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也和保險一樣不停的再招聘?


對於很多在糾結要不要入職券商營業部的同學來講,我認為這個回答值得你們一看。目前國內很多的金融公司,他們的基層崗位招聘可以說具有相當大的迷惑性。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涉世未深,不明白一些公司裏的套路,容易一個踉蹌就栽進坑裡.........

也許看這個回答的也有在營業部工作的人員,比如HR,經紀業務部門的負責人等。如果本回答內容揭了你們底,還請多多包涵。與各位的招聘工作相比,我覺得還是年輕人的前途更加重要。有的人明明不適合做這個也不想做這個,結果稀里糊塗被趕鴨子上架做了這一行,我認為這是一種極為不負責的行為。耽誤了別人的前途不說,對各位自身的業務也不會產生任何貢獻,是一種兩邊都不討好的做法。

OK,來說正題。

這裡首先要糾正題主的措辭 ——

我們不能說是證券公司總在招人,而應該說是證券公司的營業部總在招人。這個重音在「營業部」三個字上面(加黑加粗)。而「證券公司的營業部在招人」≠「證券公司在招人」,這兩者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請各位千萬不要等同起來看。在後文我會詳解證券公司營業部招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看完了大家就知道為什麼「證券公司總是在招人了?」

目前全國各大金融機構,銀行,證券,基金,保險,三方財富公司,他們往往都會下設很多營業部。大家在一些大城市坐公交車,基本每站都能看見好各個證券公司的營業部。而銀行的支行更是數不勝數。而不管是哪種機構的營業部,他們做的事基本都一樣 —— 幹銷售、拉客戶、提存量、升權益

比方說大家幾乎每天都要打交道的銀行,各位千萬不要以為銀行就是幫你存個錢,辦個銀行卡然後給你搞搞房貸這麼簡單。銀行捆綁了一大堆的代銷業務,比如:幫合作的保險公司販賣保險產品幫基金公司代銷基金產品幫留學中介引薦客戶,給客戶推信用卡等等等。這些基本都是銀行基層人員每天都要涉及的工作內容。

圖文無關

如果各位在知乎專門搜索有關「銀行」或者「銀行基層」「銀行櫃員」的提問,下方的回答我敢說95%以上都是偏負面的。即便不來知乎看網友評論,僅從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一批銀行從業人員來看,也一樣是慘不忍睹 ———— 離職率極高,工作內容繁雜,考覈壓力巨大,晉陞路線不明朗,薪資待遇與付出嚴重不匹配

為什麼現在的銀行櫃員牢騷滿腹,怨氣很大?其主要原因就是現在櫃員要背負的任務五花八門、層出不窮。拉點存款到還算不上什麼,這是銀行的主業。然而保險、ETC,信用卡、貴金屬、基金亂七八糟什麼產品的銷售業績櫃員都要兼顧,少一樣都可能影響你的考覈。考覈是銀行從業人員的命脈,待遇也和「考覈」直接掛鉤。

坦白說,這些本來不該銀行涉獵的營銷業務都是銀行高層為了創收而刻意安插在各支行網點層面的。大家如果去國外造訪一家商業銀行的基層網點,他們通常不會有「理財產品」這麼一說,大家做的都是很基本的存貸業務,保險、資管、共同基金都有其他專門的機構來管理,不會跑銀行裏來「掛靠」。這可以說是屬於「中國特色式」的組織結構。

這當中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去年非常火爆的ETC。我記得當時朋友圈裡一幫在銀行上班的朋友為了推廣這個東西到處求人,語音低三下四,就跟街邊推銷健身卡的小哥們一樣 ————「游泳健身瞭解一下」...........哪怕你沒車他恨不得都要你去辦一個。

這個ETC本來是跟交通運輸部門相關的,怎麼會跑到銀行裏來搞推廣呢?其起因就是銀行的總行計劃跟支付寶和微信搶電子支付的市場,然後把這個任務分派給了全國無數個一線櫃員/客戶經理。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幹銷售、拉客戶」的工作案例。

