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琴瑟起,何以笙蕭默?

這是個講述兩人相識、分離又重逢的愛情故事。當琴瑟的旋律開始悠揚,為何笙簫卻轉而沉默?或許不過是某段獨奏的開始,倘若感情是一段共同譜寫的樂章,未必總要慷慨激昂,慢版的獨奏,有時更能動人心絃。

32集小說改編劇,不少人批評步調過慢、像是在拖戲。說實話,最後兩集半確實顯得累贅,假設再扣掉不必要的回憶片段,猜想能用25集輕鬆搞定,同時讓劇情更加流暢,實在沒必要浪費大家時間(追劇也是很勞心勞力的)。除此之外,法客反倒覺得這部作品適合放慢步調來欣賞。

緩慢,有時是種醞釀。尤其當趙默笙、何以琛分離期間各自面對情感的煎熬與挑戰,再次在繁華的上海灘相遇,更需要緩步找尋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另外看完精華版(4集),反倒覺得節奏過快,無法適切表達兩人的每段心情轉折。至於電影版就更別提了,除了不習慣女主角楊冪那張怪怪的臉(總覺得下巴很詭異),簡直是場毀滅性的失敗(尤其是那位陰陽怪氣的助理)。

關於劇情,網路上有太多精彩評論可供搜尋,不需要法客多加置喙。但精彩的電視劇總會留下經典對白供人懷念,於是試著回味這些對話,重新體會「何以笙蕭默」。

「你覺得以琛是個什麼樣的人?」、「冷靜、理智、客觀」、「那麼這個人就是他的不冷靜、不理智、不客觀」
對以琛來說,愛情是被深鎖在保險箱裡的祕密,重點不在誰能取得鑰匙,而是唯有「默笙」纔是這把鑰匙!

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我不願意將就 !
當「那個人」出現之前,如何知道其他人不過是一種將就?這答案,大概只有自己清楚。
等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何時纔到盡頭。而真正令人絕望的,是當錯過那個人、自己的人生卻還很長。以琛不幸太早遇見默笙,卻又何其有幸地重新找回默笙,這樣的情節對現實來說,總是太過夢幻。

你問她,等人的滋味怎麼樣?
作者在小說裡寫著:有些人的傷口是在時間中慢慢痊癒,有些人的傷口是在時間中慢慢潰爛。但對以琛來說,默笙的離去不只是傷口,而是硬生生在心裡鑿開一個大洞,形同截肢,傷口可以痊癒不痛,失去的卻永遠無法復原。
只是,當時以琛並不知道,對默笙來說也同樣如此。

我還是輸了,經過那麼多年,我還是輸給了妳,一敗塗地。
相聚是幸福,可以讓人知道「很愛」;分離,卻能證明「有多愛」!

趙默笙,妳猜我這幾年有多恨妳?
當彼此之間已成往事,最難堪的便是一切清晰如昨。
愛與恨,差距往往只在一線之間。對以琛來說,最恨,是因為最愛,真正想說的是:這些年始終愛著默笙,有增無減。

「妳現在要不要回到我身邊?」、「你還要不要我?」
不同場景,分別出自以琛與默笙口中的兩句話,對彼此來說,無疑是最簡單、也最困難的選擇。

栽在同一個人手裡兩次,是什麼感覺?
有時候,人總會犯同樣的錯誤。越是簡單,越容易犯錯,偏偏感情正是其中一項。

趙默笙,我是瘋了才會讓妳這樣踐踏!
愛情使人盲目,然而真正的愛情,足以使人瘋狂。

趙默笙,妳說妳跑這麼慢啊,我當初是怎麼讓妳追上的?
青澀時期不經意的一句玩笑話,7年後,以琛應該清楚知道,如果愛情是一場馬拉松,速度慢不是問題,重點在於該怎麼持續跑下去。

既然我找不到你 , 那我就要站在顯眼的地方,讓你找到了。
真正的愛情,是讓自己想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儘管逸失在人羣中,還是堅持相信~只要夠好,總能重新被找到。

我不是輸給妳,是輸給他。
何以玫清楚知道以琛對默笙的執著,只可惜她看穿了以琛,卻看不穿自己。

生活遠沒有那麼簡單和美好,有能力的人應該去爭取,在幸福面前退讓,只會帶來更長久的痛苦,所以我想結束這種痛苦,讓我愛的人幸福。
事業有成、充滿自信的應暉,勇於對以琛宣戰,卻忽略了幸福的定義因人而異。物質享受或許是多數人的選擇,偏偏對默笙來說不是。讓應暉一敗塗地的不是以琛,而是他從未真正瞭解默笙。

如果要用時間證明愛,那要浪費多少時間?
時間是種相對概念,浪費更是不確定的主觀感受。更何況,不愛,原本就是一秒鐘的決定;相愛,則是一輩子的承諾。

生命是一連串相逢與錯過的積累。有些人似乎註定總要相遇,而且原因從來都一樣。對以琛來說,默笙像是一道拒絕不了的陽光,只要有些許空隙,它就能透射進來,不只帶來光亮,更帶來溫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