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类型与区别,看这一篇就够了

4 人赞了文章

都是思维导图,却始终搞不清Thinking map和Mind map的区别?别急,简单说,Mind map一种记忆型的工具,Thinking map是一种思维工具。

Thinking map和Mind map的区别

Mind map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人Tony Buzan(东尼博赞)发明了这种工具,利用图形技术,将发散性思维展现为视觉表达,是一种记忆型的工具。东尼博赞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世界记忆力竞标赛的创始人。

适用人群以及应用:

1、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用来记录笔记、记录事情,帮助记忆事物。换句话说,mind map里面包含的心理学原理使得它更适合用于记录和记忆。尤其是对于「文字学习法」不突出,而「图形学习法」却很擅长的孩子。

2、Office人士。被商界用来提升个人以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比如规划制定、时间管理、头脑风暴、路演等。

Thinking map

美国人Dr.David hyerle(大卫.海勒),在1988年,开发的一种帮助学习的语言工具。确切的说,是用来进行构建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用8种图形,它有且只有8种,而且这8种图都是有版权的,它体现的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思考过程。更准确的说它是一种思维工具,帮助我们训练一种思考逻辑结构和思考方式。

适用人群以及应用:

1、1992年,被纽约、密西西比州、得克萨斯州等地的学校广泛应用于教学。

2、2000年以来,它逐渐被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引入,作为教育改革策略之一。

3、到2004年,美国有接近4000个学校使用thinkingmap进行教学,包括从幼儿园到大学。

Thinking map的八种基本图形介绍

1.圆圈图(Circle Map):主要是通过提供相关信息来展示与一个主题相关的先前知识。在圆圈中心,可以使用词语,数字,图画或者其他标志或象征物来表示你尝试理解或定义的事物,在圆圈外面,写下或画出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2.气泡图(Bubble Map):主要是使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描述物体。与圆圈图不同,起泡图主要增强学生使用形容词描述特征的能力。中心圆圈内,写下被描述的物体,外面圆圈内写下描述性的形容词或短语。

3.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主要用来进行对比和比较。

两个被比较的术语放在两个中心圆圈内,外面单独连接的圆圈内展示两个被比较的术语间的不同点,中间共同连接的圆圈内展示两个术语通过对比的相同点。

4.树型图(Tree Map):主要用来对事物进行分组或分类。在最顶端,写下被分类事物的名称,下面写下次级分类的类别,依此类推。

5.括弧图(Brace Map):主要用于分析、理解事物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括弧左边是事物的名字或图像,括弧里面描述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帮助学习者理解一个物体整体和其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6.流程图(Flow Map):主要用来列举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能够分析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解释事件发生的顺序。大方框写下每一过程,下面小方框内可以写下每个过程的子过程。

7.复流程图(Multi-Flow Map):用来展示和分析因果关系。在中心方框里面是重要的事件,左边是事件产生的原因,右边是事件的结果。

这是一个先后顺序的过程,能够看到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通过考虑原因和结果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结果是什么。

8.桥型图(Bridge Map):主要用来进行类比、类推。桥型左边横线的上面和下面写下具有相关性的一组事物,按照这种相关性,在桥的右边一次写下具有类似相关性的事物,以能够形成类比或类推。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