券商也是一樣。現在基本除了券商投行部、資管、自營、合規、人力等職能部門以外,券商從上至下一律都是全員營銷

什麼叫「全員營銷」?就是整個營業部從總經理,到部門經理,到部門普通員工(客戶經理、投顧等),甚至是開戶櫃檯的小妹,從上至下每個人都背負營銷任務

比如說某券商總部目前給全國各營業部下達了「10億XXXX基金產品」的營銷指標,在本年度第二季度以內各個營業部就要完成各自分派的數額。比如現在分派到華東區,浙江杭州的某營業部,按照你們地區的業績情況,經濟發展狀況,營業部人員數量等分派3000萬的指標給你們。

領導接到3000萬的指標以後,他自己肯定不能跑去拉客戶對不對?那這3000萬就要「逐一下放」到每一個基層市場人員的頭上,少的可能背個幾百萬,多的那就是上千萬了。

不單是基金產品銷售,和銀行一樣,券商營業部的考覈要求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比如一個月規定你至少要開多少戶,要新增多少權益,要「創收」多少錢,兩融(融資融券)開戶多少等等。這些都是營業部為券商總部「吸納血液」的手段,在這種任務壓力下,很少有人會挨過業績考覈,往往都是做幾個月就走人了。

從這個層面上來講,整個證券公司有點類似於蜜蜂的社羣結構 ———— 總部就相當於是蜂王和蜂后,負責繁殖,營業部就是下屬的工蜂,負責到處採蜜供養蜂皇蜂后,並構築蜂巢。營業部為了採到「好蜜」往往觸角會伸得很遠,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券商總部在上海,但是在遠離上海很遠的地方都有營業部,比如甘肅、寧夏、甚至是西藏和新疆........

蜂巢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種組織結構?因為券商其他很多部門本身是不產生效益的。比如說券商的研究所,你現在當一個專職的證券分析師,你每天都在寫報告,然後朝網上po報告,這個行為本身盈利嗎?並不怎麼盈利,報告全網到處都是,大街動手指一搜就出來了,誰還會專門付錢去買賣方分析師的報告?

同樣的,後臺的一些非營銷的職能部門,比如風控,合規,人力資源,財務,IT支持,人力資源等,這些部門都是不直接盈利的 ———— 比方說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你說他們怎麼給公司創造利潤?財報的利潤表裡也不可能有一欄寫「人力資源營業收入」對不對?

這些部門都是為了支撐這個證券公司的運作而存在的,但是本身對公司的利潤並不產生直接的影響(並不是說這些部門沒有存在的價值,而是他們沒有直接「賺錢」)。所以為了給證券公司創收,產生利潤回饋給股東,經紀業務就當仁不讓成了各大金融機構的命脈。所謂「經紀業務」說簡單點就是招人到處去拉客戶、賣產品。依靠客戶存入證券賬戶的資金,以及交易所產生的手續費等支撐全公司的運作。而經紀業務主推者就是大家在外面看到的客戶經理.......

客戶經理」拆開來就是 ——「需要客戶經常理解我」。為什麼客戶要理解你?因為他們理解你他們才買你的賬,在你手上開戶,買你推的產品,給你貢獻「權益」。他們要是不理解你,不炒股票,不買你的產品,然後你就會很難過..........因為沒獎金(客戶經理崗位底薪極低,基本就靠獎金過活),沒獎金你就要喝西北風.....


為了滿足這種「採蜜」輸給「蜂皇」的需求,全國大多數的證券營業部採用的招聘策略都是:廣撒網,慢慢篩

下圖是一個比較標準的「證券客戶經理」招聘廣告示意圖。大家如果上招聘網站,什麼前程51,獵聘,趕集,BOSS直聘,隨便什麼社招平臺,輸入關鍵詞「證券」之後彈出來的90%以上都是這種崗位......

