個方向看過來。

P1010359.JPG

 

    在神殿一旁的則是伊瑞克提翁神殿(Erechtheion),也是另一座重點神殿,於西元前406年完工,被稱為諸神之家。

    伊瑞克提翁神殿最著名的就是位於南側露臺的少女門廊(Porch of the Maidens,又稱為六女子之柱),共有六尊雕像,目前在現場的已經是複製品,真跡五尊存放在雅典衛城博物館裡,一尊則在大英博物館。

伊瑞克提翁神殿。

P1010345.JPG

重點的少女門廊,即使是複製品也栩栩如生。

P1010348.JPG

P1010349.JPG

 

    從衛城山頂可以俯視整個雅典,這個專屬的優惠從兩千多年前就維持到現在,也許未來也會持續下去。

遠方的山頂。

P1010354.JPG

稍晚,即將到山頂餐廳用餐,是另一種愜意。

P1010356.JPG

往山下看,是美麗的雅典,屬於雅典娜的雅典,也是雅典人的雅典。

P1010360.JPG

P1010362.JPG

另一方僅剩幾根孤單立柱的是建於公元前472~456年間的奧林匹亞宙斯神廟。

P1010361.JPG

 

    希臘古代是多神信仰,奧林匹亞宙斯神廟專門用來祭祀天神宙斯,最後在西元426年被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下令摧毀,可惜了。

衛城另一邊的角落,有個風景迷人的碉堡區,上方希臘國旗飄揚,是遠眺整個雅典的好地方。

P1010364.JPG

 

    衛城遺址,目前僅剩斷崖殘壁,不復昔日的金碧輝煌,但曾經的歷史讓人緬懷,文藝復興與新古典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新古典主義繼承著希臘古典時代的精神,想要回到最純淨的歷史,記得來雅典走一趟。

 

衛城 (Acropolis)(Ακρόπολη Αθηνών) (08:00~20:00)

Αθήνα 105 58, Greece (希臘雅典郵政編號105 58) (+30 21 0321 4172)

http://odysseus.culture.gr/h/3/gh351.jsp?obj_id=2384

 

參團資訊:

旅行社:華友旅行社

團名:希臘神話 愛琴海 藍白天空的愛戀11日

領隊:洪哥(洪若珊,外號是洪哥,但屬性是F)

http://www.mitravel.com.tw/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