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實驗是這樣的:把100人關入一個屋子裡面,並給每人100美金,再接下來的時間裡,每分鐘隨機選取一位幸運兒給他一美金,在所有人都覺得,既然資產是固定,增長是隨機湧動的,那麼一段時間過後,他們的經濟差絕對不會太大。但一天過後,驗收結果的時候,有三十個人的經濟遠遠超於常人,是他們的二倍到三倍,而最窮的人,只有一百美元,最富的人,則已上萬元。這經濟差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希望廣大羣眾得以告知


這個實驗明顯是假的。

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總錢是多少。100個人,每人100塊,總數是1萬。然後每分鐘給1塊,一天24小時是1440塊,總數就成了11440塊。而最後的結果,最富的人有1萬,最窮的人有100,總數超過2萬,對不上賬。

造成這樣的結果,或許是題主引用不準確,或許這個就是編的故事。也就是說,或許有人做了這個實驗,也可能有人編了這個實驗。這個實驗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但是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動機。為什麼有人要做這樣的實驗,或者編這樣實驗?

只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真心想探索貧富分化的根源,二是想掩蓋剝削。二者必居其一。或許還有第三種可能,就是驗證馬克思理論的正確性,反駁先富論。但是這種可能性比較小,就不說了。

而對貧富分化的產生根源,馬克思早就說了,是剝削,而且也說了,市場經濟下剝削是必然存在的,所以產生貧富分化的結果也是必然的。馬克思都說得很清楚,還有必要再做這樣的實驗嗎?所以,如果做這個實驗是真心為了探索貧富分化的根源,就說明這些人無視馬克思理論,想得到另一種解釋。但是這個實驗與現實的經濟活動很不一樣,所以即使他們得到的結果是必然產生貧富分化,但是由於此實驗反映不出剝削,不知道產生貧富分化的原因,這樣的實驗也是沒有意義的。用恩格斯的話說就是,在黑暗中摸索。

做這個實驗或編這個實驗的目的也可能是為了掩蓋剝削。通過這個實驗,他們得到的結果是,貧富分化是必然的。這樣他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自由交換下,必然產生貧富分化,與剝削不剝削無關。


做個簡單的思想實驗,100人猜拳,每人先發100元,兩人一組石頭剪刀布,完全隨機:

50個輸家退出,50個贏家每人再發100元繼續猜拳;

25個輸家退出,25個贏家每人再發100元,隨機抽籤一人「發生意外」退出,24人繼續猜拳;

12人退出,12個贏家再發100元繼續猜拳;

6人退出,6個贏家發100元繼續;

3人退出,3個贏家發100元繼續

1人退出,餘下兩人各得100元決戰

最終的贏家得1000元。

完全隨機的競爭遊戲,幾圈以後50%的人仍只有100元,1%的人1700元。貧富差距開始了。


這個更像是編出來的故事。縱然是真有這樣的實驗也證明不了現在成千上萬倍的貧富差距是隨機的必然結果。


因為上帝他不擲色子。

他要是擲色子,估計還真就天下大同了。

所有的隨機活動,誰來鑒定它就是完美的符合隨機活動性質的?一旦可鑒定,就意味著有參考系,有了參考系何來隨機一說?


應該是描述不完整。

但外界固定規則的輸入,

一定造成內部差異單向放大,

哪怕這個差異開始不存在,

這個是用計算機模擬過的。

換句話說,

沒有二次調控,貧富差距真的會大到產生「終產者」,而其他人被消滅。

(一時找不到原文。慢慢找啊。)


這跟現實的貧富差距有什麼關係?如果只是隨機給錢的話就是一個隨機事件,完成個小目標也是有幾率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