券商營業部標準招聘啟事

一般來講,為了吸引求職者的眼球,同時儘快完成領導下達的「團隊擴張」任務,券商營業部招客戶經理都會把前景描繪的很宏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畫大餅」 ———— 薪資寫的老高,動不動就是每月1萬,2萬,甚至寫40-50K的也不少見。不可否認,如果你的營銷做得極其成功,客戶權益超高,這些數字的確是有可能實現。但是很少有人會告訴各位,要在客戶經理崗位上做到上面這種水平得有多難.........

這裡,大家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 —— 凡是天天在網上招人的工作,通常都不是啥好差事(極少有例外)

理由一:好工作人人都會搶,應該是供不應求才對。如果真的是這個工作很好,那怎麼可能會招不到人呢?很多人熱衷券商投資銀行,你們見過幾個券商的投行天天掛網上招人的?(不包括承攬業務,承攬說白了就是要你過去到處拉業務,本質跟客戶經理一樣)。

理由二:這個崗位可能流動性極大,招進來的人經常離職。為什麼會經常離職?無外乎就是那麼幾種可能 ———— 對待遇不滿,對工作環境不滿,對自己的工作性質不喜歡,或者沒有達到工作要求自行離職。不管是哪一種都可以說明這個工作又內幕,反正我從來沒見過一個員工無緣無故的離職,離職地很頻繁必有隱情。

理由三:一個好工作,學歷要求一欄中會寫「專科」嗎?(參看上方圖片)

很多營業部的HR知道畢業生不想做營銷,所以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招人任務,招聘的名稱往往不會直白的叫「證券經紀人/客戶經理」,他們會刻意編纂出一些很好聽的,看上去很高大上的崗位名稱,欲蓋彌彰。比如 ——

「財富管理管培生」

「投資顧問」

「財富理財經理」

甚至是「分析師」之類的

話說在營業部一個「分析師」能分析個啥?幫老頭老太太分析一下個股走勢嗎?

如果你在網上找工作找出一定經驗了,基本2-3秒瞟一眼就知道這是營銷崗。主要關鍵詞包括「客戶」「高凈值」「渠道」「任務」等。有一些心機比較深的營業部甚至連這些詞都不寫,打電話他們也不透露具體細節,都說「你過來面談吧」。這種情況下各位就要自己判斷了。如果對方給的面試地址,你在網上用百度全景地圖查出來是一個營業部,那基本99.999999999%這個崗位就是營銷崗了,不管他在電話裏給你講的崗位名稱是什麼

營業部難道就沒有營銷以外的崗位?有肯定是有的,但是其他非營銷崗位要麼極少,要麼就是壓根不可能在網上招個沒經驗的大學生來做。營業部為了壓縮成本,凡是不產生效益的崗位都是儘可能地壓縮。比如營業部肯定有櫃員崗,負責一些賬戶事務的,這種崗位基本不會超過3個人。而且櫃員也是要背任務的,只不過比專門的市場人員要求要低一些......

很多金融專業學生特別熱衷的投資銀行啊、資管啊、產品研發等崗位100%絕對不可能安插在營業部裡面的,所以很多學生光是看見一個「XXX證券」的牌子就興緻勃勃的前去面試,被一個名頭唬住了,以為自己總算從事了自己心心念念、高大上的「金融行業」,其實他們只是進了一個業務部門而已所有的券商,他們的核心非營銷崗全部都在券商的全國總部,比如中信證券,他的核心職能崗就都在北京亮馬橋的總部,投資銀行也好,資管也好,基本90%都在那一幢樓裏。

這跟大家去汽車行業找工作一樣。4S店到處都有,裡面的推銷店員每天西裝革履,笑臉相迎。但你讓他們去設計汽車,講講發動機原理,我估計沒幾個人講的出來。他們可以備定義為「營銷人員」,但絕對不是「汽車專業人士」。就是這個道理。


「廣撒網」就是到處發布招聘廣告,前面說到了獵聘、前程無憂、趕集、58同城這些常見的網站。不止是網路渠道,很多營業部領導還會發動已經入職的市場人員拉攏自己身邊的親友入職,招到合適的人上級會給予獎勵。

為什麼營業部需要招這麼多人?一個原因是做市場業務的部門要有足夠的牌面,能夠「鎮得住」客戶。中國人嘛,大家都懂的,講究排場和形象。如果客戶去到一個營業部,發現裡面黑壓壓坐了一大票人,他潛意識裡就會認為:這肯定是一個大公司,大企業,有雄厚背景,這公司的產品肯定值得信賴,公司的品牌過硬.......整體的印象就會比較好。同時,人多的營業部也容易聚集人氣,投資本來就有一定的衝動成分,有的時候在身邊人的感染下自己也會受到影響,就更容易跟風交易......這又是券商很希望看到的局面。

另一個原因就是券商的「釣魚思維」。大家去河邊釣魚,河岸這一側只架一根釣竿,另一側架了100根釣竿,你說哪邊魚上鉤的可能性更大?這就是一個簡單的統計學思維......跟大家去買彩票一樣,你買的號碼越多越全,中獎的概率就越大,非常好理解.....

為了儘快招到人,吸引更多的人入職,給自己的營業部帶來權益,很多營業部基本招人「來者不拒」,招聘要求很低,大專學歷熱愛證券行業就行了。在一些金融人才過剩的城市,比如上海,可能會有一些大券商營業部只招985/211的畢業生,但這也僅僅是因為名校生多到數不過來了,所以才會「派高射炮去打蚊子」。某些營業部甚至都不提什麼學歷要求了,你是研究生也好,本科也好,職高也好,技校也好,只要你有資源,有人脈就可以入職。

拉客戶、賣產品這種工作也用不著什麼本科生研究生之類的學歷,你能夠把客戶邀來,可以讓客戶把合同簽了,把錢打到賬上,就OK了。沒人關心你是碩士還是博士.........我給你指定多少的銷售任務,你能夠完成就行。有業績就是好員工,沒業績你說的天花亂墜領導也不喜歡,因為你沒給營業部拉來好處嘛.......別人還要想法覆蓋你的用工成本。


「慢慢篩」就是進來之後給你指定各種五花八門的任務,通過績效考覈把一些社會資源不充分,營銷水平不高的員工逼走。

如果有人跟金融營銷從業人員打過交道應該都聽說過一個名言:「部門裡20%的人拉動了80%的業績」。這在一些高端的理財公司非常明顯,往往一個團隊裏5-10個人,其中的1-2個人完成了全隊80%的業績。這1-2個人往往就是經過層層篩選,歷經各種考覈之後存活下來的「香餑餑」。

那麼剩下的那些不是「香餑餑」的人該怎麼解決?隨便開除人?不行,得找個合適的理由。

很多營業部為了壓縮成本,跟客戶經理簽署的根本就不是正規的勞動合同,而是類似於勞務派遣一類的合約(具體名稱不太清楚,跟臨時工差不多)。在這種合同關係下,營業部基本不需要覆蓋員工的社保,或者只用負擔很小一部分。很多員工往往在還沒轉正之前就被勸退了。這樣做可以最大限度節省成本,反正招多一個人一個月也就多那麼1000塊,2000塊的基本薪資,就算我一個月試10個人也不過2-3萬塊的成本,這對券商而言九牛一毛.......

而在「慢慢篩」期間你拉來的任何客戶都是營業部的永恆資產 ———— 不管你是否離職,客戶的權益都已經掛在那個營業部了。你離職的時候,很多金融公司的人事會強迫你簽《競業協議》,簡而言之就是 ———— 你離開我這兒XXX年以內,不允許把我這邊的客戶挖走,更嚴格的甚至有規定你在若干年以內不能進入同業其他的公司。你的離職對營業部沒有半毛錢的影響,他們甚至巴不得你趕快離職,好降低人員開支.........這個時候客戶經理的角色就跟餐館裡的一次性餐具差不多,用完了,沒價值了,就可以扔了,反正很便宜。把之前招人的廣告往網上一發,又有一批人上門來應徵.........

一次性餐具

以國內某知名券商為例,它一個20人規模左右的營業部一年可以招進不下70個人去面試。最後真正入職的可能還不到1/5。然後來一波熊市,客戶不炒股也不買產品,那寒冬期又要逼走幾個,到最後的結果就是營業部頻繁的不停地換人洗牌,一個客戶今天可能是客戶經理A負責服務,過1-2個月可能就變成客戶經理B來服務了,再過幾個月可能壓根就沒客戶經理了......這些「遺留客戶」營業部可能會進行二次篩選:有價值的就留下,交給一些比較看好的客戶經理去打理。沒有價值的客戶,那對不起,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ps:我自己並不是營業部從業人員,但跟很多基層營業部業務員打過交道,都是內部人士說的實情)

像金融營銷崗,尤其是證券這種,它是具有一定週期性的。你的生活品質和業績相關,業績跟市場行情相關,而中國的股市一般來講都是「4熊1牛」,也就是4年熊市才會迎來一波大牛市,最長都不超過1年半。

因為行業內同業的激烈競爭,現在很多券商的經紀業務普遍都已經沒有什麼利潤空間了。各大券商為了吸引客戶開戶基本都把手續費壓到自己的極限水平個別情況下客戶開戶交易營業部恨不得還得倒貼客戶一點錢,以達到挽留客戶的目的。對於營業部來講,權益就是生命,客戶把錢一轉走,從營業部總經理到基層客戶經理,所有的人都會很頭疼.....因為營業部的數據會很難看,影響排名。有很多券商的市場人員都指望著年底的獎金,一個數據不好看就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綜合評價。所以目前各大券商都在積極轉型,最熱門的就是財富管理

財富管理是啥?就是找有錢人,然後向有錢人推銷產品..........emmmm,本質跟經紀業務沒啥區別,一樣是推銷.......只不過推銷的對象變了,從大爺大媽變成了拆遷戶、土豪、大老闆.......所以幹這種業務的一般都是自帶高凈值客戶資源的人,比如銀行工作多年的客戶經理,自家有背景的富二代等......


為什麼我很不推薦應屆畢業生去證券營業部工作呢?原因有如下幾點:

1.營銷業務崗侷限了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

如果各位在大學一畢業就進入到一個營銷崗位,不管是什麼性質的營銷(賣房子也好、賣車也好、金融銷售也好),你之後這一輩子就只能在營銷這個圈子裡打轉了不太可能跳出這個圈子

有的人做這一行並非是心之所向,而是剛畢業有點懵圈,一時半會也不知道自己該幹點啥,能幹點啥,恰好有個營業部投來橄欖枝,他們就好像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心裡想著:「要不就先做一陣子,不行再換就是」

金融這個行當有兩點至關重要的考量要素:1.出身;2.經驗

出身就是指的就是畢業院校,這個好理解。經驗就是各位過往的經歷。很多人剛畢業的第一年還是應屆畢業生身份,過了1-2年以後慢慢就變成了「社會人員」了。這個時候你要跳槽,簡歷一遞出去,HR首先要看的就是你畢業之後做的是什麼事情。如果你簡歷上抬頭最近一期的工作經驗寫的就是「客戶經理」,稍微有點經驗的HR一眼就開的出來怎麼回事:

第一,你的履歷夠不到很多非營銷部門的門檻,所以你纔去做的營銷

第二,你只有營銷的經歷,沒有實際項目經驗,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技能

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的公司給出來的崗位往往就仍舊是營銷崗.......

你說你這個時候如果不想做營銷了該怎麼辦?

企業招人往往都是先入為主,真正能夠全面考覈人員通常都只是一小部分。畢竟目前的求職市場供大於求,企業犯不上為了一個應徵者投入巨大的精力,除非你真的是非常出眾的人才,還沒進公司之前就有著顯著的光環。

所以,很多營銷人員,往往都是這一條路走到黑。中間很少有別的渠道留給他們,去到任何一家公司面臨的都是「業績」「客戶」「指標」,哪怕再不喜歡也只能硬著頭皮做,因為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2. 營銷難以培養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 技能和項目經驗

營銷的核心價值就是你的客戶資源,不要說什麼營銷技巧之類的。營銷的技巧說的再天花亂墜無外乎也就是套近乎、察言觀色、幫人送禮,你並沒有通過營銷工作掌握一個實質性的技能。所以不管你的營銷業務做的有多久,你提升的都只是一個數字,而不是你的技能。

換句話說,不管是任何企業任何公司,他們決定是否錄用你的標準都不再是你這個人本身了,而是你身上附帶的資源。很多新招人的公司在招聘一個社會渠道入職的業務人員時最先考量的就是他的社會資源,他認識一些什麼人,過往都是服務的什麼客戶,跟什麼機構打過交道,問的都是「他能夠給公司帶來什麼」。反而對這個應徵人員本身沒太大興趣。

我想跟大家強調的一點是 —— 一個有實質性技能的人,如果你有一天想去做營銷你隨時都可以去做,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只從事營銷工作,時間一長,如果沒有其他相關的經驗和特定的背景,想要轉行那基本是癡人說夢

還是拿汽車生產企業來舉例,如果你是車間裡面負責生產汽車的,或者是設計部負責畫圖紙的設計師,或者是生產線上某個環節的工人,如果有一天汽車行業不景氣,我把你裁掉了派去4S店賣車?你覺得自己能夠勝任嗎?

我覺得是沒問題的,因為你專業,你參與了汽車製造的某個環節。客戶有啥疑問你噼裏啪啦都能講的出來個1234

但如果你是4S店裡面負責銷售汽車的業務員,你想跑去工廠裏設計汽車,或者參與汽車製造環節,你覺得可能嗎?多半情況下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專門去修讀學位,然後有相關工作經歷......

就是這個道理

2. 營銷的層次確實不高

因為我前面講到的的那麼些原因,很多營業部招營銷崗基本都是來者不拒,營業部裏同一個崗位上可能既有研究生,也有大專生,有的甚至是技校和職高畢業的。行業內的從業者人數太多,無形之中同業競爭就會很雞肋。所以為什麼銷售行業經常爆出醜聞?因為同質化嚴重。我在你這裡買房子也是買,在那個經紀人手上買也是一樣的買,憑什麼這個業績要讓你賺走呢?慢慢的就會有一些Dirty Business出現.........。

因為這個原因,在券商整體的業務線當中,經紀業務是很受同公司同事的鄙視的。哪怕你的收入賺的再高,別人也可能斜眼看你。和投行、資管、自營、甚至是人事部比起來,經紀業務的檔次都顯得很low.......

加上人員流動性極高,你基本接觸不到什麼很有價值的人脈資源。別人投行的經理今天跟私募碰面,明天去跟XX行長開會,後天可能跟獨角獸企業負責人喫火鍋,出入都是商務艙,住五星級酒店。而客戶經理很有可能是:今天去社區給大爺大媽送色拉油和免費雞蛋,明天跑美容院給富婆宣傳產品,後天去農莊服務客戶釣魚和抓螃蟹,總之要讓客戶開心,讓客戶願意在你這開戶買產品.......

我們並非瞧不起營銷。但是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自我技能的培養,還有職業素質的提升。而不是一上來就研究怎麼去推銷,這樣對於自己的職業發展非常不利。剛開始的工作可以瑣碎,可以工資低,可以辛苦,但是一定要有技能的成長

3. 營銷崗收入不定,風險極高

這個就不解釋了,大家都懂的。但凡市場有大的變動,比如碰到監管收緊,行業聚變一類的,首先要裁員的就是基層營銷崗。因為不需要有那麼多人賣產品了。權益高的客戶經理營業部會考慮留下,不怎麼突出的就各回各家.......

如果你有其他關於證券行業就業的任何問題,歡迎付費諮詢


國內金融業分為銀行,保險,券商。

客戶經理,理財經理,全部都是銷售崗,就是賣產品,上面發行什麼產品就賣什麼產品,什麼產品提成高就賣什麼產品,核心:賺錢纔有人願意做,任務也是一種驅動力,壓著你不得不做。

既然是銷售崗,資源一般是先從自己家中親人下手,出於支持你的目的,出於親人關係的信任。這部分人用光了,需要新開發客戶,銀行有源源不斷的人上門。保險和券商需要主動出擊,走出營業部,去拉人頭,難度在於:憑什麼人家願意相信你,一旦信任解決了,剩下都好做,就需要你會說,會跪舔,哄得人家高興,送禮等等。

券商很多人做不來,就算做來了,客戶也有山窮水盡的底部。一兩年可以,8年,10年呢?要不轉崗,要不客戶多(多年積累的優質客戶),要不背後有人支持你(金主),要不離職。

大多數人走得就是離職的道路。十多年下來一場空,別說什麼金融知識,行業經驗,多年下來套路就那些。入行的人會很明白。

所以招人,實際上是要你的資源,你人走了,資源基本上都可以留下,對營業部來說,付出很少的工資,換來了客戶(開戶,入金,買理財,股票,有效戶,這是一套考覈體系)。但是對於營業部來說,對於一把手,市場部經理,老員工,你幫他們分擔了任務,減輕了壓力,他們最後還會過得營業部的營銷費用,營銷費用是當官說了算,小兵根本沒有。

領導的任務就是畫大餅,告訴你來一波行情就可以過得高收入,大家待遇都會提高。你有辭職的念頭時候,如果營業部缺人,就會變著花樣挽留你,說明年待遇會提高,明年營業部會創收等等,忽悠你,其實最後能不能到你手裡,是另一回事兒,重要的是拖住你,讓你幹活,總不能一把手,經理下去幹活吧?

總之,如果要去問一問是不是營銷崗,或者主要任務是營銷,如果是,不要去。至於,每個經理,高層都是經歷過基層銷售崗這樣的鬼話,你千萬別信,他在引誘你。大多數人都是炮灰,如果你很有信心,當我沒說。

招人招收的都是能帶來資源的人。能帶來錢的人。背後有金主的人。囉嗦了。謝謝。

能力有限,有些點說得可能不清楚。歡迎提問。以上只是一個普通人的觀點,對於優秀的你可能不適用。謝謝。


大家都在說營業部,我來講講其它業務為什麼流動性那麼高,揭了機構的鍋打了機構的臉不得不匿名了。

主要原因就是眾多券商激勵機制毫無誠信,這些券商裏在外光鮮得體券商高管們耍起流氓來還不如市井無賴。

券商前臺業務員工收入高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大部分中小券商的前臺員工(包含投行、資管、自營)基本工資卻遠比大家想像中低,你想實現高收入必須出項目實現利潤,才能按照業績比例實現年終獎。多少券商員工都是靠著年終獎在養家、還房貸、維繫還算得體的生活。能在券商核心部門有一席之地的人多多少少也算是精英,當年放棄其它高薪機會選擇來這裡不就是因為公司許諾了足夠吸引人的業績獎金比例嗎?

但是實際上這兩年行情下行,券商整體收入下滑,眾多券商紛紛開始了一種耍流氓的降成本辦法。舉個例子,高管許諾下屬部門或個人創造1000w利潤能拿200w的年終獎,當這個業務部門或者個人一年完成了業績,到了下一年就用各種理由少發或者直接不發承諾的獎金,不是公司立馬多出來了200w的利潤嗎~可是業務部門及員工創造1000w的利潤付出的可都是自己的汗水、努力、專業知識和資源。拖到最後人員不流失不是見了鬼了,但是券商不怕,你走了我大不了再去忽悠其它團隊和個人。雖然長此以往券商在圈子裡的名聲必然會壞掉,可是短期內信息不對稱還是會讓很多人入坑。更可氣的是有些券商為了從員工身上壓榨利潤,連報銷都要剋扣和拖欠,券商的業務員工出差跟喫飯一樣,每個月的差旅費過萬很正常,公司一拖拖半年,有多少員工是貼錢上著班。

而且這個問題這兩年彷彿是有傳染性,有幾家券商這麼操作得了利,其它券商紛紛效仿,每到過年前後各個金融同業羣中,你家要是已經按約定發放了去年的年終獎,都要招致無數同行的羨慕嫉妒之情,當年無祕盛行之時,各大券商的圈子裡無不是討薪羣,一個還算光鮮的行業,搞得跟農民工一樣。

所以你說為什麼不停在招人,因為老員工全被套路完了,要麼沒心思做業務在公司混著(做了也白做),要麼跳到其它還算誠信的券商裏去,公司為了維持收入只好不停忽悠能創造利潤的團隊和個人。你如果有券商的朋友正在尋求跳槽,你去問問有什麼要求,大部分都會回答你獎金多少可以談,但是底線是要能兌現。

很多人會說,你說的這些都是小券商吧,大平臺不可能的,那你可錯了。反正匿名我也不怕,某泰、某發、某融、某創、某投、某建投都幹過,無一不是國內響噹噹的平臺,小平臺就更不用說了。

把這些講出來不是為了泄憤,我的東家在圈子裡雖然業務一般但還是相當良心的。但是諸多朋友踩坑被忽悠的事情太多了,讓我對部分券商的行為非常氣憤。希望後來者和跳槽的朋友們選擇平臺的時候多打聽多瞭解再做決定。


拉客啊,證券也像保險行業一樣利用員工,來動用員工身邊的親戚朋友資源投錢到該券商。


我用自己的經歷來解答一下,本人2年前在杭州某知名證券營業部幹過,當時認識的同事領導,如今已經悉數走光,新人一代又一代的補進來,所以招人的背後不是缺人,而是留不住人。

為啥留不住人?原因很多,首先說新人,證券公司新人來了幾年,沒有主動學習提升自己,大部分時間都在做業務,開戶,給客戶賣產品,而自己知識體系空空,根本無法支撐自己混到晉陞,比如出了新的基金產品,自己不知道怎麼去分析該基金的好壞,不敢給客戶推薦,一旦推薦錯了就會砸了口碑,因此缺乏知識體系會錯失很多機遇和生意,導致新人資源人脈都沒建立的很好,幾年之後呆不下去了,就離職,公司就會招新。

第二,關於領導為什麼頻繁變動。我當時所在的營業部,十幾個小中層目前就剩下一個了,大領導一個去了京城,另外兩個女的乳腺癌後佛系工作,關於為啥會得病,因為太拚命,沒休息時間。來談談小中層為什麼也會走,中層離職會有沉沒成本,畢竟資源人脈都在這個公司,離職可以帶走一部分客戶人脈,但是帶不走所有。走的原因有些是上升空間不足,中年危機出現,工資水平無法支持小孩房子等,還有一部分是直屬領導的問題,當時我所在的證券公司,大領導去北京之後,換了一個領導力一般的領導,之前的狼性文化也消失殆盡,新領導不會畫大餅,不會鼓動新員工及中層拚命,這就很致命,本來就沒啥前途的營業部,讓員工們不僅喫不到真大餅,還看不到假的大餅,離職跳槽就是分分鐘的事情了。

所以為啥總是招人,因為離職率太高了,工資、工作環境、業績壓力、繁雜的人際關係、領導不會團結下屬等等,這些都會造成留不住人的情況。

我在銀行 保險 證券都有過實習和工作經歷,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了解建立了自己的行業知識體系,總結一下,金融業留不住人的崗位主要是各大證券公司營業部業務崗,銀行櫃員及管培生,保險公司銷售崗。希望看到這個帖的人入行慎重,很容易被招進去的崗位,也很容易讓你離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